湘教版地理2020年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91929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2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2020年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湘教版地理2020年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湘教版地理2020年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湘教版地理2020年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湘教版地理2020年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2020年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2020年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湘教版地理 2020 年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重点)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 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秦岭淮河的走向大致与1 月 0等温线,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重合。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 月平均气温0 河流封冻情况结冰不结冰 年降水量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作物熟制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 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果

2、树 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 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主要运动项目溜冰、滑雪游泳、划船 2 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按照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 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成四大地理区域,即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三、四大地理区域典型的区域特征(重点)。(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降水较少, 1 月均温在 0以下。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 足,降水

3、丰沛)。 1 月均温在 0 以上。 河流流量小,冬季封冻。流量大,冬季不封冻。 主要矿产 与能源 煤、铁、石油(是中国目前最大 的能源产区,大庆油田是国内第 一大油田,山西是中国出产煤炭 最多的省份。) 有色金属(湖南冷水江的锑矿和 常宁水口山的铅锌矿、云南东川 和江西德兴的铜矿、江西大余的 钨矿、云南个旧的锡矿、广西平 果的铝土、贵州铜仁的汞)、水 能丰富。 土地利用 类型 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 物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花 生、棉花 水稻、油菜、茶叶、甘蔗及热带 经济作物 主要水果苹果、梨、桃、杏、枣柑橘(亚热带水果)、香蕉、椰 子、芒果、荔枝(热带水果) 主要农业东北平原、华北平

4、原、关中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 3 区平原、成都平原 主要工业 区 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 山东半岛工业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西北地区 1、“干旱”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表现:荒漠景观广布,地表植被稀 少,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2、自然景观的变化从东到西,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 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降水量从东到西减少。 3、特色“农牧业”全国重要的牧区(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 重要的畜牧基地)。绿洲上的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山麓、河 西走廊、盆地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沙漠绿洲出产的水

5、果质量上乘(如吐 鲁番的哈密瓜、葡萄等)。 4、丰富的矿产资源(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 的镍、鄂尔多斯的能源矿产、伊敏河和霍林河的煤、新疆的油气)。 (3)青藏地区 1、“高”(“世界屋脊”)。山岳纵横、冰川广布,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长 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的发源地。 2、“寒”(气温低)。海拔高,属于高山高原气候,空气稀薄(缺氧),光照 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3、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防止生态破坏,草场退化,保护藏羚羊、雪豹等 珍稀动物。 4、重要牧区代表牲畜是牦牛(高原之舟)。主要农业区地势较低的河谷 地带(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聚宝盆”柴达木盆

6、地。神奇的 “天路”青藏铁路。科学考察与旅游观光的宝地(独特的地理环境、藏族 独有的风情、神秘的布达拉宫)。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东北的黑、吉、辽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东、北两 面与朝鲜、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 4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丘 陵和山地为主。内部是广阔的平原,外围是山地、丘陵、河流流域低地。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短暂;降 水多集中在夏季,空间分布上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二、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 1、

7、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偏少。东 北地区少数民族较多,主要有满族(该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回 族、朝鲜族等。 2、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 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 线地区。哈尔滨是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长春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 基地;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大连夏无酷暑,冬 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 三、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1、农产品基地:东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春小 麦、玉米、大豆。中国甜菜的主要产区之一,甜菜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

8、 平原。 2、重工业基地: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依托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 工等工业部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过 多年的开发,东北地区许多工矿城市,资源日益减少,甚至趋于枯竭,加之矿 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瓶颈。2003 年,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运用高 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产业转型,发展新型产业。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一、香港 1、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香 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陆地

9、面积1104 平方千米。 2、香港海岸曲折,港湾和岛屿较多,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仅占陆地总面积 的 1/6 。香港岛面积 80平方千米,隔维多利亚港与九龙半岛相望。 5 3、香港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年降水量丰富。缺少淡水资源的原 因:香港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陆地面积狭小,没有大江大河,缺乏 储存淡水的条件;被海洋包围,海水容易倒灌,淡水咸化。可以采取跨流域调 水从内地调水。 4、有 710万(2010 年)人口,地狭人稠。为了发展,香港一直在大规模地填海造 地,此为“下海”;香港还注重建设高层建筑,此为“上天”。 5、香港在 1840 年鸦片战争后被英国侵占,于1997 年 7

10、 月 1 日回归祖国,实 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6、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相对便利,有京九、广深铁路和高速公路与内地相 连。 7、旅游业十分发达,有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根据清明上河 图建造的“宋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坐佛、香港迪斯尼乐园等。 8、香港逐步形成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 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钟表、成衣、玩具、 食品、首饰等。现代化服务业已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 9、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对外贸易长期是香港的主导产业。香港商业发 达,被誉为“购物天堂”。 10、中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香港起着沟通内地与世界的桥

11、梁 作用,与内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二、珠江三角洲 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海沿岸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 总称,简称“珠三角”。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是中国的“南大门”。 2、有利的自然条件:珠江三角洲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 分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光照、热量、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多优良港湾。 3、珠江三角洲是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 江门、肇庆 9 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广州是广东省 的省会城市,别称“羊城”,每年举办两次中国

12、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4、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优越,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历史悠久,是著 6 名的侨乡,毗邻经济发达的港澳,便于从港澳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 验。 5、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 厂”。港澳地区扮演着“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扮演着“厂”的角色。 6、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从外地引进资金、人才、技术、样品、模型、原 材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产品再出口工业产品。 7、珠江三角洲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 主体的产业格局。深圳的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为支柱。 三、长江三角洲 1、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是

13、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而成的滨海平 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2、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热量条件充足,降水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原 广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技术 条件好。 3、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城市群 “沪宁杭”上海、南京、杭州;“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杭 嘉湖”杭州、嘉兴、湖州。 4、长江号称“黄金水道”。上 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是世界第一位。 南京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5、长江 三角洲区域的核心是上海。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

14、三角洲 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20 世纪 90年 代以来,上海大举开发浦东新区。 6、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为两翼。南京(六朝 古都)是北翼的中心城市,杭州(中国丝都)是南翼的中心城市。 7、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 位。上海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调入或者进口,其产品大多远销国内 外。 8、苏州是江苏省的城市,东邻上海市;宁波是浙 江省的城市,隔杭州湾与上海相望。 四、长株潭城市群 1、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中丘陵 地区,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15、。 7 2、三市呈“品”字形,长沙居北,湘潭居西,株洲居东,市区彼此相距约30 千米,呈三足鼎力之势,期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湘江的流向是自南向 北,先后流经株洲、湘潭、长沙(“猪香肠”)。 3、长株潭城市群独特的发展条件:自然生态和资源条件良好;城际和对外交通 日益便捷,高速公路、铁路、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科研实力雄厚; 产业基础良好,是国家老工业基地等。 4、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市规模大,交通运输便利,拥有大型机场。长沙的教 育、科技、文化均较发达,计算机、杂交水稻、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居全 国领先水平。长沙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 迹享誉中外。

16、5、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 沪昆等铁路在此交会。株洲是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 地。株洲建有大型服装市场,物流业也很发达。 6、湘潭是制 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电、农产品加工等。 所管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7、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市的长途电话区号是0731,三市之间开通了城际公 共汽车。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一、北京文化、政治、经济、交通中心 1、著名古都: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最多的城市。例如,北京有故宫、

17、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 园和十三陵等世界文化遗产。现代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有天安门广场、鸟巢等。 2、首都政治和对外交流中心。 3、文化中心:北京教育、科技和文化发达,集中了众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还有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诸多文化场所。 4、经济中心:拥有大量的银行机构、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中关村是著名的、 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5、交通中心: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和重要的国际航空港。 8 二、北京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匮乏、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沙尘暴等。 三、利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特点和范围。 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

18、隔台湾海峡 (属于东海)与福建省相望。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 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 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 万平方千 米。台湾省是中国第一大岛。 四、台湾岛的自然地理特点 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中央山脉纵贯南 北),平原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台湾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台湾省的气候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 量丰富,达 2000 毫米以上,每年 6 月至 10 月常受台风影响。台湾岛的河流众 多、流程短促、因水量丰富、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五、台湾发展中的经济 工业是台湾省经济的重要

19、支柱,基本建立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以电子信息 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每年有大量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程 度很高。台湾岛交通运输发达,受中部山地阻隔的影响,环岛建有电气铁路和 高速公路。台湾岛风光秀丽,旅游业发达。 台湾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发达。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盛产亚热带和 热带经济作物和水果,如茶叶、甘蔗、菠萝、香蕉、芒果等。近年来,台湾的 水果、蔬菜与花卉等园艺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台湾樟脑产量世界第 一。美称有:樟脑王国、海上粮仓(盛产水稻)、东方甜岛(盛产甘蔗)、东 方盐库等。 六、新疆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1、新疆的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构成“三山

20、夹两盆”的地形特征。 2、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河流多为 内流河,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原因: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 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 9 3、资源丰富:土地、矿产、气候(太阳能、风能)、旅游(自然风光与民族 风情)资源等丰富。 七、新疆中国重要的农牧业、能源生产基地 1、新疆逐步形成了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业等优势产业,是中国目 前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 地。新疆由于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 甜菜、瓜果等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山麓和河流沿岸的绿洲。 2、准噶尔盆地、塔

21、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塔 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上海。 八、新疆中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干旱区面积广大,沙漠、戈壁多,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在荒漠化和水土流 失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地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方面。治理措 施: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坎儿井) 九、黄土高原的民居与传统文化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缺少树木,依山坡挖掘建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 选择。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 良田。传统文化有陕西剪纸、陕北腰鼓、秦腔等。 十、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生态重建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

22、原因:黄土土质疏松, 高原上植被稀少,降水集中(7-8 月)且多暴雨,容易遭受侵蚀。人为原 因:人口增长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如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梯田或 改耕为林为果;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 湖南省乡土地理 一、地理位置 湖南省土地面积 21.18 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 南”,省内有大河湘江故简称“湘”。湖南省位于我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南 10 岸,处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过渡地带,北邻湖北,东邻江西,南邻广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重庆。湖南地处东经108 度 47 分东经 114 度 15分,北纬 24度 3

23、9 分北纬 30度 08 分,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 位于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位于亚热带。 二、行政区划 地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全省包括13 个省辖市, 1 个自治州 ,122 个县级行政 单位。 14 个市、州,分别是长沙市,行政中心长沙;株洲市,行政中心株 洲;湘潭市,行政中心湘潭;衡阳市吗,行政中心衡阳;郴州市,行政中心郴 州;永州市,行政中心永州;岳阳市,行政中心岳阳;邵阳市,行政中心邵 阳;娄底市,行政中心娄底;常德市,行政中心常德;益阳市,行政中心益 阳;张家界市,行政中心张家界;怀化市,行政中心怀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 治州,行政中心吉首。长沙是湖南省省会。 三、自然环境

24、(1)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1、湖南的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2、湖南省的地势特点:湖南东、西、南三面山岭相连,地势高峻,中部多为丘 陵和盆地,起伏和缓;北部为平原,地势低平。从总体上看,全省地势恰似一 个东、南、西三面高,中、北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3、主要山脉的分布: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 脉、雪峰山脉。 (2)湖南省的气候特征 1、湖南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 热同期。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集中在46月,山地降水 一般多于平原。 2、湖南省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湖

25、南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丰沛,雨热同期。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 全,为湖南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提供了条件。湖南的 光、热、水、土资源有利于农业生产。 11 (3)洞庭湖的变迁及其原因:目前的洞庭湖与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缩小 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治理措施:退田还湖,在洞庭湖以上的长江 中、上游地区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作用:对 调节长江的水量起重要作用。 (4)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水电站 1、“四水”:湘江、资水、沅江、澧水,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洞庭湖,构成洞 庭湖水系,然后注入长江。四水中,湘江自南向北流入洞庭湖,是湖南省流

26、入面积最大的河流,资水滩多流急,特别是穿过雪峰山一段,陡险异常,有 “滩河”之称,沅江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澧水是最短的河流。 2、主要水电站:沅江的五强溪水电站、凤滩水电站;资水的柘溪水电站;湘 江的东江水电站。五强溪是湖南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5)湖南的自然灾害 1、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2、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山区。造成该灾害 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3、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 响,降水的变化大。抗旱减灾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各种水利建设,提高灌溉 技术;

27、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库,人工降雨。抗洪防涝的措施有:修筑堤 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 4、生物灾害主要有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 在北部,山区适宜发展农业或栽种经济林,但对交通运输发展不利;平原地 区耕地面积广,适宜发展种植业;河流湖泊对发展水运有利,同时可发展淡 水养殖业;湖区地势低平,易产生洪涝灾害;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但降水的变化大,易产 生旱涝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四、人口与民族 12 (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湖南人口数量多,排

28、名全国第七位,人口密度较 大,老龄化进程加快。 (2)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320 人/ 平方千米。人口主要分布在湘东、湘 中、湘南和湘北地区,湘西地区人口偏少。 (3)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俗民情 1、民族组成: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以汉族为主,分布在全省各 地,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 2、少数民族分布特征: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农村多、城市 少。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区,其余分散杂居在全省各地。 3、少数民族的民俗民情:民族服饰,苗族服饰无论男女都是“色彩斑纹 布”;特色饮食,侗族婴儿出生第三日举行的礼仪,称“三朝礼”,以大宴 宾客为特色

29、;居住习惯,土家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凉亭、风雨桥称为 “侗家三宝”;民俗节庆,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赶秋节和芦笙节、瑶族的 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回族的宰牲节;民间歌舞,土家族的摆手舞、瑶族 的像鼓舞、白族的仗鼓舞、苗族的猴儿鼓、土家族的茅古斯舞等。 ()自然环境对湖南民俗民情的影响:湖南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山区,地 处亚热带,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服饰与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山区 的气候密切相关。湖南人喜食辣椒,这与湖南潮湿的气候分不开。湖南有些 少数民族居住吊脚楼,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在山区地势不平,气候潮湿,加 上田地较少,他们把房屋间在陡坡上。传统的体育项目赛龙舟与湖南河流较 多有关

30、。 五、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总量丰富,类型齐全,地区分布不均。湖南的地表 结构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分布:在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分布最广, 以湘西、湘南为多;耕地集中于湘北,湘东,湘中的洞庭湖平原以及河谷平 原。湘西,湘南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草地集中于湘南山区。对农业发展 的影响: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13 ()气候资源 1、主要特点: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光 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湖南有适于不同作物熟制的气候资源

31、,是我国农业发 达的地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 ()水资源 1、主要特点: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省富水区主要在山区、平 原、丘陵。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大。 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资 源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严重影响湖南的社会经济 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矿产资源 1、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优势矿产突出。“有色金属之 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矿产有种,“世界锑都”锡矿山,“世 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水口山铅锌矿。非金属之乡:萤石,重晶 石

32、,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 2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利用有色金 属建立了以柿竹园、水口山、锡矿山为主的有色金属开采的、冶炼基地,培 育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利用非金属矿产原料形成一批 重要的非金属加工企业。 ()湖南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1、环境污染分类: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大气污染 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 2、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治理水污染,提高 水质;保护土地资源,治理废水、废渣及农药和话费对土地的污染。 六、农业 (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湖南水热条件优越,耕地、林地

33、面积广阔,水系发达,利用全国2、2% 的土 14 地,创造了占全国5% 的农业产值,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 誉。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柑橘、生猪、淡水产品等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 位,稻谷、苎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柑橘产量居全国 第三位。 (2)主要农副产品及其地区分布 农副产品:稻谷、油菜籽、苎麻、茶叶、柑橘、烤烟、水产及家禽等,特产 有中华猕猴桃、洞庭银鱼、中华鳖、君山银针茶、湘莲等。分布地区:稻谷 主要产于洞庭湖区及长沙、湘潭、株洲、衡阳、永州等地的丘陵地区;棉 花、油菜籽、苎麻主要产于洞庭湖区,茶叶主要产于湘南、湘西、湘东、湘 中的山区,柑橘主要产于湘

34、南、湘西、湘东、湘中地区,烤烟产于湘南、湘 西地区。 (3)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湖南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优越,耕地面积广,适宜种植水稻,是全国稻谷的 主要产地,湖南水面占全省的6、4% ,适宜养殖淡水鱼,故有“鱼米之乡” 的美誉。 (4)湖南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关系 湖南农产品品种多,总量足,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形成了一批 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较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涌现出一大批 知名品牌。 (5)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由温饱农业提升为小康农业;由数量农业提升为效益农业;由粗放农业提升 为科技农业;由封闭农业提升为开放农业,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各地各 具特色的农业

35、发展模式,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规模水平,提高单位产出 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七、工业 (1)湖南工业生产的概况:工业体系完整、规模初具、部分产业优势突出, 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重要的工业部门:烟草、钢铁、电力、化工、 15 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建材、交通运输设备、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 和石油加工行业。 (2)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分布特征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株洲;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 岳阳、衡阳、益阳、郴州。产业布局逐步由点状分布向块状、带状分布发展。 (3)高新技术产业在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高新技术是湖南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湖南走新型工业化之

36、路就要以电子信息 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来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以 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湖南工业产业结构的改变。 (4)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向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大 力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发展循环经济。 八、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业对湖南经济发展的意义:交通运输的发展可加快自然资源的 开发,加快城乡之间的物质交流,促进城乡之间的贸易发展,特别是农村交通 运输的发展,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2)湖南公路分布的主要特征 基本已形成了一个以长沙为中心,其他重要为公路枢纽,干支衔接、覆盖全 省

37、、布局合理的公路运输网络,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与县乡公路纵横交 织,遍布全省城乡地区。省内的国道干线:首都放射线:106 国道(北京 广州)、 107国道(北京深圳);南北纵向:207 国道(内蒙古锡林浩特 广东海安)、 209国道(内蒙古和林格尔广西北海);东西横向:319 国道 (福建厦门四川成都)、320 国道(上海云南瑞丽)、322 国道(湖南衡 阳广西友谊关)。主要高 速公路:东西横向有沪昆高速,杭瑞高速,衡昆高速,长张高速,长永高 速,韶山高速:南北纵向有京港澳( 京珠)高速。 湖南的高速公路按照“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以长沙 为中心,连接全省重要城市,辐射全省广

38、大城乡地区的高速公路网。 16 (3)主要铁路干线 南北向铁路有:京广线、洛湛线、焦柳线、以及京广客运专线。东西向铁路 有:石长线、浙赣线湘黔线、湘桂线、渝怀线。重要铁路枢纽:长沙、怀 化、衡阳、娄底。株洲是湖南最大的铁路枢纽;火车拖来的城市怀化。 (4)湖南航公运输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航空港 发展概况:湖南省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长沙、张家界、常德三 大机场为核心的航空网络,基本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湖南经济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 常德桃花源机场、永州机场、芷江机场5 个机场。 (5)湖南航运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港口 发展概况:初步形成

39、了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大干流为主干, 沟通全省,通达长江的航道网。通航里程将近12000 千米,居全国第 3 位。 在湖南航运中。湘江水运的地位尤为突出。 主要港口: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是港口城市。长沙市的霞凝新 港,岳阳的城陵矶港是湖南省的重要港口。 九、旅游 (1)湖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 特色:一是数量多。旅游区100 多个,其中武陵源和南岳为5A级旅游区。二是 种类齐全。既有南岳衡山、张家界、猛洞河、洞庭湖、崀山、新化紫鹃界秦人 梯田、大熊山等自然风光,又有岳阳楼、凤凰古城、炎帝陵、舜帝陵、洪江古 城等文物建筑,还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德夯等民俗风情,以韶山、花明楼

40、 为主的红色旅游景观。 (2)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洞庭湖(岳阳)、韶山(湘潭)、衡山(衡阳)、德 夯(湘西)、崀山(邵阳)、猛洞河(湘西)、桃花源(常德)、岳麓山(长 沙)、新化紫鹃界秦人梯田梅山龙宫(娄底)。 (3)湖南精品旅游品牌: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一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自然生态 旅游品牌;二是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三是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 游品牌。湖南区域旅游品牌:南岳宗教文化,凤凰民俗文化,岳麓书院湖湘文 17 化,崀山地貌景观,猛洞河和东江生态漂流,马王堆古汉文化,岳阳楼楚文化 等。 (4)精品旅游线路: A、“长沙常德(桃花源)张家界湘西(猛洞河)”山水风光旅游线; B、“长沙

41、韶山宁乡(花明楼)曾国藩故居”名人故里旅游线;C、 “长沙益阳岳阳”水上风光旅游线;D、“长沙益阳(桃江)常德 (夹山、城头山和壶瓶山)湘西(猛洞河)”田园风光旅游线;E、“长沙 汨罗屈子祠岳阳”湘楚文化旅游线;F、“张家界湘西(凤凰、德夯) 和怀化(侗寨)”民族风情旅游线;G 、“长沙娄底(紫鹃界、波月洞) 邵阳(虎形山、崀山、南山)怀化”地质奇观旅游线;H 、“长沙南岳 郴州”宗教文化旅游线;I 、“长沙株洲(炎帝陵)南岳永州(舜帝 陵)”寻根祭祖旅游线; J、“怀化(通道)邵阳 ( 崀山) 娄底(曾国藩故 里)衡阳郴州(东江湖、莽山)”山水文化旅游线。 (5)、地方文化特色对湖南旅游业发

42、展的影响 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是湖南省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文化 积淀深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众多,如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 城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古城等,还有一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如衡阳、永 州、郴州、洪江黔城古城、汝城县城和新晃县城。 (6)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湖南省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为建设旅游强省提供了优越条 件,旅游产业是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湖南省极具潜力走向 世界的产业。 十、城镇与商业 (1)湖南城镇分布的特点 湖南省城市大多沿交通线分布,特别是京广铁路、湘黔铁路、焦柳铁路的沿线 是湖南省重要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京广线纵贯东部,

43、焦柳线纵贯西部,湘黔 线横贯于东西,湖南省城市沿铁路线分布,大致构成“H ”形格局。 18 (2) 湖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湖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自东向西逐 步向全省加速展开,形成“一点一轴两带”的发展格局。“一点”即长株潭城 市群“,”一轴“即沿107 国道呈南北向的城镇发展轴,“两带”一是沿320 国道和湘黔铁路呈东西向的城镇发展带,二是指经益阳、常德、张家界到吉首 的高速公路的城镇发展带;中心城市实力稳步增强。 (3)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构成相对紧凑的城市群,实施以三个城市的交 通、电信、旅游、环保等一体化建设,形成以三大城市为核心,高效能和

44、生态 型的城市群。意义:长株潭一体化有利于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 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经 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辐射 并带动全省加快发展。 (4)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的主要举措:城市群布局采取绿心 式布局,即在三市城区之间保留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城市群采取集中与分散相 结合布局形式,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城镇或发展工业,或承担居 住、旅游、商贸等功能;湘江作为城市群的生态走廊,要严格保护沿江湿地和 山水景观,使之成为景色秀美的滨江风光带;提高绿化率,推广节能建筑,倡 导公交优先,创建生态宜居城市;加大老工业基地的整治力度,重污染企业限 期退出;将强环境教育,倡导绿色生活,鼓励勤俭节约,建立“两型社会”。 十一、文化业 电视湘军在国内外、行业内外都颇具影响力,电视湘军的一批优秀栏目及影视 剧深受观众喜爱;出版物种类、数量与质量等重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湖南省已 成为全国重要的出版基地。 十二、湖南在全国的地位 湖南幅员辽阔,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 之乡”、“旅游胜地”的美誉。经济实力居全国中上游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