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历史初中学业水平阶段测试卷(5)世界历史(下)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如果你给玻利瓦尔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 )A . 他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B . 他在萨拉托加战役中打败英军C . 他在南美大陆上横扫西班牙军队D . 他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2. (2分)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符合该法令内容的是( )A .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 . 农奴仍可以被地主合法买卖C . 农奴可以免费获得一块份地D . 农奴可以接受免费义务教育3. (2分)下列关于明治维新的历史
2、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政治上:强化武士特权 经济上:发展近代工业军事上:建立常备军队 文化上:实行义务教育A . B . C . D . 4. (2分)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A . B . C . D . 5. (2分)19 世纪初,在英国的曼彻斯特,使用蒸汽机的工厂林立,成排的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 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环境的恶化B . 第一次工业革命C . 第二次工业革命D . 第三次科技革命6. (2分)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
3、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年前的( )A . 凡尔登战役B . 莫斯科保卫战C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 . 诺曼底登陆战7. (2分)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其领导者是( ) A . 恩格斯B . 列宁C . 斯大林D . 赫鲁晓夫8. (2分)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A . 美国和日本B . 英国和德国C . 德国和法国D . 美国和德
4、国9. (2分)下图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 ) A . 五年计划开始实施B . 苏维埃政权巩固C .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D . 农业集体化完成10. (2分)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于1918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战争B . 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 . 战造成了欧洲的衰落D . 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11. (2分)以一下言论出自1933年
5、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A .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B . 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C . 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D . 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12. (2分)李明同学在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上输入“希特勒”三个字时,跳出以下四个内容,其中与希特勒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 国会纵火案B . 焚烧进步书籍C . 七七事变D . 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3. (2分)1940年12月罗斯福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的投降为
6、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 A . 英国B . 法国C . 波兰D . 苏联14. (2分)二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是( )A . “铁幕”演说B . 杜鲁门主义C . 马歇尔计划D . 北约的成立15. (2分)有学者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战争的可能性。”这表明建立“欧共体”的目的是( ) A . 对付苏联,防止威胁B . 摆脱美国,防止战争C . 发展经济,避免战争D . 提高地位,发展经济16. (2分)在解决农业改革这一难题的过程中,赫鲁晓夫特别热衷
7、于玉米的种植,曾说道:“玉米能够让我们创造出奇迹”,“我是玉米的热烈拥护者”。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牲畜饲料问题,他强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结果事倍功半,被人送上了一个“玉米”的雅号。这一事例告诫我们( ) A . 种植玉米不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有效办法B . 改革不能随心所欲,不顾自然条件C . 改革就要大刀阔斧,不能扭扭捏捏D . 改革的成功与否和改革的措施没有直接关系17. (2分)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俄罗斯、日本在快速发展中国却没等待-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奥巴马的话说明了( ) A . 两极对峙的格局已经形成B . 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C .
8、 美国已经沦为次要国家D .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18. (2分)研究结果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此外,联合国还对冲突后的地区采取和平建设的措施。材料强调( ) A . 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 .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 .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D . 联合国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19. (2分)“一丝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这一构想( )A . 将作为新政治经济实体与机制,实现各国优势
9、互补B . 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C . 将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盟、东盟等发生竞争D . 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20. (2分)截止2015年4月,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这反映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全球化中机遇与竞争并存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A . B . C . D . 二、 读图题(共16分) (共1题;共16分)21. (16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幅图片(如图)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
10、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毛泽东(1)试给材料一图片拟一个合适的名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如果你有幸出席材料一仪式的现场,你将会前往哪个城市?在现场你将会听到作为代国歌的哪首歌曲?该歌曲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代国歌的? (3)材料二中的“参战”指参加哪场战争?试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参战的目的。 (4)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最终结果如何?试举出这场战争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两位。 三、 材料解析题(共30分) (共2题;共30分)22. (15.0分)19世纪6090年代,一些国家为
11、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从1868年开始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和文化教育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美国内战是一场关系到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它对美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3)从1868年开始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和文化教育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美国内战是一场关系到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它对美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23. (15.0分)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灾难,也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据要求回答问题。
12、 (1)【战争之因】两次大战的原因各不相同。据图1,写出大战爆发的原因。据图2和图3,写出二战爆发的共同原因。(2)【战争之程】战役从1916年2月一直延续到12月,交战双方争相使用了各种新式武器,造成双方共70多万人的伤亡。请写出这场战役的名称。二战期间罗斯福的演讲谈到:“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一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3)【战争之果】战争有直接和间接结果。据图4,写出战争的直接结果。图5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什么结束?写出为这一事件的到来,中国军民
13、的2例具体贡献。写出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的名称。(4)【战争之思】避免战争,成为战后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追求。写出二战后,为防止大战爆发而成立的国际组织的名称,以及苏美两大集团对峙的最大特点。 四、 简答题(共14分) (共1题;共14分)24. (14.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列是一组在世界现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国际会议的图片。材料二:下列各图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基本趋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图1和图2,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新秩序”是什么?图3表明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的政策是什么?图4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2)材料二图1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图2和图3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政
14、治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3)结合材料二图2、图3、图4,你认为中国将如何应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读图题(共16分) (共1题;共16分)21-1、21-2、21-3、21-4、三、 材料解析题(共30分) (共2题;共30分)22-1、22-2、22-3、22-4、23-1、23-2、23-3、23-4、四、 简答题(共14分) (共1题;共14分)24-1、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