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毛》复习参考.doc.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18833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毛》复习参考.doc.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毛》复习参考.doc.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毛》复习参考.doc.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毛》复习参考.doc.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毛》复习参考.doc.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毛》复习参考.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毛》复习参考.doc.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参考 版面已经排好, 需要的话可直接打印。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注:划线的地方为关键点;*表示重要题目,需背 诵;括号内所注明的题型表示该知识点页能考察的题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教材的逻辑结构及重点。(选择题) 本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休系。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 科学理论体系。 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逻蛍起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三大原创

2、性理论突破作为主干内容,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逻辑重点; 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以满足人民群众口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实现共同富裕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理论归宿和逻遛经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原因(选择、简答、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 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木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

3、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Z中。 (2)原因 : A.马範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身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判断、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4.毛泽东思想及确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名词解释、选择)。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 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19

4、45年, 党的土达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5.邓小平理论及科学概念的提出(选择)。 (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 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木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 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1997年党的十五人 , 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 (3)形成的吋代背景 : 和平与发展 6.三个代表(名词解释、选择)。 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选择、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论述)。 (1

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木,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扌旨导意义 :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 贯彻的重人战略思想。 8.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上课写的为准)。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9.党的思想路线及其相互关系(名词解释、简答)。P48 (1) 1982年9月, 党的土二太通过的

6、新党章在总纲中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 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关系: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屮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根本 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10.实事求是(选择、名词解释)。P50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岀: “ 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 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 心。 解放思想、实事

7、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屮国化的精髓。(注:单选就只选实事求是,多 选就是三个) 1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名词解释、判断)。P55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是是党思想路线的木质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13?与时俱进(名词解释)。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 14.江泽民的创新理论(简答、判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8、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止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时间创新; 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走白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及关系(选择、判断、简答)。P64-6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 立的中国逐

9、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屮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屮国。 国情:毛泽东指出: “认清屮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屮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 本的根据。” (2)主要矛盾及关系 : 近代屮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屮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 (选择)。 15. 走自己的路(简答)。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屮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 盾中最主耍的矛盾 . 17.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选择、判断)。P66 (1)近代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

10、命阶段。 时代条件的变化: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的范畴,属于I口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领导力量的变化:由于中国的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特点Z外,还有自己的特殊 优点,因此它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指导思想的变化: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8.各阶级 在中国革命的地位和作用(选择、判断、名词解释)。 (1)1948年4月,毛泽东在亦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 路线的基木内容 , “新

11、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 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屮的“人民人众”, 就是指的革命动力, 也就是革命的依靠力量, 它 包括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领导权问题是革 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木动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带有两面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买办

12、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级两类。 19.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选择、简答)。P81 第一,屮国的基本国情。近代屮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国民革命影响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第三,中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 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五,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2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选择、判断、简答、论述)。P82 1939年毛泽

13、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科学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 提出中国革命的三 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仃)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另一个 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 基础和依靠,第一位的。毛泽东一再强调,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能否结成巩固的联盟,直接关系到 中国革命的成败。只有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也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 和其它同盟者的基础和条件。第二个联盟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及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是必要的, 第二位

14、的。其中主要的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联盟,要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 结的力量。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廈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 争。 *(3)党的建设 - 伟大的工程 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耍经验,也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主要特点。同时必须加强党的 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党的建设必须把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成败,正 确地确定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开展党的建设的前提。党的建设必须为党的政治路线服

15、务,必须 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原则,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贯彻“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走群众路线的过程。 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并把它提高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高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 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以及口我批评的作风。 21?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同上)。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提出、公布的时间(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从屮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

16、 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_ 体两翼。 1953.6正式提岀。同年12月完整表述。 1954年2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党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党在 过渡时期总路线。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这条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作为 国家在过渡吋期的总任务载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23.过渡时期的严重问题(选择、简答)。 (1)经济形势严峻,成分多样 新中国的经济构成包含的五种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国营经济,这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合作社

17、 经济, 这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矛盾复杂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两重性,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 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 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简答)。P96-99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

18、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办法(选择、判断、简答)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 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釆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利润分配一一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约 占30%左右)、企业公积金 (约占10%-30%)、工人福利费 (约占5%-15%)、资方红利 (约占20% 左右);

19、 第二步主耍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定股定息)O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口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6.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简答、论述)。 第,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 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屮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述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 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 社会主义改造,就

20、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社 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 个相当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久出 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屮的高度集屮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 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 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岀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

21、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 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屮的遗留问 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 关系。 *27.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简答、选择)。P102-110 *(1)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第

22、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 求O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 B . 意义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 制度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8.社会主义本质及把握(名词解释、简答)。 (1)涵义: 1992年视察南方时,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科学的、精辟的、完整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

23、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 岀的特点。 第二,突出强调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MX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 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9.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最大的优越性(选择、判断)。 (1)原则:1985年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 的社会主义的根木原则。” 后来他又提到: “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致富。 ”

24、(2)最人的优越性 : 共同富裕。 30.解放生产力(名词解释)。 解放生产力,是指在生产力发展受到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阻碍时,以革命或改革的形式, 消除 这些束缚,使生产力获得解放,以其自身规律向前运动发展。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辩证的统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是社会 主义发展动力,发展生产力有赖于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31.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一一靠自己的发展(选择、简答、论述)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

25、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耍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32.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依靠一一发展(选择、简答、论述)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第一,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 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第二,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3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简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主要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1

26、)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2)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3)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34.科学的本质(选择、判断)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含义(名词解释、简答、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概念包含两层基木含义: 第一,从社会性质上说,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 二,从发育程度上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它的初级阶段。 另注意: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

27、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而是 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36.我国最 大的实际(选择、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即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7.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及主要内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1987年,党的土三直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了全面的概括。这就是“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屮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白力更生,艰苦创业,为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38.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兴国之要(选择、判断)。 以

28、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9.四项基本原则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选择、简答、论述)。 坚持四项基木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建立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由谁来 领导和以什么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问题,它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 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屮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是全党和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4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

29、不动摇(选择、简答)。 (1)原因: A坚融胡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的 B坚持党的基木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木任务决定的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关键: 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4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简答)。 (1)经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政治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 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文化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

30、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社会纲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主为重点,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 相处的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可分 割的。 *42.邓小平“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战略重点(选择、简答、判断)。 党的十三大

31、报告中正式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 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 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名词解释、简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之间的矛盾(社会 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Z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积极基础Z间的矛盾) 44.社会主义改

32、革(选择、判断)。 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向现代化转变的“伟大革命”,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5.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策(选择、判断)。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屮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屮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屮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 主义。 46?新时期的标志( 选择、判断 ) 。 新时期最鲜明的齟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岀的标志是与时 俱进。 *47. 30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和根本原因( 简答、论述 )。 (1)宝贵经验 : 胡锦涛说,屮国

33、在改革开放实践屮枳累的宝贵经验,概括而言就是“十个结 合”。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 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牛产力 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 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2)改革开放以來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

34、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形成了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屮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耍 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名词解释、简答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木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木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牛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Z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

35、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49. 改革发展稳定及关系(简答、论述 )。 () 关系: 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前 提。 发展是硬道理,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屮的一些重 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 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 社

36、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2)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 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 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 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耍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 主休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37、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 50.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名词解释)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 有利 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简答、论述)。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在坚持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主 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资金来发展民族经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并不意味着闭关自守,肓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 互促进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发展对外开放则有利于增强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