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重点.docx.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21993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7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重点.docx.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重点.docx.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重点.docx.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重点.docx.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重点.docx.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重点.docx.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重点.docx.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重点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烘不发(启发教育,启发 教育的来历) 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 题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斯多徳: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 赫尔巴特: 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

2、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是教 育学 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 “从做中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岀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 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 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 综合、评价 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1?人凭借

3、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 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 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现代:杜威、 克伯屈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 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2.常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

4、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徳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 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包插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 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手段包括 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 盾 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木形态及其历

5、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1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 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屮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特点有(1)鲜明的阶级性(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

6、)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统治阶 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现代教育:包扌舌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主要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1)紧密联 系社 会生产生活(2)走向大众化(3)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 织形式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终身化(2)全民化(3)民主化(4)多元化(5) 现代化 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 济制

7、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 教育与人口: (1) 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 教育的政治功能: (1) 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 (2)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形成舆论、思潮 教育的文化功能:(1)文化传承(2)文化融合(3)文化创新 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 以及影响 人发

8、 展的主要因素 - 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白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 它 不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2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坏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坏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

9、一 定的制约,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 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简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 (1)目的性明确 (2)计划性强 (3)专门的教师队伍 (4)过滤其他坏境因素,调节,控制,利用 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青春期11-18岁,相当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 (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2)内脏器官机能逐步健全 (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10、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 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了解新屮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 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对特定的 教育对象提出的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 教育者达到的要

11、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Z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目标是可以测量的, 目 的是 不能测量 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 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 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1978年,“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使 受教育者在徳育、智育、体育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两 个必须) 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

12、0-2010)“促进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有机融合,提髙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者, ,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 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插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课程的主要流派: (1)活动课程论:以经验为中心 (2)要素课程论:课程应当以文化要素为基础、而不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3)结构课程论: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创始人,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即 基本 原理或基本概念 体系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屮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13、必修课程、选 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3 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课程的分类: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任务) (2)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按属性) 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开发主体) (5)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实施要求) 3.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 1 ?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中学教学的意义: (1)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中学的中心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

14、屮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的指导下, 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是教育过程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要素包括 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稈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I 可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屮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 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 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屮学教学实际屮的问题。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 (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

15、体作用相结合 叶圣陶:“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4)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來构建学科知识 书本的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际;善于把生活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3)直观性原则: 要恰当选用直观(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目标、学科特点) 辨析:教学过程越形象越好? 不对,直观只是手段不是目标,要根据教学目标恰当选用直观 防止直观带来的消极影响,直观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区分本质与非本质 (4)启发性原则:关键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的调动 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

16、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简答: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的分歧在哪里?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与知识的灌输 学记“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序有两次含义: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心理发展顺序 学记“不凌节而施”,“学不踵等” 基本要求:难点分散 4 辨析:启发式就是问答式? 错误,启发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辨析:循序渐进就是知识逻辑顺序? 错误,还有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6)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加工,不能死记硬背 (7)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最早有朱熹提出,他称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 3.掌握教学

17、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屮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 内容及要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 三种计划:学期、单元、教案 简答:教师如何备课?三备 (2)上课: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基本功扎实;效果好 简答: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3)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要遵循的要求: 内容符合新课标和教科书要求;分量适当, 难度适中; 形式多元 化, 有趣味性;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认真及时批改作

18、业(强化)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最常用 要求:要注意逻辑性和系统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注意语言的艺术(书面 语和口头语 相结合,语速适当);讲授要和板书相结合 (2)讨论法 (3)谈话法(问答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 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1)实施素质教育(主题) 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 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科学文化基础形成与品德培养并重;接受学习与探 究学习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 (2)坚持整体教学

19、改革和实验(基本策略) 所谓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是在一个总的统一而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实验假说的指导下而进行的 对教学系统中各种因素、各门学科的协调统一、互相渗透的调整和变革,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 综合改观 (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重心) 继续更新课程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投向课程形式的调整和丰富上,并形成日趋合理的课 程结构 5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反映具体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记忆的分类(按保持时间)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加减2个组块 (3)长时记忆 扩大记忆量的最好办法:加大记忆单位 遗

20、忘理论有: 干扰理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衰退理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线索?依存理论:归类可以更好地提取 动机遗忘理论(弗洛伊德学派) 6 简答:结合记忆和遗忘规律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先多花时间后少花时间 (3)尝试冋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先把不会的知识冋忆,然后再对这些知识反复识记 (4)复习的方法要多样 (5)应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复习:视觉、听觉 (6)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 素。思维的分类(个体思维的水平):直观动作思维;具体

21、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分 类(指向性):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思维的分类(创造性):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 (1)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统一 (2)多有直觉思维的出现 (3)创造想象的参与 (4)多有灵感的出现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无我两分 (2)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屮心,不守恒,单维性,不合逻辑,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多维性,可逆,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 ):假设演绎,系统思维 该理论是划分学制的基础 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

22、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马斯洛 层次需要理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1)先低级后高级 (2)儿童到成人的发展也按“先低级后高级”的规律发展 (3)把需要分成两类: 缺乏需要(前四种) 成长需要:永远不能满足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耶克斯 - 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学应用:题 目难度大要降低动机水平;题目难度小要提高动机水平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简答:平时考试成绩 非常好,一到大考成绩就不好,这是为什么? 首先用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然后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有 (1)

23、家长不要给孩子加压 (2)端庄考试态度,化压力为动力 (3)注意考场的紧张心理调整 (4)考生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多种自我训练方法进行自我排解 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 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7 迁移的分类: 按影响效果: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起积极作用)和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互相干 扰) 按抽象和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按内容: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按心理机制: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按方向: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和逆向迁移 形式训练说: 迁移是无条件的, 自动发生的

24、, 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 在于 训练的形式相同要素说:一种学习之所以能够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是因为两者有相同的 要素 概括化理论: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得以产生的关键,迁移依赖于对一般原理的理解记 忆在新旧情境的相互关系屮的作用 关系转换理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 否理解各个要素之I可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和实际事物之I可的关系 迁移的实质: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学习迁移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精选材料 (2)合理编制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5)传授学习策略,

25、提高迁移意识性 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釆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1)复述策略: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 力维持在学 习材料上的方法 (2)精细加工策略:将学习材料与头脑屮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了新信息的意义的深 层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 有序的分类、 整 理与 概括使之 结构合理化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其木质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调节,元认知 主要 是通过监视和控制两种机制实现对认知

26、过程的调节 (1)计划策略 (2)监控策略 (3)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自己的需 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 (1)时间管理策略 (2)努力管理策略 (3)学习环境设置策略 (4)工具的利用策略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 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学习就 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 桑代克:猫的实验,“试误说“,進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的定律,教师尽量使学 生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8 尤为重要) 斯金纳:强

27、化学说,将强化分为 正强化:学习者受到强化刺激后加大了某种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 操作性行为(主动),应答性行为(被动) 斯金纳强化理论强调强化、消退、再强化 (1)强化的次数越多,行为发生的概率随之增加 (2)通过有选择的强化塑造良好的行为 (3)运用连续性及时强化,达到塑造亮相行为的目的 班杜拉: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对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反应当场给予正或负的刺激 替代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自我强化: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判断标准,结合个人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

28、行正或负的强化简答:惩罚就是负强化? 错误 认知学说: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 造完形,形成认知结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要以意识为中介S-O-R 人本 主义学习理论:马洛斯、罗杰斯、凯利 (1)以人性为本位的教学目的观 (2)彰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观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构建知识的框架(先行组织者) 简答:先行组织者分类及其实施策略?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说明式先行组织者(提前输入的知识)适用于对陌生知识或 知之甚少的知识教学; 比较式先行组织者适用于有所知或容易混淆的知识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呈现正式教

29、学知识之前,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 化后来学习的新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抽象性,概括性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观: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 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教 师必须关心学习的实质,以及学习者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和学习效率如何等问题,必须明白要 求学习者获得什么学习效果;教师要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知觉的整体性:初中

30、生已经具备知觉整体性的特点 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们能够根据经验,对事物的知觉中伴有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 所以能够对事物作出最佳解释说明的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人们能够把所要知觉的对象迅速从背景屮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事物的正确 理解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比如距离、角度、照明度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人 们对所知觉的事物的认识却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中学生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的发展: (1)有意识记是随看年龄的增长、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目的的明确、而在学习中得主导 地位越加显9 著 (2)屮学阶段不仅有有意识记在发展,无意识记及其效果也在发展 中学生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特点 中学阶段年

31、级越高,意义识记的成分越多,机械识记的成分相对减少,机械识记的效果越 差,意义识记是他们主要的识记方法且效果越來越好 中学生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的发展: 对于中学生来说,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都是必不可少的 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屮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悄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 种类等。 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和情感丰富热烈:昂扬向上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主旋律,他们需要宣泄和表达, 情绪活动强 烈,一点小事就可以让他们燃气激情,也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备受打击 (2)情绪和情感容易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

32、(3)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纹饰现彖: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 (4)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情绪的两极性:容易冲动爆发,但是还是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 4.掌握小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人格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 (2)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了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人格的结 构:(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 价值观和世界观)(4)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5)自

33、我调控系统(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教育的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 因素。 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人格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早期童年经验 (5)自然物理因素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0 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本我:是人格结构屮最原始部

34、分,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自我:在现实环境中由 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 超我:人格结构中最高部分,接受社会文化道徳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人格的发展分为五 个时期: (1)口腔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 青春期) (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母亲)0-1.5岁 (2)自主感对羞涩感(父母)1.5-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家庭)3?6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学校、邻居)6?12岁(小学阶段) (5)自主同一感对角色混乱(同伴)12?19岁(中学阶段) (6)亲密感对孤独感(

35、刖友、配偶)成年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同事、家庭)中年期 (8)走我整合感对绝望感(全人类)老年期 简答:中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1)依据识记,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绝对优势 (2)开始探索和发现自我 (3)开始意识到性别角色 (4)情感内容日渐丰富但肤浅 (5)信赖中求独立,出现了对成人的反抗,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 气质类型与特点: (1)胆汁质 (2)多血质 (3)粘液质:稳重安静,沉默寡言,善于忍耐 (4)抑郁质:多疑,易疲劳 简答:气质在教育工作中该如何利用? (1)扬长避短 (2)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3)进行不同的职业指导 (4)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

36、,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7.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屮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屮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 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扌舌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等。 (七)中学德育 1.了解品徳结构,理解屮学生品徳发展的特点。 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有li的、有意识地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 和道德规范转化为11 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教育过程 中学生徳育的构成 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教育 思

37、想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逐渐形成符合社会人多数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德所需要道德道德意识和道 德行为 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 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水平1 (前习俗): (1)服从与惩罚定向 (2)利己主义定向(对我有何益处) 水平2 (习俗): (3)人际和谐与一致(好孩子定向) (4)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法律与秩序定向) 水平3 (后习俗): (5)社会契约定定向 (6)普遍伦理原则(原则与良心定向) 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38、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 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中学徳育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集体主义教育:集体荣誉感 (3)社会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意识 (4)劳动教育: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 (5)自觉纪律教育:教育中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6)文明礼貌教育:尊老爱幼,待人热悄,有礼貌,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 的培养提高过程;徳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血教育影响的过程;徳育过 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

39、个长期的、 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德育过程的规律: (1) (2) (3)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觉悟高低和道德好坏的重耍 标志,是其在一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 展过程,具有多样性: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Z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 本矛盾,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彫 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活动和同伴交往是道徳发展的主要环 境,儿童只有通过活动和实践, 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获得道德认识,调节道德行为, 并在活 动中 培养尊

40、重、关心、合作等品质 (4)渐进性与反复性 辨析:徳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徳的形成过程? 错误,是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12 中学徳育原则: (1)言行一致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正面说服、积极引导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3)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4)集体教育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协调学生、 家长、学校的一致性, 协调科任教师的一 致性中学德育的途径: (1) (2) (3)教学:学校德育最基本、最常用

41、、最实用的形式,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 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课外和校外活动:参加社会劳动,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班主任工作 中学徳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明示):摆事实、讲道理 (2)榜样示范法(暗示):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或英勇事例来教育学生, 感染学生 (3)情感陶冶法: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境,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 熏陶,使学生在 直观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良好的环境、气氛对人的身心发展、品德 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隐形课程,潜在课程) 苏

42、活姆林斯:“让每一而墙壁说话” 运用陶冶法注意的事项: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内部动力,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5)道徳体验法(实践锻炼法):教师有讣划、有目的地指导中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质 和行为习惯 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班集体的形成期:班级的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完全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2)班集体的巩固期:开始稳定发展的时期,特征鲜明地展示出来,稳定下来

43、 (3)班集体的成熟期:班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而完全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 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 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 型,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3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才能特长, 性格特征,成长 经历,家庭状况,生活环境,健康状况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建立班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 班风 (3)建立学生档案:收集 ?整理?鉴定?保管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统一科任教师的影响;统一学校各部门的教育影响;统一家庭和 社会的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对学生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和评价 (8)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基本情况;班级工作内容、要求、措施;主要活动和安排班 集体的培养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是集体先前发展的动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要培养和树立班干部在集体中得威信,培养他们的服务意 识,充分发挥他们 的积极示范作用 (3)制定班

45、级规章制度:是班集体的学习和各种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4)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 个成员都具有约 束、感染和激励作用 优秀班集体的标准: (1)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形式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4)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简答: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有哪些? (1)关心爱护,、消除障碍 (2)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3)捕捉亮点,正面教育(长善救失) (4)方法正确,时机恰当 (5)善抓反复,确保转化 简答: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1)严格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约之以规 (2)

46、利用其特长为班级做好事 (3)转化成“正式的学生领袖“ 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 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 等。 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 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rh于扮演了各种不同的角色而逐 渐形成的教师职业特有的心理品质,是从事教师职业者所共有的,典型的特征 教师的认知特征: 14 (1)观察力特征:观察学生 (2)思维特征:思维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的标志,逻辑性;创造性 (3)注意力特征:集中表现在注

47、意力的分配上 教师的人格特征: (1) (2) (3) 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扌舌以下几个方面: (1)能积极地悦纳自己: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敏锐的观察力和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乐观,积极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教师压力的应对策略: (1)教师自身减轻职业压力:釆取主动的,积极的应对方式來缓解自身沉重的压力,锻炼 身体以发泄不良情绪,向 自己的亲友倾诉,听取别人劝告和安慰 (2)从学校管

48、理角度为教师构造和谐的心理时空:抓住“优势需要发挥雅量效应(学校领 导要有容人的雅量, 善于谅解对方,化解矛盾);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3)从社会角度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改革教育体制,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圉;提高 教师待遇,免除教师的后 顾之忧 15情感特征:优秀教师的情感特征有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生,情绪稳定,充满自 信,品德高尚意志特征:目标明确,执着追求,明辨是非,坚定果断,处事沉稳领导方式:民 主型的领导方式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是比较理想的领导方式 发达国家的学制改革趋势 一、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二、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三、 扩大义务教育范围 四、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

49、 五、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 1.教育万能论:柏拉图、洛克;观点:强调人是教育的产物。 2.教育独立论:蔡元培和胡适;观点:教育工独立于政党、宗教等。 3.人力资本论:舒尔茨、丹尼逊等;观点: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 4. 筛选假设理论:迈克尔 ?斯宾塞和罗伯特 ?索洛;观点:强调文凭的重要性。 5. 劳动力市场划分论:皮奥里、多林格等;观点:教育层次决定劳动力的市场分配。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制度 (3)制约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 (4)制约教育内容 4.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文化观念制约教育观念 (2)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 (3)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 (4)文化传统制约教育活动的方式 5.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制约 (2)人口波动对教育的制约 (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制约 (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制约 (5)人口分布对教育的制约 16 1.教育的政治功能 (1) 维系社会政治稳定 (2)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2.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具有完成劳动力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