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 浅谈《决定》精神.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62397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 浅谈《决定》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 浅谈《决定》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 浅谈《决定》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 浅谈《决定》精神.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 浅谈决定精神 特征码 SjWQqIisfVTdErILmYzj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 浅谈决定精神 20XX 年 11 月 8 日 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 。 决定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总结文 化改革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明确了文化改革发展 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新形势下推 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概况特点 总体框架和章节布局:决定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 9 个部 分,分为 3 个板块。第一、第二部分构成第一板块:第一部分、

2、 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 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民族血脉精神家园) , 第二部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5 方针) ,这构成第一板块:主要阐述新形势 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 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 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 第 2 页 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4 节) ;第四、全面贯彻“二 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6 节) ;第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 权益(4 节) ;第六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 民经济支柱性产业(4 节) ;第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 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6 节) ;第八、建设宏大 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 撑(3 节) ,6 个部分 27 节构成第二板块,主要部署文化改革发 展重点任务。第九部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 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4 节) ,是第三板块,阐述加 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在确定总体框架和布局时,中央起草工作组注意把握了 3 个方 面问题: 第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宽泛,可以指人类在改造 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

4、果的总和,也可以指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决定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把握文化范畴,重点研究 部署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相对应的文化建设。对 教育、科技、体育等领域,在与文化建设直接相关的问题上也 有所涉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包括很多方面,每个方面也涉及 很多任务, 决定对这些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同时注重突出重 点。 第 3 页 第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 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抓紧推进当前紧迫的工作,又要对长期战 略目标作出谋划。为此, 决定既提出了到 2020 年文化改革 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

5、期 战略目标,着力点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重点 任务上,努力做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第三,文化改革发展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既 要注重从理论上阐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又要注重从实 践上提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综合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 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 展需要着力研究解决以下七个问题。一是进一步深化对推进文 化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 觉。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三是繁荣文化创作生产,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

6、产业发 展,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五是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增强文 化发展动力和活力。六是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文化人 才队伍。七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决定重点围 绕上述七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部署。 起草过程: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 下进行的。 4 月下旬,经中央政治局批准,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胡锦涛 第 4 页 总书记在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对起草 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中央要求, 决定起草要充 分发扬民主,吸收各方面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 集中全党智慧起草好文件,4 月下旬,中央就全会议题在党内 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各地区

7、各部门各方面认真组织学习讨论, 共反馈意见 121 份。 5 月上旬,文件起草组组成 8 个调研组,分赴 12 个省市和部队 开展调研。文件起草组还委托中央和国家机关 29 个部门开展专 题调研,形成 48 个专题调研报告。文件起草组在充分吸收和采 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文件框架提纲和决定初稿。中 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审议,提出重要修改意见。 经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 8 月初,中央政治局决定将决定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 见。这期间,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 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文件起草组召开座 谈会,听取了文化界部分专家学者意见。各地区

8、各部门各方面 对决定征求意见稿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提出 2112 条意见, 扣除重复性意见后为 1498 条。中央责成文件起草组对各地区各 部门各方面意见予以认真研究。文件起草组对每一份报告都仔 细研究,对每一条意见都认真讨论,对决定作出修改 325 处,并尽量压缩决定篇幅。 9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先后再次审议决定 。 第 5 页 文件起草组根据这两次会议精神,对决定进行修改,形成 了报送全会审议的稿子。 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 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对

9、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 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 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顺利实现“十二五”时 期发展目标的需要。 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 得主动,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10、发展大繁荣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第四,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从 第 6 页 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发展路径, 决定为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继续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这会主义道路的宣言。 总之,中央政治局认为,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 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 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

11、华民族伟大复 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什么说“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 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 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 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民族要充满生机活力、实现繁荣富 强、在世界上拥有巨大影响力和吸引力,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 强大力量。 一是,只有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顺应 时代要求,走在历史潮流的前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 中国正是因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有了先进文化的引领, 并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才在革命、

12、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功,迈 上了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正确道路。同样,展望未来,中国繁 第 7 页 荣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富裕幸福都离不开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 二是,只有具备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 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和力量,实现国家崛起、民族复兴 的宏伟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充分焕发出创造美好生 活的热情和能量,进行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才在短短多年内使十几亿人口稳定走上富裕幸福的康庄大 道,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巩固和发展了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思想、制度和物质基础。中华民族的光明 未来仍然有赖于民族精神的充分发挥和民族力量的高度凝聚。 三是,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文化繁荣发展,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才能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同步实现社会全面进 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民族的精神说到底体现为人民的精神。一 个充实自信、有精神力量和强大魅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由具 有高度自信并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民构 成的民族。 新亮点 理论 新概念: “人无魂,萎靡不振;国无魂,沉沦衰落”: 六中全会强调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第 8 页 “精髓”

14、。这个理论新概括既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的极端重要性,也突出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 人若无魂,必然落魄迷茫、萎靡不振;国若无魂,则必然散乱 无序、沉沦衰落。而一旦抽掉这个“精髓” ,那种文化既不会是 “先进”的,也不会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这个体系的四层含义都是决定国运的 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方针政策、 战略规划的理论之魂;偏离这个理论之魂,思想文化就会出现 混乱,决策布局就会迷失方向。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 ,是引领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之魂;丢掉这个 旗帜之魂,就无法想象为什么仅

15、仅经过 60 多年的奋斗,中国就 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一跃而成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 新概念亮点有: 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 家园。摘自决定第一部分 2、 “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 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 会主义现代化。摘自决定第一部分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摘自决定第三部分 第 9 页 4、 “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 无愧于时代、无

16、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 标志。摘自决定第四部分 5、 “文化产业是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摘自 决定第六部分 6、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 需要创新的领域。摘自决定第七部分 7、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 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摘自决定第 九部分。 政策 新突破: “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考评体系是一种创新”:“把文化 改革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 导干部工作业

17、绩的重要依据。 ”这是决定确定的一项约束机 制、一种制度安排。有一种硬性的考评机制,就必然会促使各 级政府、各级领导认真地、均衡地考虑文化的发展,既要考虑 人民群众物质上、生活上的改善,也要考虑精神生活的改善, 两方面均衡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一种在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又指导、规范实践的日趋丰 富多样的价值信仰系统、认知系统和审美系统。文化引导人类 第 10 页 不断地超越现象、个别和当下,进入本质、普遍和久远,是人 类的意义之源、力量之源和秩序之源。任何精美的文化总要弥 散性地承载于物之上。因此,文化也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描写和 描述,是可以考评的。当然,真正关乎精神、道德、信仰、价 值的东

18、西,不大像经济数据那么容易考评,但还是可以建立一 系列新的有弹性、能够大致衡量成效的标准。把文化改革发展 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个新的开始, 至于细节上的操作,怎么样准确评价文化发展上的功与过,还 有待我们探索。 新政策有: 1、 “公共文化产品纳入预算”: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 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摘自 决定第五部分 2、 “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 施建设,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拓展投资 渠道。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 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

19、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 共文化服务。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4、 “鼓励城市对农村文化帮扶”: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 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标。摘自决定 第 11 页 第五部分 5、 “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有实力的文 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 域战略投资者。摘自决定第六部分 6、 “对非遗项目实施税收优惠”: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 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 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 税收优惠。摘自决定第七部分 举措

20、新实招: “发展网络文化是重要任务”:决定中对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现代传播体系、农村文化建设等均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其 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化建设。如何正确地认识、科学地 建设、创造性地运用和有效地管理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使其 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网络文化、数字文化、信息文化,是对东汉蔡伦造纸、 形成“纸制文化”传播形式以来的历史性飞跃。其次,网络文 化的多元、多样、多变特点非常突出。既然如此,要推动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网络文化,这既是政治责任,也是

21、历史使命。 我们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 第 12 页 民主文化,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公共财政经费公开,在网 络上大力发展,让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监督各 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政务行为,建设勤政廉政的政党和政府。二 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积极推进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各 方面文化艺术作品的创造,推动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三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 “走出国门”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新成果,进行广泛的国际间的文化艺术 交流,不断提高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新举措有: 1、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深入推进马

22、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普及计划,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 校思想政治教育。摘自决定第三部分 2、 “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 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3、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 程,发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学科体系、 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重点扶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践的研究项目,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准、具有世界影响、经得 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摘自决定第三部分 4、 “构建富有效

23、率的舆论引导格局”:以党报党刊、通讯社、 第 13 页 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构 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 论引导格局。摘自决定第四部分 5、 “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 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 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 网络文化作品。摘自决定第四部分 6、 “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要继续实施“四个一 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 家制度,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 化代表人物。摘自决定第八部

24、分 7、 “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 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 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摘自决定第八部分 五个关键词: 1、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 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决定 第 14 页 第二部分)这是中

25、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全会研 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总纲领。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怎 样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承担起推进文化 改革和发展的责任,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发挥 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 2、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 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 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 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

26、动力。摘自决定第七部分。 为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体制。从 20XX 年 6 月文化体制改革 试点的近 5 年间,我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果,党的文化执 政能力明显提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化体制改革是在我国 改革开放已有 20 多年的丰硕成果,物质基础比较雄厚,有先进 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的,充分借鉴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 采取了试点、推广,逐步推进的方式,具有渐进式改革的显著 特点,这是符合国情的做法,应该有更高的起点。但,要充分 考虑文化艺术的特殊发展规律,充分认识文化发展与市场经济 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因而,必需要付出艰苦的 努力才能成功。 第 15 页 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

27、产业的不同特点,推进国有文化事业单位 改革,发展混合经济结构的文化企业,重塑文化市场的微观主 体。加快文化市场体系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 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引 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文化市场。文化体制改革四大关 键词: 一是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是要创新体制机制。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呈现巨大成就和显著 效果的同时,发展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动力不足 问题,引起了舆论对文化发展前景的担忧。目前,国产网游、 漫画、影视剧、图书出版等行业都遭遇这一挑战,在某种程

28、度 上陷入山寨怪圈。这一问题的出现其实还是与长期以来的体制 机制有很大关系:掌握出版、发行、播出等资源的主要是一些 国有垄断性文化单位,它们不需要进行内容研发的风险性投入 就可以获得较多利润,这种体制机制阻遏了市场的活力,妨碍 了创新的积极性。文化体制改革以来,致力于打破旧体制和旧 观念束缚,文化市场已经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要突破发展中 的瓶颈难题,解决动力不足等问题,只有继续深化改革,使文 化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二是引导。这是文化发展的关键课题。为此,政府应该发挥对 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重视文化传承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第 16 页 体系,建立坚实的民族文化根基。此外

29、,还应建立适应新形势 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对公益性文化的补偿机制,重视文化的 社会效益,引导文化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文化在走向繁荣 的同时,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功利化、低俗化等倾向,文化应 有的守望社会、引导风气的功能受到冲击。 三是服务。文化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 点之一。文化领域近些年出现了一种不均衡现象:一边是艰难 度日的公益性文化,一边是越来越“精英化” “高端化”的演出 市场和文化产业“大投资” “大项目” “大手笔” 。过分强调文化 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

30、事业的发展,在不少评论家看来是一种 “分裂式的改革”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过程 中,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必须 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下一步的改革中,纠正文化发展中的 “长短腿”问题,实现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齐头 并进。 四是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 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高 度重视,标志着文化产业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文化 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正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 第 17 页 的发展思路,使得文化企业在规模和

31、竞争力方面进一步发展。 如安徽省把打造一批“徽”字号文化航母、推进文化产业集群 发展作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相继组建安徽出 版集团、新华发行、安徽日报、安徽演艺、安徽广电五大集团, 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形成文化企业领军阵容。五年来,其省属 文化企业资产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由 5 年前不足 30 亿元增长 到 300 多亿元。我们应借制定“十二五”规划之机,对文化产 业发展的整体布局进行整合。 其一,对国家文化资源做全面分析,为长期开发设定边界条件。 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特别是园区、公园类的硬件建设项目 严格遵照土地法 、 文物保护法和上级部门批准的土地利 用规划等设定的边界条件,坚持科

32、学论证、审慎上马,无愧先 人和后世子孙。其二,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全面调研,为长期开 发打好经济基础。对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预期经济效益的文 化产业行业,鼓励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融合、兼 并、重组,力求改变目前“散” “小” “弱”的现状;推进文化 资源配置的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提高文化产业的集 中度。 其三,对文化产业优势领域进行选择,为持续快速增长培植主 导产业。要对不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实现 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整合。各地应找准自身在全国乃至全球同 行业中的优势,可以具体到产业链条中的某些环节,不求全, 第 18 页 不贪大,重点突破,有的放矢。 如何使文化与

33、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把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转变为巨大的文化财富,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文化生产 力的发展规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行持续的改革和探索, 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 境。 3、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 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 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摘自决定第二部分。 文化不再单纯搭台。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 它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传承,并作为共同财富、公共文化 产品和服务,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体。 当前,文化生产力相对落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 求之间的矛盾,

34、依然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表现为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 求与供给这对矛盾中,供给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造成供给 不足的根本原因,既有生产能力不足的总量矛盾,也有布局不 合理的结构矛盾,总量和结构矛盾交织在一起,加剧了供给不 足状况。 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 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 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第 19 页 4、文化软实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 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 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35、 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 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摘自 决定第一部分 提升软实力 赢得话语权:软实力这一概念说起来好像很新鲜, 实际上其内涵对于我们,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也 不新奇,以往我们说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强调加强思想道德教 育,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德治国等等, 其实都是在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指导,还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无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是社会主义荣辱

36、观, 这些理念确确实实对于我们先进文化建设能够发挥非常积极、 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理念本身都是在增强文化软实力。 要想真正把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做大做强,不断赢得国际话语权, 占领国际舆论的制高点,就应当按照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 去做。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战略部 署,同样也适用于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中国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不否认传统 第 20 页 文化当中也有一些糟粕,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但总体来看, 我们的传统确实是博大精深的,其中充满着很多的智慧,有些 东西非常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比如说我们老祖宗讲的“礼义 廉耻、忠孝节义”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37、之乐而乐” 、 “苟 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等等,在现时代仍然具有生命力。对于传统当中毕竟有丰富的 文化软实力要素,我们应该好好挖掘、梳理,丰富今天的文化。 5、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 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 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摘自决定第二部分 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 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要加强文化自 觉与文化自信。 所谓的文化自觉,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当 中地位越

38、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特殊规律,并且 遵从这个规律,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 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这是学习全会决定后留下的 深刻印象。 所谓的文化自信,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中 第 21 页 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要充分自信,包括从我们 现在倡导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直到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的 红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 革命文化,要充满自信。同时,要对我们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文化多样性,对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建设的一元 化指导作用要充满自信。 决

39、定强调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强 调传统文化要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强调文化也要与时俱进, 这主要是在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体现的符合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和 我们今天要弘扬的价值取向这个顺势去丰富、深化和发展它。 要防止那种逆向地去解构、颠覆、拆卸它。否则,就是对民族 优秀文化的不自信。同时,包括我们很多优秀作品,满腔热忱 地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历史和建设历史唱颂歌、 写赞歌,这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二、具体内容 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 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

40、、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 向。 奋斗目标: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 二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 22 页 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 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 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

41、效率,以民族文化为 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 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 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 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指导方针: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遵循以下重要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 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 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 弘扬主

42、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 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 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 第 23 页 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 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 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 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 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 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坚持改

43、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 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 国家文化安全。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 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 路径。 一是,回答了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迈进这个方向性、战略性 的重大问题。 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 目标。这一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44、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这一目标,具有 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必将大大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 第 24 页 凝聚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开启迈向文化强国的伟 大进军。 二是, “五个坚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 首位,坚持改革开放。这“五个坚持” ,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 根本指导思想、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动力, 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的基本遵循。 完成任务的措施: 七大任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

45、进,良好思想 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2)适应人民需要的 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3)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 文化服务均等化;4)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 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 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5)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 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6)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 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 完善;7)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 保障更加有力。 主要举措: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文化宏观管理;继续深

46、化 文化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完善产业政策,打造 第 25 页 良好的政策环境;依法加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着力强化制 度建设,规范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产业发 展后劲。 十二大措施: 1、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 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摘自决定 1)要按照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大力弘 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 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 统,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在全社会 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

47、礼让宽容的 人际关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 础。 2)根据决定 “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 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 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的要求,加强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工作,整体规划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把德育融合到学校教育教 学各个环节,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 建立健全科学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特别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留守儿 童、残疾青少年和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待业青年等给予更多关 第 26 页 爱,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让他们增强信心,形成理性 认

48、识,养成健康人格。 2、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 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摘自决定 1)要认真实施全国宣传思想文化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 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 ,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 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2)要抓紧培养造就高层次、高素质文化人才,加强基层文化人 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要创新文化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促进年轻人才、优秀人才脱颖 而出。 3)要加大推进各项人才工作任务落实的力度。要破除束缚人才 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 进重大人才工程实施;要进一步加大对

49、人才工作宣传力度,通 过人才工作先进典型推动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3、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决定强调指出:“人民 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这深刻 阐释了人民大众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 1)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就能极大地调动人民参与群众文化创造的热情, 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2)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 第 27 页 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 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动得到充分发挥。 3)要总结推广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成果经验,健全鼓励人民群 众文化创造的制度机制,切实加强对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组织 领导。 4、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 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 务均等化。摘自决定 。 要按照决定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