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65848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守株待兔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守株待兔片段教学设计 杨梅红一、理解种田人的情感与愿望(学习第二段)1、种田人撞死一只野兔,怎样做的?心情怎样?画出来,读一读。理解“乐滋滋”。通过画与读,理解种田人喜悦之情。“急忙”换成“慢慢地”行不行?理解“急忙”背后的心理:有意外的收获,非常高兴,激动。理解“乐滋滋”的意思,及“乐滋滋”的原因:“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2、这时,种田人产生了一个什么愿望?用朗读表达出来。这里的解读,不仅要明白种田的的愿望,还要理解产生这种愿望的前提:“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为后面问题的理解做铺垫。3、种田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愿望?如果是你,你会产生这种愿望吗?为什么?那种田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愿望

2、呢?这里有三个问题,逐步加深理解。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学生一般都只是会回答到“因为他白捡到一头又大又肥的野兔,希望每天都能捡到一只。”这个程度。这时,问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处在这种环境下,会不会有这样的愿望。学生都会回答不会。因为撞死是偶然的,哪里会天天有兔子跑来撞死给你捡啊?这样回答渐渐接近中心了。再抛第三个问题:“种田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愿望呢?”从深层挖掘种田人的心理:不仅仅是侥幸心理,不仅仅是不劳而获心理,还有好吃懒做心理,还有投机取巧心理,还有厌恶劳动心理4、还原劳动场景,体会种田人心境。带着这种好吃懒做心理,带着这种厌恶劳动心理,想象一下种田人出工的情景,想象在太阳底下劳动的情景。通过想

3、象与说话,加深体会人物内心在丰富的情感,为凸显寓意做铺垫。二、理解社会的现实与种田人的收获(学习第三段)1、感受种田人的等待。(1)哪句话写出了种田人在“守株待兔”?找出来,读一读。这里的朗读,要读出种田人的“痴心梦想”、“一往情深”。(2)朗读训练,加深理解。抓住“整天”一词,理解种田人的耐心等待,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农民们开始下田劳动了,这个种田人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中午,烈日当空,农民都回家吃饭了,这个种田人还(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傍晚,夕阳西下,农民们都收工回家了,这个种田人还(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3)理解“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日子过去了多久?语言训练,加深理解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别人田里的庄稼越长越高了,这个种田人,他心理想:。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别人田里的庄稼可以收获了,这个种田人,他心理想:。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这个种田人的田里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这个种田人,他心理想:。2、感受种田人的收获。现实不会因为个人的痴心梦想而改变,种田人苦苦等待了半年,他有没有收获?学生可以说没有收获,也可以说有收获。没有收获是指田里没有收获。有收获是指从这件事情中得到了教训:不应该把把偶然当然必然去追求,不应该有不劳而获的心理,应该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去做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