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658847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师说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师说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师说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师说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说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导学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师说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读准句子停顿,熟练朗读课文 2.把握古代论说文的特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3.掌握实词“师、道、惑、知”和虚词“者、乎、于、之”等的用法和意义【学习重点】1.了解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和择师的标准2.分析特殊文言句式和几个的实词、虚词的用法【学习难点】1.第一段论点的推出过程2.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

2、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2.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

3、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了此文,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3.文体:“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说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其实也是针砭时弊之作【学习过程】 一、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 ) 乐师( ) 阿谀( ) 郯子( ) 苌弘( )老聃(

4、 ) 经传( ) 贻笑大方( ) 2.诵读下列句子,将句中停顿用/划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其出人也远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二、课文鉴赏: 1.速读课文,找出每段论断性的句子(明确提出关于从师的观点的句子)写在下面:2.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 3.第一段学习: (1)自读并翻译第一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师说 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师道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

5、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乎: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内容学习: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 为什么要从师?从师学习有什么必要? 以什么样的人为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讨论: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第2.3.4自然段,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2.借鉴本文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的议论方法,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 3.深入学习韩愈

6、尊师重道的论述,树立谦虚学习的风气 【学习重点】 1.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的学习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的掌握和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 【学习难点】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学法指导】 诵读法 分析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并翻译第二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一词多义 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或师焉,或不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

7、之不解 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故之圣人/今之众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士大夫之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其出人也远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2)词类活用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学而大遗 不耻相师 位卑则足羞 2.翻译下列句子: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8、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内容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吗? 在本段论述中,作者情感有什么变化?请根据语气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来分析 二 学习第三段: 1.自读并翻译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一词多义 师: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不必贤于弟子 (2)词类活用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翻

9、译下列句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内容学习: (1)本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2)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三 学习第四段: 1.自读并翻译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于:不拘于时 学于余 2. 翻译下列句子: (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内容学习: (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四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

10、刻 2论证上有破有立 3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第三课时巩固练习 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C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方法) D余嘉其能行古道(从师学习的风尚) 2下列句子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今王鼓乐于此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将军身披坚执锐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句中加粗字与“而耻学于师”中“耻”

11、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成以其小,劣之 5下列译句有误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蠢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蠢人之所以成为蠢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样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阿谀奉承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12、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没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之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二、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1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7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

14、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二)阅读课外下文,完成911题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

15、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来)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9与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群怪聚骂指目牵引 A素善留侯张良非能水也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吾得兄事之C必复之全之沛公军霸上 D不耻相师去今之墓而葬焉 10对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犯笑侮 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B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C而增与为言辞 增与:诬加 D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 11句子翻译正确的分别是() (1)辱书云,欲相师 A承蒙您来信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B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想拜我为老师 C承蒙您来信说,想拜我为师 D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