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5659873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液体的压强 授课人绵阳师范学院 杨婷课时1课时教材新人教版一、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液体的压强是本章的第二节,学生在初步了解压力及固体压强之后进一步来研究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是压强的另一种形式,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压强知识的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以及浮力知识的基础和铺垫,同时液体压强又是一节很好的探究课程。本节安排了探究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是否存在压强以及“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等活动,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突破重点 让学生体验液体压强特点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不

2、是仅仅匆匆由老师得出结论更易于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认识,有利于突破本节重点。难点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突破难点 通过演示固体实物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液柱模型,再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理解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本节课的难点将得以突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2)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情感态与价值观(1)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2)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

3、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压力和压强等相关知识,并学会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问题。同时学生对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不了解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更不容易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思考物理问题。三、教学方法教法科学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四、教学器材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液体压强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1

4、:潜水员在水下心跳和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观看思考问题设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教学新课教学新课教学温故知新:液体对容器底部是否有压强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演示实验一: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鼓起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存在压强巩固知识并能引发学生思考新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是否有压强提出问题: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吗?实验探究:方案一:向侧壁开孔并蒙有橡皮膜玻璃管中加水

5、,观察橡皮膜的形状现象:橡皮膜形状发生变化方案二:向上端开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侧壁扎上小孔,观察是否有水从小孔流出现象:水从侧壁小孔喷出猜想: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存在压强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探究液体内压强的特点(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学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深入水中,请同学们说出感觉(塑料袋紧贴手上有压力的感觉)将两侧扎孔,分别装有红色的盐水和水的两个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从小孔喷出,而红色的

6、水没有喷出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和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猜想不是胡猜、瞎猜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和密度有关。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猜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设计实验)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确定液体深度、密度和方向三个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等。(2)教师出示U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探究一:探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二:探究在水下不同深度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步骤:把

7、金属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时,分别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探究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学生设计实验,师生共同讨论最佳的实验方案学生制作表格并进行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及实验创新能力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设计表格)实验步骤:分别把金属盒放入相同深度的水和盐水中,分别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教师巡视观察,并重点点拨实验中动手能力差的学生(4)学生设计表格:深度(cm)橡皮膜朝向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水盐水3朝上3朝下3朝侧面6朝上9朝上学生制作表格制作表格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教师要多引导。提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设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分析得出结论)(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液

8、体压强的特点1、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观察记录数据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教师演示实物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实验利用压强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举出几例让学生理解公式中“h”的含义。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物理模型学生比较生疏,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学有所得开放探究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所学知识回答新课引入

9、中的2个情景问题:大坝是用来挡水的从压强的角度,只有把底部筑得很宽才能挡住比较大的压强,如果筑成直上直下,又要挡住底部的压强整个大坝就要筑得很宽将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因此既要节省人力物力又要挡住水流,大坝就要筑成上窄下宽的学生思考运用液体压强知识回答首尾呼应。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物理原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课堂教学流程图:小结让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何收获?巩固学生知识,也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演示实验:得到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理论推导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开放探究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学生做课堂小结探究二: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探究一:液体对容器

10、侧壁是否存在压强六、板书设计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七、教学设计思想说明及教学评价这是一节很好的探究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探究性活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同时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实验仪器我多次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瓶等,我想物理仪器不一定要在实验室中寻找坛坛罐罐制的仪器,拼拼凑凑做的实验有时更能减少学生对科学的距离感。在本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思考:如果学生将所学知识全部遗忘,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 我希望还能剩下的是科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