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试卷.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66477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试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班级: 姓名: 成绩: 1除了高温加热以外,其它灭菌方法还有( )。A紫外线照射 B真空包装C用保鲜膜密闭 D添加防腐剂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2.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下列流程正确的是()。 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3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 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使菌体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D用液体培养

2、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4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结果是()。 A均会出现透明圈 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 C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 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现5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 B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筛选后,无需再进行其他实验 C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D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6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会在培养基中出现一些透明圈,这些透明圈是()。 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 B纤维素分解后的葡萄糖 C由纤维素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7.下列有关刚果

3、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 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C刚果红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8.通过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这只是分离提纯的第一步,还需要进行()。A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B提取纤维二糖的实验C浓缩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 D提取葡萄糖的实验9.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高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高蛋白胨培养基 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10.刚果红能

4、与哪项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 ( ) A纤维二糖 B纤维素 C葡萄糖 D麦芽糖11选择培养的结果:培养液变 ( ) A清澈 B浑浊 C红色 D产生透明圈12.牛肉膏可以为微生物提供( ) A氮源和维生素 B氢元素和氧元素 C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D无机盐13.关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配制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是 ( )A称量 B灭菌 C溶化 D倒平板14.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核酸15.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什么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A测

5、试因素 B非测试因素 C全部因素 D部分因素16.细菌适宜在接近何种酸碱度的潮湿土壤中生长(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强碱性17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一般先进行选择培养,目的是( ) A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 B没有意义,去掉这一步更好 C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D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18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 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

6、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19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20自养微生物所需碳源和能源为不同的物质,而可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和能源的是()ACO2BNaHCO3 C碳酸盐 D含碳有机物21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进一步探究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请帮助完成相关实验设计: (1)问题:纤维素分解菌能否分解淀粉呢?(2)假设:_。(3)实验步骤配制两份相同的含淀粉的且适合纤维素分解菌生长的液体培养基。向其中一组培养基_,

7、另一组不做处理。将上述两组培养基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向两组培养基中分别滴加3滴 ,观察颜色变化。(4)实验结论若_,则假设成立。若_,则假设不成立。22下图为分离并统计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据此回答下面有关问题。(1) 要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从高温热泉中寻找耐热菌,这说明 。组分含量/g纤维素粉5NaNO31Na2HPO47H2O1.2KH2PO40.9MgSO47H2O0.5KCl0.5酵母膏、水解酪素适量(2)某同学根据需要,配制了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整个实验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果将其中的纤维素粉换成 ,菌落数_,即可说明选择培养基的作用。(3

8、)本实验宜采用 法而不使用平板划线法,原因是该法难以根据稀释体积计算每克样品中的细菌数。23(2014四川)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1)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 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 。 (2)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 。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3) 为探究苯磺隆

9、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 ,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为什么? 。24.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自然界中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 在 的环境中。将从土 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 为碳源,并加入 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产生 的菌落。(2) 如上所述的筛选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且三种等量酶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 (“一定相同”“不一定相

10、同”“一定不同”),可以通过 进行定量测定。(3) 根据测定结果:环节常选择木霉,则中获得的酶是 酶。该酶至少包括 三个组分。(4)生产中可以满足环节的常见菌种是 ,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环节要注意 ,过程要注意避免 。24(2014新课标,39)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水培养基甲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培养基乙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