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5666340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1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面提取.pdf 1 2013-6-18 14:53:14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3 年 9 月第 11 卷第 5 期 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Sept.2013,Vol.11,No.5 合理用药 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 李新 1 郭彩虹2 黄仲夏1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血液与肿瘤科 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北京 100043) 2 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北京 102600)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无法治愈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复发、耐药、治疗相关毒性仍 是阻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来那度胺是新一代免疫调节剂,具有抗

2、血管生成、改善免疫功能和肿 瘤杀伤、改变骨髓微环境等独特的多重的作用机制。来那度胺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 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率。在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初始治疗中也获得了较高 的缓解率。它在巩固维持治疗中更是显著延长了 PFS 和生存期,为长期“控制”多发性骨髓瘤提供 了新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来那度胺;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51.3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672-3384.2013.05.009 Lenalidomide for multiple myeloma Li Xin, Guo Cai-hong

3、 , Huang Zhong-xia.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of Multiple Myeloma, Beijing 100043, China 【Abstract】 Multiple myeloma(MM) is a malignant plasma disease and remains incurable up to now. The survival of t

4、he MM patients is hindered by the factors such as relapse, drug resistance and chemotherapeutic toxicity. Lenalidomide is a new immunomodulatory drugs and had various mechanisms in different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These mechanism involve direct cytotoxicity on tumor, immunomodulation, anti-angiog

5、enesis activity and effects on multiple myeloma microenvironment. Lenalidomide could significantly prolong th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in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MM. It could attained high remission rate as initial therapy for newly diagnosed MM patients. Lenalidomide had provide a new thera

6、py strategy and possibillity for long-term control MM due to its effective prolonging survival and PFS as consolidation and maintained therapy. 【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 Lenalidomide; Treatment 来那度胺(lenalidomid)是沙利度胺的 4- 氨基 - 戊二酰基衍生物,属于第二代免疫调节 剂,能够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由于具有 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且对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较轻,来那度胺已经用

7、来治疗各种恶性血液系 统疾病和实体肿瘤。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已经批准它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 5q- 综合征和多发性骨髓瘤 (MM)。MM 目前仍是不 可治愈的疾病,复发、耐药、治疗相关毒性仍 是阻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如何延长生存、 延迟或防止复发,控制残余肿瘤的再生长,避 免免疫抑制,是 MM 患者实施长期治疗策略中 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近来研究表明,来那度 胺具有改善免疫功能和肿瘤杀伤的双重作用机 制,在 MM 长期治疗策略中疗效突出,这引起 了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1 来那度胺的作用机制 来那度胺在不同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中表 现出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这些作用机制包

8、括 36 面提取.pdf 1 2013-6-18 14:53:14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3 年 9 月第 11 卷第 5 期 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Sept.2013,Vol.11,No.5 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和间接的免疫作用。 1.1 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是基于树突状细胞、T 细胞、 自然杀伤(NK)细胞以及自然杀伤 T(NKT) 细胞活化增强,由 T 细胞分泌的 IL-2 和干扰素 含量增加等作用实现的。来那度胺可以通过改 变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 T 细胞的激活和增强 NK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等免疫系统各个环节来进 行免疫调节。 1.1.1 改变细胞

9、因子分泌 来那度胺可以改变细胞 因子的分泌,它抑制炎症因子 TNF-, IL-1, IL-6, IL-12 的分泌,促进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抗炎 因子 IL-10。在骨髓瘤中,IL-6 可以抑制骨髓瘤 细胞的凋亡和促进瘤细胞的增殖,而来那度胺降 低了 IL-6 和 TNF- 的水平,抑制了 IL-6 和骨 髓瘤细胞以及 IL-6 与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相互作 用,从而促进了骨髓瘤细胞的凋亡 1-2。 1.1.2 T 细胞的激活 来那度胺作用于 T 细胞上的 B7-CD28 共刺激信号途径。它不上调 T 细胞和 抗原提呈细胞(APC)上 CD28 和 B7 因子的表达, 但它可以直接诱导 T 细胞上

10、 CD28 因子的酪氨酸 磷酸化,导致下游靶因子的激活,如 PI3K,GRB- 2-OS 和核因子 -B(NF-B)。来那度胺对 T 细胞的共刺激会促进 Th1 细胞分泌更多的干扰素 和 IL-2 和促进初始 T 细胞的增殖及 NK 细胞的 活化 3-5。 1.1.3 增强 NK 细胞的功能 来那度胺可以增强 NK 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细胞杀伤作用为剂量依赖性,而且需 要 IL-2 的参与。来那度胺促进健康供者及 MM 患 者经 - 半乳糖神经酰胺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刺激 后 NKT 细胞的扩增 6-9。 1.2 抗血管新生 无论原发肿瘤还是转移癌都需要生成新的

11、血管,这个过程称为血管生成。胚胎发育,伤 口愈合及肿瘤形成过程中,血管的生成需要血 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它的受体的形成。 肿瘤组织的生长和存活比正常内皮细胞更加依 赖 VEGF 受体信号系统。在骨髓瘤中,沙利度 胺和新的免疫调节剂可以显著降低血管生成因 子 VEGF 和 IL-6 的表达。多个体外试验表明, 新的免疫调节剂在抗血管生成活性方面是沙利 度胺的 2 3 倍。而且这种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是独立于免疫调节作用的 10-12。 1.3 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来那度胺在没有免疫效应细胞的情况下, 具有直接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 MM 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显示,来源难治性 骨髓瘤

12、患者的恶性浆细胞对免疫调节剂敏感, 可以导致瘤细胞生长停滞。来那度胺可以抑制 Burkitt 淋巴瘤细胞系的生长,主要是通过剂量 依赖性方式阻滞细胞周期在 G0 G1期。来那 度胺上调表达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抑 制剂 (P21 waf-1), 它在调节细胞周期中 CDK 的 活性中发挥关键作用。在骨髓瘤细胞中,来那 度胺可以增加 TNF 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 的 作 用, 抑 制 凋 亡 蛋 白 -2, 增 加 Fas 介 导 的细胞死亡,上调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caspase-8)的活性,下调 caspase-8 抑制剂 (FLIP,Ciap2)的表达,下调 NF-B

13、 的活性 和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1) 的活性 13-14。 1.4 作用于骨髓瘤微环境 来那度胺抗骨髓瘤效应的显著不同之处是 改变了骨髓瘤的微环境。在 MM 中,破骨细胞 导致骨吸收,并分泌促进骨髓瘤细胞生长的因 子。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 用又导致 IL-6 和其他生长因子的生成,促进瘤 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长。来那度胺直接降低酒 石酸盐 - 抗酸性磷酸盐(TRAP)阳性的破骨细 胞的生长。另外,来那度胺降低 V3- 整合 素的水平,它是破骨细胞活化和抑制组织蛋白 酶 K 的黏附分子,是表达在破骨细胞上的主要 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在骨吸收过程中发挥基质 降解作用。来那

14、度胺也可以降低细胞表面黏附 分子如 ICAM-1,VCAM-1 和 E- 选择素的水平, 抑制 MM 细胞和 BMSC 之间的黏附 15-16。 37 面提取.pdf 1 2013-6-18 14:53:14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3 年 9 月第 11 卷第 5 期 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Sept.2013,Vol.11,No.5 2 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治疗地位 MM 是血液系统第二恶性肿瘤,近年来,MM 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仍是无法 治愈的疾病。MM 多次复发或进展后易对多种化 疗药物产生耐药。 多药耐药成为MM治疗的障碍。 而来那

15、度胺独特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机 制使其在 MM 的治疗中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2.1 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多药耐药使 MM 最终进展为难治性或复发 性,来那度胺由于在复发难治性 MM 治疗中的 突出疗效而备受关注。NCCN 多发性骨髓瘤临 床实践指南 推荐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1类推荐) 为复发难治性 MM 挽救治疗方案之一。 两项大型、多中心、安慰剂对照随机化 期试验 MM-009 和 MM-010 的研究报告显示, 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在治疗 MM 的缓解 率及生存期上具有明显优势 17。这两项研究共 纳入 704 例患者,患者都随机口服来那度胺或 同等分量的安慰剂

16、(25mg),同时口服地塞米 松 40mg;结果显示与地塞米松联合安慰剂相比, 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 MM 可显著改善患 者的总缓解率(60.6% 对 21.9%)、完全缓解 率(15.0% 对 2.0%)、疾病进展时间(中位时 间为 13.4 个月对 4.6 个月)及缓解持续时间(中 位时间为 15.8 个月对 7 个月),两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对生存患者中位随访 48 个月时, 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组的总生存期仍然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总生存期为 38.0 个月 对 31.6 个月)。 Spina 等18报道,来那度胺对复发,尤其 是经异基因移植后复发 MM 患者疗效

17、显著,能 达到长期缓解。经过 2 次 ( 中位 3 次 ) 以上治 疗后复发的 104 例患者接受了来那度胺联合地 塞米松治疗。 来那度胺起始剂量 25mg, 第 1 21 天,28d 为 1 个周期, 17 例患者因毒性反应而 减量,其中 12 例患者减至 15 mg,5 例患者减 至 5 mg。根据患者状况地塞米松剂量为每周期 160mg 或每周期 160 mg,中位治疗周期为 6 个周期 (2 72 个周期 ) 。客观缓解率 (ORR) 为 73%( 其中 80.3% 的患者在 5 个月之内即达到 缓解 ) ,中位缓解期为 14.3 个月。 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在治疗北美复发性 MM 的

18、研究中亦显示出较好的缓解率和生存期。 共有 177 例患者分入来那度胺组,176 例分入安 慰剂组。患者接受 25mg 来那度胺或安慰剂治疗 (第 1 21 天, 28d 为 1 个周期)。两组患者 在前 4 个周期的第 1 4 天 , 第 9 12 天 , 第 17 20 天均接受 40mg 地塞米松口服治疗。在 第 4 个周期后,仅在第 1 4 天给予 40mg 地塞 米松。来那度胺组 108 例(61%)和安慰剂组 35 例(19.9%)患者出现了完全、接近完全或部 分缓解的疗效反应(P 0.001)。两组分别有 14.1% 和 0.6% 的患者完全缓解。中位总生存期 分别为 29.6

19、个月和 20.2 个月(P 0.001)。来 那度胺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 85.3% 和 73.1% 的 患者出现 3 级或 4 级不良事件。来那度胺组的 3 级或 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静脉血栓栓塞比安慰 剂组更常见(分别为 41.2% 对 4.6% 和 14.7% 对 3.4%,P 0.001)19。 2.2 在新诊断 MM 的初始治疗中的应用 一项随机对照开放试验 20 共有 445 例患者 入组 , 未治疗的、症状性 MM 患者随机接受来 那度胺 25mg 第 1 21 天给药,联合地塞米松 40mg 第 1 4 天 , 第 9 12 天 , 第 17 20 天 给药(高剂量组),同剂量

20、来那度胺联合地塞 米松 40mg 第 1、8、15、22 天给药(低剂量组), 28d 为 1 个周期。4 个周期后评价缓解率。高剂 量组 223 例,低剂量组 222 例。4 个周期内达 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中, 169 例为高剂量组(79%),142 例为低剂量组 (68%)(P=0.008)。但 1 年时,低剂量组患 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优于高剂量组,分别为 96% 和 87%。治疗前 4 个月内,高剂量组中有 117 例(52%)患者发生 3 级毒性反应,而低剂 量组仅有 76 例患者发生 3 级毒性反应(35%) (P=0.0001)。最常见的 3 级以上毒性反应为

21、 深静脉血栓(26%)、包括肺炎在内的各类感 染(16%)和疲乏(15%)。本试验表明 , 来那 度胺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短期总生存率 38 面提取.pdf 1 2013-6-18 14:53:14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3 年 9 月第 11 卷第 5 期 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Sept.2013,Vol.11,No.5 较高且毒性反应较轻,为更佳选择。 Gay 等 21 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比较了 来那度胺 + 地塞米松与沙利度胺 + 地塞米松用 于新诊断 MM 的疗效,结果表明来那度胺 + 地 塞米松优于后者。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411 例 接受来

22、那度胺 + 地塞米松(228 例),沙利度 胺+地塞米松(183 例)治疗新诊断的 MM。 结果显示来那度胺组最小治疗缓解率高于沙利 度胺组(80.3% 对 61.2%,P 0.001),非常 好的部分缓解( VGPR)率分别为 34.2% 对 12% P 0.001,至疾病进展时间( TTP)(27.4 个月 对 17.2 个月;P=0.019)、无进展生存期 (PFS)(26.7 个 月 对 17.1 个 月,P=0.036) 和总生存期(OS)(中位生存期未达到对 57.2 个月;P=0.018)均优于沙利度胺组。 2.3 巩固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 MM 目前仍是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最终

23、均会复发或疾病进展。所以,对于缓解后进行 巩固和维持治疗至关重要。巩固治疗目的在于 进一步提高缓解率,维持治疗旨在延长患者的 PFS 和 OS。NCCN 骨髓瘤专家组推荐来那度胺 单药可用于维持治疗(2A 类推荐)。MM-015 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期临床试验,旨 在 65 岁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 MM 患者中比 较马法兰 - 泼尼松 - 来那度胺诱导治疗后使用 或不使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MPR-R)与马法 兰 - 泼尼松(MP)诱导治疗后仅给予安慰剂的 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ORR(MPR-R 77% 对 MP 50%)和 2 年 PFS(MPR-R 55% 对 MP 16%)。 中 位 P

24、FS 分 别 为 MPR-R 31 个 月 显 著 延 长 与 MP 组 14 个月(P 0.001)。MPR-R 组新发 或加重的 3/4 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 0% 6%。 来那度胺组 PFS 显著延长表明了来那度胺维持 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生存获益 22。 Attal 等 23 报道,614 例年龄小于 65 岁的 MM 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来那度胺或安慰剂进 行维持治疗,前 3 个月内每天口服 10mg,如果患 者可以耐受,剂量增加至 15mg 直到疾病进展。 结果显示,来那度胺组比安慰剂组显著延长中位 PFS,分别为 41 个月和 23 个月(P 0.001), 中位随访 45 个

25、月,4 年时 70% 的患者生存。中 位无事件生存期(EFS)来那度胺组为 40 个月, 安慰剂组为 23 个月( P 0.001)。进行移植 的 MM 患者应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可以显著延长 无疾病进展和无事件生存时间。 2012 年 2012 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ASH) 会议上德国研究者报告了一项随机、开放的 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来那度胺巩固治疗 6 周期时的疗效缓解率,严格完全缓解 (sCR) 为 10%,CR 16%,VGPR 41%,PR 24%,微小缓 解(MR),疾病稳定(SD) 2%。1/3 患者缓 解率得到改善,来那度胺剂量加至 25mg,持续 6 个周期的巩固治疗耐受性

26、良好。 3 来那度胺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说明书中警告该药物具有致畸风险、血液 学毒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血液学毒性 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MM- 009 和 MM-01017研究中复发 / 难治性 MM 患 者的安全数据显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乏 (43.9%),中性粒细胞减少(42.2%),便秘 (40.5%),腹泻(38.5%),肌肉痉挛(33.4%), 贫血(31.4%),血小板减少(21.5%)和皮疹 (21.2%)。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静脉血栓和 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MM-021 研究 24 中复发 / 难治性 MM 中国患者的安全性数据显示,最常 见的不良事

27、件为贫血(56.8%),中性粒细胞计 数减少(38.2%),中性粒细胞减少(33.7%) 和白细胞减少(31.2%),3/4 级不良事件是贫 血和肺炎。数据显示外国人发生静脉血栓和中 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比国人高 24。其他不良 反应包括全血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心动过缓、心肌梗死、心绞痛、多毛症、 失明、高眼压、胃肠道出血、舌痛、全身不适、 肝功能异常、脑缺血、情绪波动、幻觉、咳嗽、 声音嘶哑、皮疹和皮肤色素过度沉着。 使用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包括对有怀孕可 能的女性的妊娠警告,血栓高风险人群使用过程 中血栓的预防,使用过程中血象的定期检测。另 外,使用来那度胺前需考虑第二原发肿

28、瘤的发生 39 面提取.pdf 1 2013-6-18 14:53:14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3 年 9 月第 11 卷第 5 期 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Sept.2013,Vol.11,No.5 风险。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注意对癌症的筛查。 总之,来那度胺广泛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 作用机制决定了它在 MM 治疗中的地位,无论 在诱导化疗,巩固、维持治疗,还是在复发难 治阶段的治疗,它都是最佳的治疗选择之一。 虽然来那度胺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大部分患 者都可以耐受。它在维持巩固治疗中对 PFS 和 OS 的明显延长给 MM 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治 疗理念,控制

29、疾病使患者达到长期的疾病控制 并最大程度地改善生活质量是 MM 患者可以达 到的一个现实目标。 【参考文献】 1 Corral LG, Haslett PA, Muller GW, et al. Differential cytokine modulation and T cell activation by two distinct classes of thalidomide analogues that are potent inhibitors of TNF-alphaJ. J Immunol, 1999, 163(1): 380-386. 2 Muller GW, Chen R, H

30、uang SY, et al. Amino-substituted thalidomide analogs: potent inhibitors of TNF-alpha productionJ. Bioorg Med Chem Lett, 1999, 9 (11):1625-1630. 3 Sharpe AH, Abbas AK: T-cell costimulation-biology, therapeutic potential, and challengesJ. N Engl J Med, 2006, 355(10):973-975. 4 LeBlanc R, Hideshima T,

31、 Catley LP, et al. Immunomodulatory drug costimulates Tcells via the B7-CD28 pathwayJ. Blood, 2004, 103(5): 1787-1790. 5 Dredge K, Marriott JB, Todryk SM, et al. Protective antitumor immunity induced by a costimulatory thalidomide analog in conjunction with whole tumor cell vaccination is mediated b

32、y increased Th1-type immunityJ. J Immunol, 2002, 168(10): 4914-4919. 6 Davies FE, Raje N, Hideshima T, et al. Thalidomide and immunomodulatory derivatives augment natural killer cell cytotoxicity in multiple myelomaJ. Blood, 2001, 98(1):210-216. 7 Hayashi T, Hideshima T, Akiyama M, et al. Molecular

33、mechanisms whereby immunomodulatory drugs activate natural killer cells: clinical applicationJ. Br J Haematol, 2005, 128(2):192-203. 8 Bartlett JB: Lenalidomide enhances tumor killing invitro during ADCC mediated by Trastuzumab, Cetuximab, and RituximabJ. J Clin Oncol, 2007, 25(18S):3023. 9 Wu L, Ad

34、ams M, Carter T, et al. lenalidomide enhances natural killer cell and monocyte-mediated 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of rituximab-treated CD20+ tumor cellsJ. Clin Cancer Res, 2008, 14(14):4650-4657. 10 Shadduck RK, Latsko JM, Rossetti JM,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

35、esJ. Exp Hematol 2007,35(4 Suppl 1):137-143. 11 Gupta D, Treon SP, Shima Y, et al. Adherence of multiple myeloma cells to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upregulat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ecretion: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J. Leukemia, 2001, 15(12):1950-1961. 12 Dredge K, Marriott JB, Macdona

36、ld CD, et al. Novel thalidomide analogues display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independently of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J. Br J Cancer, 2002, 87(10):1166-1172. 13 Hideshima T, Chauhan D, Shima Y, et al. Thalidomide and its analogs overcome drug resistance of human multiple myeloma cells to conventional

37、therapyJ. Blood, 2000, 96(9):2943-2950. 14 Mitsiades N, Mitsiades CS, Poulaki V, et al. Apoptotic signaling induced by immunomodulatory thalidomide analogs in human multiple myeloma cell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 Blood, 2002, 99(12): 4525-4530. 15 Breitkreutz I, Raab MS, Vallet S, et al. Lenalido

38、mide inhibits osteoclastogenesis, survival factors and bone-remodeling markers in multiple myelomaJ. Leukemia, 2008, 22(10): 1925-1932. 16 Geitz H, Handt S, Zwingenberger K: Thalidomide selectively modulates the density of cell surface molecules involved in the adhesion cascadeJ. Immunopharmacology,

39、 1996, 31(2-3): 213-221. 17 Dimopoulos MA, Chen C, Spencer A, et al. Long-term follow- up on overall survival from the MM-009 and MM-010 phase trials of lenalidomide plus dexamethasone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J. Leukemia, 2009, 23(11): 2147-2152 18 Spina F,Montefusco

40、V,Crippa C,et al Lenalidomide can induce long-term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relapsing after multiple chemotherapy lines,in particular after allogeneic transplantJLeuk Lymphoma,2011, 52( 7) : 1262-1270 19 Weber DM, Chen C, Niesvizky R, et al. Lenalidomide plus dexamethasone for rel

41、apsed multiple myeloma in North AmericaJ. N Engl J Med, 2007, 357(21): 2133-2142 20 Rajkumar SV, Jacobus S, Callander NS, et al. Lenalidomide plus high-dose dexamethasone versus lenalidomide plus low-dose dexamethasone as initial therapy for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42、 controlled trialJ.Lancet oncol, 2010, 11(1): 29-37 21 Gay F, Hayman SR, Lacy MQ, et al. Lenalidomide plus dexamethasone versus thalidomide plus dexamethasone in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411 patientsJ. Blood, 2010, 115(7): 1343-1350. 22 Dimopoulos MA, Delforge M, H

43、jek R, et al. Lenalidomide, melphalan, and prednisone, followed by lenalidomide maintenance, improve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aged 65 years or older: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J. Haematologica, 2013, 98(5):784-788. 23 Attal M, Lauwers-

44、Cances V, Marit G, Lenalidomide maintenance after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multiple myelomaJ. N Engl J Med. 2012, 366(19): 1782-1791. 24 Hou J, Du X, Jin J,et al.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2 study of lenalidomide plus low-dose dexamethaso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the MM- 021 trialJ. J Hematol Oncol,2013, 6(1):41.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