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667053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风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类风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风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RF最初由Rose等(1984年)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发现。RA患者体内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或EB病毒的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RF主要为19S的IgM,也有7S的IgG和IgA,它与天然IgG结合的能力较差,最易与人和动物的变性IgG或免疫复合物中的IgG结合。RF与体内变性的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可活化补体,或被吞噬细胞吞噬。由吞噬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活化肽、胶原酶、前列腺素E2等物质,在细胞因子和炎性粘附分子的参与下,致组织炎性损伤,可使患者发生骨关节

2、炎及血管炎。常见的RF有I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Ig型F被认为是RF的主要类型,也是临床免疫检验中常规方法所测定的类型。检测方法一般有胶乳凝集试验、双抗原夹心ELISA法、速率散射比浊法临床应用RF在RA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很高,可达79.6%,是RA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高滴度RF阳性支持对早期RA的诊断,在RA患者,RF的滴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即随症状加重而效价升高。但RF不是仅在RA患者中出现,在SLE、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部分老年人中RF的阳性率可达28.9%50%。因而RF对RA患者并不具有严格特异性,RF阳性不能作为诊断RA的惟一标准。

3、尽管在多种疾病中可有RF阳性,但滴均较低(40IU/ml),随着RF滴度增加,RF对RA的诊断特异性增高。IgM型RF:在RA患者血清中IgM型RF效价80IU/ml并伴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通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IgG型RF:在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IgG型RF的出现与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的症状密切相关,此类RF常伴随高滴度的IgM型RF在同一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出现。在正常人及非RA患者中很难检测出IgG型RFIgG型RF在关节软骨表面的沉积可激活补体引起关节的炎性损伤,因此滑膜液中检测出IgG型RF比血清中检出IgM型RF更具病理意义。IgA型RF:约有10%的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可检出IgA型RF,IgA型RF是RA临床活动的一项指标,该IgA型RF阳性与患者关节炎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骨质破坏有显著的相关性。IgE型RF:在关节液、胸水中高于同一病人的血清水平。RF阴性不能排除RA的诊断,因有部分RA患者可一直呈血清RF阴性,这类患者关节滑膜炎轻微,很少发展为关节外的类风湿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