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微波消融治疗.pdf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5667769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5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癌的微波消融治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肺癌的微波消融治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肺癌的微波消融治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肺癌的微波消融治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肺癌的微波消融治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癌的微波消融治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癌的微波消融治疗.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肺癌的微波消融治疗肺癌的微波消融治疗 张齐武 肿瘤的微波治疗历史 70年代后期,微波凝固用于外科手术中止血和组织切割 1988年日本久留米大学第二外科首先进行微波凝固灭活 肿瘤疗法的试验,取得成功,并在日本全国推广。 日本福冈市国立医院九州医疗中心300多例肝癌微波凝固 治疗后,3年生存率为81%,5年生存率为69%,与手术切 除相差无几。 1992年,解放军总医院董宝玮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B超 引导经皮微波肿瘤凝固治疗,234例肝癌治疗后3年生存 率72.85%,5年生存率为56.7%。2002年,上海东方肝胆 外科专家报道61个小肝癌经一次性微波治疗后,随访1年, 有57个未见复发。 在肺癌

2、、胰腺癌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进一步向乳腺癌、甲状腺癌、子宫肌瘤等方面发展。 微波 是一种波长为1mm1m,频率为30 MHz- 300G Hz的高频电磁波。医用上最常用的微 波频率为2450MHz、915MHz、433MHz。 当人体组织受到微波作用时,组织内水分 子吸收微波能量后高速运动,摩擦产生热 量,使组织温度增高,达到一定温度时 (60以上)组织瞬间凝固毁损,达到治 疗的目的。 微波消融原理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不耐高温,在温度超过40 时肿瘤细胞就可被杀死。采用微波消融肿瘤中 心最高温度可达100120,周边也可达到 60,可以快速杀死肿瘤细胞。 凝固肿瘤周围的血管,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

3、供 血。 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之间形成一个反应带包裹 肿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肿瘤转移的作用。 微波消融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肿瘤负荷。 改变机体内环境中某些抑制因素,细胞免疫功 能得到恢复与增强,利于对肿瘤的控制。 微波治疗微波治疗优点优点 不炭化不炭化 损伤小损伤小 止血功能强止血功能强 新一代微波消融针优点 直接穿刺,手术操作简单。直接穿刺,手术操作简单。 微创操作,损伤小。微创操作,损伤小。 彻底解决微波杆温问题,通过彻底解决微波杆温问题,通过冷循环冷循环可使杆温可使杆温 小于小于30。 活体单针凝固范围达活体单针凝固范围达4cm-5cm,呈规则圆形,呈规则圆形, 无拖尾现象。无拖尾

4、现象。 术中病人无痛苦。术中病人无痛苦。 多种型号微波刀,可精确控制手术凝固范围,多种型号微波刀,可精确控制手术凝固范围,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术后复发转移率低。术后复发转移率低。 微创治疗设备比较 优点 不足 备注 盐水射频 可以热、化 疗结合 灭活率低,针道转移现象较多 射频的一种改进型, 疗效有待验证 多弹头射频 凝固范围大 安全性;较差,设备和耗材价格 高 在国内开展较早 冷循环射频 安全性高 单针凝固范围小,集束针穿刺困难, 损伤大 射频的改进型 氩氦刀 安全性高, 病人痛苦少 刀头直径粗,毁损范围小 在国内开展较早,目 前已非主流 传统微波刀 复发率低 杆温导致病

5、人术中疼痛,凝固范 围小,有拖尾 北京301医院已做了 上千例临床,疗效好 冷循环微波 刀 凝固范围大, 安全性高 需要与广大临床医生合作,适用 范围往深度和广度发展 保持了微波治疗肿瘤 的优点,解决了传统 微波的存在问题 超声聚焦刀 无创 适用范围小,价格高,病人负担 重,远期疗效有待验证 目前有条件的医院较 少 适应症 原发性周围型肺癌,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 不愿行手术治疗或者其他局部治疗后复发 的单发病灶,且无其他部位转移。 转移性周围型肺癌,一侧肺病灶数目3个, 病灶最大直径5cm,无其他部位转移。 姑息性治疗。 禁忌症 病灶距肺门1cm,治疗靶皮距2cm,无有效 的穿刺通道者。 病灶周

6、围感染性及放射性炎症没有很好的控制。 严重全身感染,高热大于38.5度者。 有严重的出血倾向,血小板小于50109/L和凝 血系统功能紊乱者。 消融病灶同侧恶性胸腔积液没有很好的控制着。 肝肾心肺脑功能严重不全者,严重贫血、脱水 及营养代谢严重紊乱、无法短期内纠正或改善 者、 晚期肿瘤患者KPS评分小于70分患者。 术前检查 血常规 肝肾功能 凝血常规 血清病原学 心电图 胸部超声(确认是否有胸水)? 术前准备 术前增强CT扫描,了解病灶血供情况。 CT室可用性确认。 心电监测、脉氧、血压监测仪器,氧气瓶。 吗啡(局麻麻药)、阿托品(0.5mg,im) 术前开通输液通道 备用:急救用药、引流管

7、引流瓶。 消毒相应准备,包括小切开包、手术衣等。 生理盐水,输液器(2个)。 有条件请麻醉科配合。 操作流程 患者仰卧或俯卧于CT操作台,心电、血压、脉 氧监护,吸氧 CT扫描,确定穿刺点、进针路线。 消毒、铺巾,麻醉至胸膜。 刺入定位针,皮肤23mm小切口,插入微波 天线。扫描确定天线位置。 连接好冷循环,排除气泡。先开冷却,再开微 波。功率:60w,6分钟,3cm大小肿瘤。根据 肿瘤大小、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功率。如果肿瘤 大,可分次进行。如遇咳嗽、血压高、心率快 等,暂停微波治疗,对症处置。退针时,功率 降至25W。 疗效 吴昌归(2007)。55例患者的68个病灶进行微波 治疗1月后,68

8、个病灶体积均缩小,缩小50%以上 35个病灶。病灶消失6例,有效率60.29%肿块平 均直径治疗前为3.41.42 cm,治疗后1个月为2.0 士1.70 cm。 李发强(2011)。36例,42病灶。术后36个月, 完全坏死、吸收36个(8571),大部分坏死、吸 收(90)4个(952),坏死、吸收50一70的 病灶2个(476)。 疗效评价:CR 31例(861), PR 4例(1111),NC1例(278),PD 0例;总 缓解率9722;临床获益率36例(100);总生 存期10一46个月,中位生存期28个月 主要副作用 气胸、皮下气肿 出血 胸水、脓胸 疼痛 咳嗽 皮肤烫伤 术后感染、发热 空洞形成 严重心律失常 术后管理 术后常规观察48h。 给予吸氧、止血、抗菌、止痛治疗。 对症处置。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