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计划.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5677300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计划.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计划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张建功一、课题的提出: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复习课都离不开练习。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就会发现在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老师在数学练习的设计方面存在如下状况 :1、 练习单调,形式单一,以计算训练为主。2、 份量不均,随意性较大。有时多、有时少。3、 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少,课后完成多。4、 学科之间缺少沟通,不能

2、合理的统筹安排学生的作业量。5、作业格式随意,书写潦草。6、 注重新授作业,忽视复习巩固作业。7、 新授时作业少,复习期间作业多,学生负担重。8、 教师下水作业少,对作业难易程度不太了解。9、反复训练多,举一反三少,不注重练习设计,过于强调练习与教材的一致性,课堂练习题大多是一些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明确的封闭性习题。10、书面作业多,其他形式的作业少。基于上述现象,我认为有必要对练习重要性的再认识和对练习现状的重新反思,因此我提出了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研究,力图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确立效率意识,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3、,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担高质量,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题。二、课题的价值与研究目标1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1)关注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2)关注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研究,可以让学生所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3)通过对“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认真研读现行小学数学教材,达到“读懂、读通、读透”教材的三重境界,从而能活用教材,重组学材,提高

4、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并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益。2、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练习的重难点及练习的多种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探索多种课外作业的形式,提高作业效率。(3)、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方式,以期形成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三、理论依据: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指人们在获取知识,探究某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对所学知识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对所学的知识有强烈的爱好,肯于钻研,乐于探

5、究。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人只有情感因素在最佳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对所接受的事物进行理解、判断、分析、归纳、推理和总结,取得最佳成果,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四、研究内容及操作:(一)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在“点”上突破所谓的“点”

6、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难点,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现状出发,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1)、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练习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画,算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2)、专项性练习。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重点花时间进行专项练习,而不能平均使用力气。如在教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出题中的“单

7、位1”的量,所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分散难点,对如何找单位“1”可以进行专项练习。(3)、反思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易错、会错的题型,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进行训练,会提高练习的效率。2、在“巧”上探索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地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1)、发现式练习。如在整数除法的估算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估算方法。(2)、对比性练习。如在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单位“1”已知与单位“1”未知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3)、变式性练习。如在教学学生春游“乘船”、“乘车”“

8、搭帐篷”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做衣服”、“装车轮”的问题。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以发展。(4)、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题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重在说),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3、在“趣”上调控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如果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重复的,大量的“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习题的本身,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1)花样性练习。小学生由于好动,如果一味的进行高密度的练习,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时可设计

9、一些小游戏,抢答等花样性的练习,虽然从时间上来说是低效的,但从学生情感的出发,这样的练习还是有效的,因为兴趣比知识更重要。(2)一题多练的练习。如果呈现给学生很多练习,首先在学生情感上就产生反感,如果给学生一道题,把几道题目溶于一题,这样学生练习的兴趣就会大不相同。4、在“展”上延伸。在课堂练习中,适当增加一些原创题。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针对一部分学生),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1)、“可变式”练习。通

10、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2)、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3)、生活中的数学练习。如“购物”问题、平面图形表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等,可以把书本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更多的练习形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渐发现和完善。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的几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交叉的,同时练习的形式也不局限以上几种,更多的形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去探索总结。

11、(二)、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1、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去制作钟面,当学生制作好钟面,钟面的结构已经基本认识了。2、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1)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可让他们到生活中找长方形去测量,再算一算他们的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去研究“怎样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为什么要用草稿纸”、“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等。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方法进行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