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681949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发他们的创造智慧,使他们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使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长期以来,老师习惯于上课有教案,考试有答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认识不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搞点课外活动,在大课间领着学生热闹热闹;还有的认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造能力就是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制作出几件

2、科技作品。为此,学校采取措施,加强了老师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明确创新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 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以现代教学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再就是加强“双基”教学。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前进和发展。知识不等于能力,但没有知识就不会有能力。有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才能学习和掌握更深的知识和更加综合、更加灵活的能力。所以,应当重视“双基”教学,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2、为学生创造学习型的环境、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科技

3、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也要靠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共同合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型环境。学校是培养教育青少年的主要场所,于是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就注意加强了科学教育的内容,学校创建“三室”、“三廊”,即科技展览室、学生科技作品展览室、学生科技操作室和科技知识学习廊、科技发展信息廊、科技名人介绍廊等。加强了学校图书馆情报资料建设和计算机校园网建设,畅通科技教育信息渠道。构建“立足学校教育,拓展家庭、社会辅导”的科技素质培育模式充分发挥板报、壁报、宣传橱窗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让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在内容上,把学校科技教育的特点、目标以及成果及时反映出来,加强

4、学校科技教育与社会科技发展的沟通,及时反映科技信息,普及科技知识。在形式上,建立班级科艺角、班级黑板报、学校科技苑、科技宣传橱窗,还以学生手抄报等形式创办科技专栏。建设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校风:文明、严谨、求实、创新。培养师生提出实事求是、表里如一、真抓实干、务实创新科学态度。 拓展家庭辅导是指充分发挥家长、家庭的科技教育作用。在学生科技素质的培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家庭的有利条件,开展学生的科技活动。一是建立家庭科技角。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注重了科学性。于是学校引导学生:一是建立“庭院花园”。学生和家长一起,利用庭院,种植一些花草,在花草的培植过程中,研究它们的成长过程

5、,成长规律,书写一些观察日记等,掌握有关植物的知识。二是创建“小小动物园”。农村的习惯,养殖业比较兴旺,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参与养殖并进行观察、记录、研究分析,直至撰写小论文等,从而提高孩子的科技素养。三是开辟“家庭创作室”。有条件的家庭,建立家庭科技创作室,订阅一些科技类报刊、杂志,购买一些工具和制作器材,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等。二是充分利用家长、家庭的科技资源培育学生科技素质。首先是家长的人力资源。在农村家长中,从事木工、泥工、机械维修等方面的人占有相当的比例。不少家长在机械方面有特长,学生在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的活动中,许多的发明创意,都可以在家长的直接指导下

6、完成。其次,家庭有较为强大的财力、物力,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如学生的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等,涉及到交通、用费等,家庭就能给以帮助。再此,请学生家长参与可以转变家长对学校开展创造教育的看法。再就是发挥社会科技辅导是指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科技馆等资源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电视、电脑、网络、报纸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可利用电视、电脑、网络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举行网络科技知识竞赛;组织收看电视科教节目;还可以和科技馆结成联系单位,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去参观,启发思维,丰富知识。3、以课本为基础,鼓励学生质疑。农村学生条件差,在科技创新

7、思维方面比较薄弱,我采取了以学习课本知识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为主要途径。在教学中,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不足,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尽量的发挥。例如:五年级科学在学到光对动物的影响,我们受到“灯光诱虫养鱼”的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昆虫诱捕器。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创新思维,发明了太阳能昆虫捕捉器。4、以生活为来源,发散思维,大胆创新。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周围的生产实际,引导学生凭借他们的好奇心和直觉,发现生活中、生产中的不够合理的部分,通过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借助已学的知识和

8、技能,运用各种发明创造的技法,提出合理的建议、创造出创新的作品。学生的积极思维常常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范围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同学们在修理桌凳砸钉子的时候,锤子经常砸在手上,我就鼓励同学们想窍门,用什么办法就能叫锤子砸不到手?结果同学们发明了铁钉扶正器。现在很多同学们家里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可在给太阳能加满了水的时候,由于不知道,而白白浪费很多水,用什么办法就能叫太阳能加水满后自动关闭?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情绪很高,有的利用星期天走访太阳能用户和商店,有的问家长,有的上

9、网查资料。最后在学校的支持下,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太阳能自动关水装置。5、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兴趣是鼓舞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力量,是启发学生认知积极性的一种积极心理,是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欲望的动力。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各有不同,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在自己的环境中受到的熏陶不同。因此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等方面独特品质和风格,形成自己的特长。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例如:五年级有一位女同学,经常帮助家里做针线活,通过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用品找缺点的思维活动中,发现我们

10、盖的被子,很多儿童在睡着了的时候把被子揭掉而冻感冒,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发明了“不冻肩膀的被子”。6、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得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增强,就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所以,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例如学校的“小小艺术家”活动,即每年“六一”前后,拿出一周的时间举办艺术节,开展书法、作文、普通话和古诗文诵读等比赛,使学生们从比赛中挖掘特长,增长才干;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鼓励同学们读高雅书,做高尚人,并利用各种平台,展示读书成果,激发读书热情,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新年前后的“科技节”,吸引了学生们踊跃参加,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等多次在评比中获奖。总之,只要我们按照创新发明的客观规律,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和创新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农村孩子也能成为中国的“牛顿”和“爱迪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