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683756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谯城区双沟镇王庙小学 丁延峰内容提要:当前,农民外出务工成为其增加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当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的时候,他们的子女都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予以照顾,成为一族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孩子用自己幼稚的双肩扛下所有的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留守学生”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逃学、上网、沉迷游戏、惹是生非其教育变成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农村偏远地区出现了这样一大批的留守儿童。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怎样教育好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要教师思考什么?我从自己的教育对象入手,对留守

2、儿童的情况进行调查,具体分析了调查结果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了重视留守儿童现状的建议。也间接反映了我国农村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问题,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调查 分析 建议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目前,由于农村经济基础差,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他们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

3、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

4、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二 调查结果及问题所在 我以自己所在学校的留守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抽样留守儿童学生数为128人,全校学生总人数为197人,抽样留守儿童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65%。我通

5、过与学生进行交流谈话、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因此获得了真实可靠的数据。也结合自然观察法采用了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探讨。1、根据调查后,进行统计,研究留守儿童为128人,占全校总人数的65%。2、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的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128名留守儿童中处于班级中上水平的有23名,占所调查总人数的18%,处于班级中间水平的有29名,占所调查总人数的32%,处于班级中下水平的有51名,占所调查总人数的40%,感到非常吃力的有13名,占调查总人数的10%。留守儿童学习差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少交流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了沉默的性格,对

6、教师、爷爷奶奶很少说出心理话,而同时部分教师、爷爷奶奶又很少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很少有时间坐下来与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2)、缺少监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受老师的监督,都能按时按质完成各种作业,但一回到家里,由于爷爷奶奶一不识字,二为生活经常到天黑才回家,所以在家里没有监督的人,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里都有电视,留守儿童一回到家里几乎都在看电视,爷爷奶奶都管不着,有的又甚至不管或者是管不了,从而造成无监督的教育,久而久之就会使留守儿童造成辍学的念头,给教育带来新的问题。 3、走访、谈话调查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结果为:(1)、担心父母不在,爷爷奶奶生病自己

7、无法照顾。自己生病,爷爷奶奶老了照顾不了。(2)、父母在外省打工会不会不安全,路上会不会被抢,受欺负。他们身体健康吗?(3)、自己遇到大的困难怎么办,求谁帮助。(4)、学习不好,回家没有人拉一把,没有人辅导一下。(5)、家里变得越来越不安全,没有安全感!(6)、整天看见爷爷奶奶忙家务活,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天天和年近古稀的老人在一起,压抑感觉生活无望。 4、对留守儿童性格及价值取向的分析 通过走访谈话发现,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管教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如:小偷小摸、乱花钱等,这既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又为社会发展埋下隐患,造成这些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1)、对留守儿童缺乏思想教育不管是学

8、校还是家庭都忽视了对这部分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钱给的过多会造成孩子乱花钱,不给钱又会导致小偷小摸现象的滋生,家长的“物质+放任”的方式是不可取,是不对的,这样既使子女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又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的陋习。(2)、环境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少数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和同龄人无共同语言,所以容易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的各种陋习就会“移植”到这些留守儿童身上,从而给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带来了难度。(3)、家庭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爱和母爱,极易造成留守儿童的价值取向和性格发生变化

9、,家长或监护人并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家庭内部之间又没有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致使他们与社会不和谐,从而出现厌世情绪。根据调查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忧郁的、孤独的,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他们都长期处于迷茫之中,自己受到委屈不知道应该向谁诉说,特别是生活上应怎样处理。我们应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留守儿童”学生的关心和帮助。三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的建议1、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让“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是眼下值得操作的。国家和政府应更多关注农村教育,落实支农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各农村学校也要密切配合,积极出力。在教育工作中应增强

10、针对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学校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建议健全农村学生档案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增加到学生的档案里。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2、积极建立家校联系。学校应在学生入学时,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当留守儿童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学校对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老”人员进行培训,改变“四老”家教观念陈旧,对

11、孙辈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情况,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3、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相关单位应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此外,要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

12、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家庭结构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5、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农村中小学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

13、联系创造条件。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偏远农村劳务输出地转移,使偏远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或就近就业,没有流动的家长就没有留守学生,也不会出现流动学生;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有能力照看孩子,控制“留守学生”数量就有了保证。二是依据义务教育法确保每一个适龄学生都能在流入地无条件享受与当地儿童平等的教育。因为是打工族振兴了当地的经济,他们的子女理应在当地享受优质教育。三是在农民工流出地大力兴办“保育寄宿制”学校,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学校配备适量的保育人员让留守学生全部在校住读,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保证德育效果,做到老师专心教学、学生安心学习、家长

14、放心务工、老人开心生活。四是建立“留守儿童托管站”。在政府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借助工会、妇联、关工委等组织,发动退休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创办“留守儿童托管站”,将留守儿童集中起来进行有组织的管护。白天在校学习,夜晚和节假日由“托管站”监管。这样,留守儿童全天候有人管护,对其学习、生活以及品德养成都有好处。当然“管护站”必须配备足够的活动场所和学习、生活、安全和娱乐设施。这可能是最有效、最快捷、最实惠的措施。五是建立联动机制,各级妇联、共青团、关工委以及公安、交通、妇幼保健机构与学校一起,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要将关爱留守学生纳入各自的岗位职责,学校主动联系,做到经常化。六是增强家长的

15、责任意识,在挣钱与教养孩子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做到两手抓,两不误。现在,农村各方面条件得到改善,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在农村发家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多,夫妻双方至少要留下一人管教孩子,或者带着孩子外出打工。总之,“留守学生”的教育与关爱必须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机制,“三足鼎立”只有当三足的长短、力度差不多时“鼎”才能“立”起来,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快乐的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参考文献:教学心理学 张承芬 W 山东出版社 2010现代教育评论 沈玉顺 W 华东师范大学 2012.1.1大学城 香港科讯国际出版有限公司编 W 大连理工出版社2015.10.1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陈国明 W 宁波出版社 2012教师人格塑造 王荣德 W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4.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