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龄别称.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687872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年龄别称.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年龄别称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

2、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初度:指初生之时。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来也称人的生日为初度。元史?顺帝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勿贺。”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垂髫: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始龀(chn):又称为龆(tio)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

3、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十五岁左右的儿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笄(j)年:古代女于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4、”弱冠:礼记?曲礼上中将男子二十岁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知命、知天命:本意指认识天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艾:指五十岁。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花甲:六

5、十岁称为“花甲之年”。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耆(q):六十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古稀:七十岁的代称,亦作“古希”。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mo)耋(di):指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后来用“耄耋”泛指年寿高。下寿、中寿、上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黄发:指长寿老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诗经?鲁颂:“黄发台背。”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鲐背:指长寿老人。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诗经?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期(j)颐:称百岁之人。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故曰颐。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