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690326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反思一: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一:教学思路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很浓,因为几乎任何一本化学书上都有周期表,他们非常希望了解有关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基于这个特点,关于周期表的结构就设计了一节课完成的思路,相关知识包括(1)长短周期主副族(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3)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在周期表中的应用二:课后结果上完课后,还有大约十多分钟的课上练习时间,完成三个题,这三个题属于一般难度的题目,结果,约有一半的学生不会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周期表的结构没记住(2)知识与习题相脱节,到了习题上知识就全给忘光了(3)书面表达能力差三:课后总结学生接受知识的

2、能力有限,课容量不应该太大,要时刻注意要少要简,要勤反复,多练习,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作业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时纠正了,学生就基本掌握了。反思二: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上元素周期表时,我是以复习元素周期律引入新课,将周期和族的概念分开教学,我这样做,是为了分散知识的难点。对于周期的概念,以第2、3周期的元素为例,展示课件中的元素周期表,让学生画出O、N、Na、Cl等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再安排学生观察、交流、研讨,使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个重要的等量关系:周期的序数=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突出了重点。我觉得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以便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空间。由此

3、可拓展到第8、9周期的元素,若排满,可能均为50种元素,突破了难点,并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这个难点上完成得很成功。在学习族的概念,建立元素周期表中的列和族的关系时,我首先定义第族和0族,剩余的列再分为主族A和副族B,防止了学生将主族和0族的概念混淆。再设置问题,结合原子结构的知识,让学生探究主族和副族的序数和纵列序数的数量关系,支配学生通过交流和研讨,得出: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数=纵列序数的尾数。我认为,补充这个等量关系对于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很有帮助。对于主族元素的教学,我以第A、A、A族为例,引导学生分别比较和探究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的序数、最高正价在数值上的关系,

4、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们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到了这一规律:主族的序数=该族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族的最高正价(O、F元素除外)。我选择的例题之一是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来解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解答这一题,可以利用和巩固上述等量关系,我还借此例为突破口,略微拓展了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伏笔。我觉得这节课如果再补充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补充焰色反应等演示实验、展示相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样品或图片,那么效果会更理想。反思三: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参是建议两节课完成,我

5、想设计成一课时完成。我的教学思路是按照一个中心,几个基本点来设计的,一个中心就是以元素周期表为中心,研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功能为重点,突出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配上欣赏元素周期表、应用元素周期表、展望元素周期表、创新元素周期表(自制元素周期表),构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具体的流程为:欣赏元素周期表研究元素周期表应用元素周期表展望元素周期表创新元素周期表。重点为研究元素周期表和应用元素周期表,难点为揭示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相互关系。针对学生对于周期表中大量元素不熟悉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情境资源来熟悉这些元素,选择了三段视频,一段是哈佛大学数学系制作的元素周期表歌曲,它

6、其实对于中文基础的学生乱序呈现的;第二段是国内的流星花园版,是以原子序数为序的,展示了每个元素(109种)的相关单质图片;第三段是四川老师的京剧版元素周期表(剪辑),是以族为序,包含了7个主族和0族的元素名称,通过三段视频让学生熟悉元素、尝试对于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也是学生学习有序记忆化学知识的途径。对于研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位置、性质,选择了视频碱金属与水反应的递变规律,把锂钠钾铷铯与水反应的视频进行了剪辑合并,通过类比,让学生体会、感知同族元素结构与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选择了视频第3周期元素最高价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通过PH计测定其数据,并板书记录,找出其内在规律,利用元素的金

7、属性与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判断依据,得出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通过板书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方程式,关注其反应条件与反应程度比较得出非金属族同族元素的递变规律,为元素周期变中的四条边框递变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现场展示了一副扑克牌,描述扑克牌的编排规则,抽出其中的几张牌问学生每张牌表示的含义,然后以元素砹、镓、铯、钡为例,预测其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体会了元素周期表的位构型,实现了较好的类比,教学效果好。对于类铝-镓的发现,和周期表的应用是通过观察一系列有催化剂的方程式,让学生通过对催化剂元素的追踪,找到在周期表中的相应区域,农药的问题方法类似,耐腐蚀材料举了不锈钢的例子。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展示了元素周期表的远景图,对于创新周期表留做课后作业,展示了几张学生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布置制作个性化的元素周期表。整节课学生反应出的热情是很高的,脸上是挂着笑容的,问题的回答也是比较到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