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篇: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5690365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景篇: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写景篇: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景篇: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景篇: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熟悉的地方常常使我们不那么留心观察它。其实,如果我们能够用别样的心情去感受它的风景,那么就会产生别样的滋味与感想。在(我)熟悉的小区里,那一棵鲜艳的梅花就是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这道耐人寻味的风景,我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发现的。那天早上阳光明媚,可是下午(天气)却像我的心情一样变得乌云密布。因为昨天的英语考试成绩发下来了,全班的成绩都不错,而我却从一向的九十几分摔到了七十几分。英语老师当即把我的科代表位置(职务给)撤了,同学们都把异样的眼光投向我。我很后悔,不得不承认我这一两天对英语的学习心不在焉。在回家的路上,我怀着郁闷的心情,不断反地思。走到小区里,那再也熟悉不过的小道里,

2、心中纠结的我,抬起头来用迷茫的双眼,看着那乌云密布的天空,而后我把目光停留在一棵紫荆树上,这棵树在风中摇曳过后,落叶纷纷四处飞舞。冬日的严寒摧残了它的枝叶与花,只剩下那毫无生气的躯干。我的心中不免更加凄凉,正想往前走,无意间看到了一棵梅。那一棵梅树远看并不大,虽然它还有几多梅花,但是看起来却满树都是灰褐色的。近看,枝干七扭八歪,上面有一些新芽,新芽大部分是嫩绿色的,有一些带着一点紫红色,很柔嫩。它只有我的半个小拇指那样大,就像一只青虫在休息,正等着春天的到来。看它的颜色,浅浅的红,似乎因为刚长出来,淡得有些透明了。它突破了这份悲怆的色彩,让我觉得它仿佛是一滴滴湿湿淡淡的红色水彩颜料,顺着我的睫

3、毛,落在我的眼眶。满眼的温柔与生机,明亮了我的眼睛,也明亮了这片风景。在这熟悉的小道上,这一点点的红色吸引了我的眼睛。看见这在冬日里顶着寒风努力生长的嫩芽,我的心不禁感动了。那些嫩芽我浮想联翩,我想到了王安石变法图新,几经磨难;岳飞精忠报国,奋勇抗金想到世界上的许多伟人都是经过挫折走向成功的。那么他们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就像梅花那美好的品质吗?那不屈的精神使他们的人生旅途上到处都是一道道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禁一颤:连梅花都可以战胜挫折,我为什么不能?我边想边走,走着,走着,突然,我停下来,再次回望那棵梅树,只见它枝干遒劲,顶着风霜,曲折向上,直指蓝天,成为我熟悉的小道上一道亮丽的

4、风景。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在那再也熟悉不过的小道上,我看到这一棵梅,它是一处耐人寻味的风景,它使我感悟到只要我们像梅树那样顽强,那么挫折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它还使我明白,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风景。【注】原文:别样的心情去感受它的风景,又是有别样的味道与感想。添加此句以承上启下。我的眼神停留在一棵在风中摇曳过后,四周落叶飞舞的紫荆树上。因为“紫荆树上”前面的定语不能用逗号,所以把长单句改成两个短句。在作文中应该尽量避免出现长单句,否则句子太长容易产生语病,而且不利于他人阅读。添加此句与下文的“顺着落在明亮明亮”相照应。添加蓝色的字句以承上启下。原文:“

5、我想到了王安石变法,经历了种种困难”修改的目的是使前后两句句式齐整,读之更流畅,更有文采。原文:因为坚强使他们不变的人生充满风景。在这熟悉的小道上,我看着这一棵才长出花的梅树,使我感悟到挫折并没有什么,只有挫折才会成功。“我使我”病句。“挫折”是名词,前面要加动词。蓝字的添加,是为了使上下句式相似,从而使语言上下贯通。【点评】这篇文章有三大特色:一是小作者观察细致,联想和想象丰富,描写具体形象。在描写中,文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梅树顽强不屈的形象。特别是文章运用通感手法从质感和颜色两个方面描写紫红色嫩芽,摹状了嫩芽难以言表的特色,而且化动为静,物我交融,突出了我在观赏时的独特感受,为下文的联想做了很好的铺垫。二是作者成功地运用写景抒情和状物言志的写法,很好地照应了文章的题目,表现了“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风景”的主题。三是文章多处运用对比和烘托的手法以抒发感情、表现主题。例如用艳阳天与乌云密布的对比以表现自己心情的变化,用紫荆花的衰败与梅花的生机作对比以突出梅花的精神,用梅花及其具有梅花性格的人物与“我”的郁闷脆弱作对比以强调“我”的感悟和收到的启迪。这些对比共同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