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美学价值与书法艺术的关系.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693428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的美学价值与书法艺术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汉字的美学价值与书法艺术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汉字的美学价值与书法艺术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汉字的美学价值与书法艺术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汉字的美学价值与书法艺术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的美学价值与书法艺术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美学价值与书法艺术的关系.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汉字的美学价值与书法艺术的关系楚筱惠 10131750117 环境工程众所周知指汉字的书法是一类独特的艺术,而书法的这些艺术美感的主要来源则是书法的素材汉字。汉字从其演变的过程来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以及行书这八种字体都分别含有其各自独特的线条和结构,而汉字本身所具有的这些线条和结构则蕴含着深刻的美学价值。我们的先辈们也总是力图将汉字作为工具的实用性和作为艺术的表现性和谐地统一起来。由于客体即汉字本身的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匀称的结构等造型规律不断地作用于主体(即书写者),使主体产生一种审美感受,人们在书写实践中慢慢地从实用到追求装饰,运用各种夸张、变形的手法,由此产生了独

2、步世界的汉字书法艺术。1. 象形表意之美汉字的象形表意性是汉字独特的审美价值的根源所在。在象形文字时期。汉字既是对客观对象的具体描绘,又表现着人类早期的感悟能力,显示出一定的审美意识。先民们按照“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构成汉字。此时,多数文字都是由原始的文字画演变来的。例如“ 羊(羊)”突出其角的盘曲,显示着一种温驯和安详;“牛(牛)”突出其角的坚挺,显示一种强悍的力度。这时,人们注意的是怎样简略而明确地将具体事物描摹出来。“隶变”之后汉字原始的象形表意特征以一种更为简洁、更为抽象的形式积淀到了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之中。使篆书中许多象形性很强的偏旁、结构变得不可解释,而成为到处可以安插的记号,

3、笔画的“单元化”、书写时的笔顺、方块的形体更趋于固定。早期的象形表意字是与具体事物的形象相联系的, “隶变”后尤其是到了楷书,汉字的笔画,结构布局摆脱了具象的束缚,反而为人们对汉字字形的驰骋联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丰富了书法的形式美。如“一横”可以被想象为一叶扁舟、千里之阵云、一只玉案,等等;“一点”可以被想象成坠石、水珠、瓜瓣、鼠矢、雨滴。古往今来的书法艺术家正是敏锐捕捉住了汉字的这种象形表意性,而对其加以表现的。王羲之对此有一段高论: “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似壮士佩 ,或似妇女纤丽。”“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

4、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曲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杆,或下细若针芒;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 大书法家张旭、怀素、苏东坡则分别从公孙大娘舞剑器、复云变幻和草间斗蛇中悟得笔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溶入了书法作品。2.线条之美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同,汉字属面性图形符号,是由笔画为基本书写单位构成的,它的笔画走势和框架结构,表现了汉字的基本特征。而笔画其实就是各种形状的线条。就书体而言,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籀文、篆文、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多种书体风格各异,但均以线条作为构形元素。汉字的笔画种类繁多,东晋女书法家卫铄根据笔形把汉字的笔画分为“横,点,撇,斜钩,竖钩,横竖勾,

5、横斜钩 ”7种。回唐朝人又作“永字八法”,以“永”字的笔画为代表,把汉字的笔画分为侧、勒、努、超、策、掠、啄、磔等8种。此后,汉字笔画的划分日趋细密,到楷书时衍生出了29种笔画。这些点画线条的形象和位置关系会产生一种运动的态势。汉字的这一特征与书法艺术的产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美学家认为,线条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重要属性的一种抽象。这种抽象本身积淀了人们丰富的情感和观念内容。汉字的抽象美也首先和主要地表现为线条美,仅从那线条上就能使我们领略到书法的抽象美。因此线条有可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并在造型艺术中成为具有直观特征的表现语言。线条错综参差,组合稍有变化,则字的风格迥异。加上

6、书写经验的逐步积累,社会审美风尚逐渐形成,书写者笔下的线条逐渐与机械冷漠的自然形态脱钩,而积淀了社会的内容,转化成有血有肉,有情有感,予人以美的感受的线条。 诚然,西方的表音文字的字符也是由线条构成的,但字母的线条基本上是粗细单一的笔画,且笔画的数量远不及汉字多。以英文为例,其26个字母,包括大写和小写,也不过只有横、竖、点、圈、弯、左斜、右斜等7种。因而变化性和表现性也就远不如汉字丰富。若按笔势来分,汉字的笔画有100多种。而且在俯、仰、曲、伸等方面极具变化。南宋书法理论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点者,字之眉目,全籍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横,直划者,字之体骨,欲其坚正匀静,有起有止,所贵

7、长短合宜,结束坚实。撇、捺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钩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沈实。”这样使书写出来的笔画造形充满了动感。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书写方法和要求的使然,但另一方面也是汉字形体的特点是能够容纳这些方法和要求的缘故。如果是那些基本只是连续画圆圈的文字,可想而是难以产生这种书写上的韵律和动感的。线条的变化性和表现力正是汉字字形的美感之所在。长期以来汉字一直用毛笔书写,就是因为毛笔富有弹性,伸缩幅度大,更适于表现汉字形体的线条美。正如蔡邕所言: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汉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书体中都对自身的线条美进行有意识的追求。如金文线条的厚重雍容

8、;小篆线条的轻盈婉转;隶书线条舒展而富有弹性;楷书线条明快而充满质感。3.结构匀称之美大凡一件美的东西都要求形体内外各部比例谐调、匀称,汉字也不例外。它的美学特征同样也表现在其结构的谐调和匀称上。汉字的结构比例关系中存在诸多黄金分割现象:外形高宽之比例符合黄金分割;部件间的比例符合黄金分割;点画之间的比例符合黄金分割;点画交割所构成的比例符合黄金分割;同一作品中的大字与小字面积之比符合黄金分割。 这也正是我国汉字的形体之所以具有无穷魅力,之所以能在世界各种文字中成为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的科学依据。而汉字的这种对形体结构的重视,与书法对形式和技巧的探索是相互促进的。在象形文字阶段,是以描摹对象的外

9、形和结构为主的,这就引导着人们去观察对象的形态和结构,同时也注意抓取这些形体结构中的美的因素。山的沉稳,流水的律动,云的舒卷,雨的淋漓,五官的对称,姿势的变化。这些都使人们感受到先民那逐步觉醒、逐步提高的审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如果说汉字对形体结构的重视促进着书法艺术中对点画结构和表现技巧的探索,那么书法艺术的这种对形式美的探索又反过来促进着汉字形体的演变。早期汉字,如甲骨文线条还比较单调,结构上也常会给人一种不稳定,不谐调的感觉。金文开始注重结构的对称平衡。到了小篆,已开始自觉地追求结构上的美感。这是文字和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进展。汉字结构上的对称平衡是与汉字的方块化相伴而生的。随着汉字的隶变

10、以及基本形态的确定,汉字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甲骨文、金文、小篆阶段,基本上以长方为主;在隶书阶段,基本上以扁方为主;到了楷书,就基本上以正方为主了o而当汉字被放入一个看不见的方格内之后,结构平衡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了。因为正方形有一个可以被视觉感知到的中心点。在这个中心点上,所有的力都是相互平衡的。如果偏离了中心,就会重心不稳,失去平衡,而一旦失去平衡,字也就失去了美感。前人练习书法时所使用的田字格、米字格、回官格、九官格等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找到每个字的中心点,从而恰当地按排一笔一划的位置。正方形的中心对汉字笔画的方向能够产生一种吸引力,使其向中心靠拢。如“海”字左边的三点水一律中心辐辏。

11、又如“食”作偏旁时,上下两捺都紧缩成点,显然也是为了集中。方块提供了一个字体结构的参照框架,它可以确定其内部每一个笔画或构件的平衡值,要求部件 的比例要“匀称”、“和谐”,该长的使其长,该短的令其短;该大的使其大,该小的令其小;该宽的使其宽,该窄的促其窄;该轻的使其轻,该重的使其重;该虚的使其虚,该实的令其实。于是,多数汉字的结构是“平正安稳”,“四面停匀”、“四满方正 的,这就给汉字的对称平衡创造了条件,如“十、中、丁、举”等字,中间一竖是对称轴,其余部分是左右基本对称的。再以“察”字为例,该字形由横、竖、点、撇、捺多种笔画组合而成,但他们都是在中心轴的制约下协调彼此的关系,于交叉散乱中显出

12、对称分布。此外汉字结体还有“繁则减除,疏当补续”的讲究,也是为了达到汉字的对称平衡美。当然汉字的平衡也不是一种僵硬呆板的固定,而是一种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是变化的动态平衡。由相同部件构成的合体字,部件的写法应有所变化不能一模一样,如“林、羽、吕”;平行线之间,除了美术字、印刷体之外,也不能绝对平行,如“王、圭、川”。有些字如“热、黑、杰、焦”底下的四点,不论是隶书还是楷书,总是把他们基本置于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加以左右顾盼的变化呼应,从而达到静中有动的平衡。对称平衡是汉字结构的普遍法则。有的汉字为了追求这种结构美甚至以增减笔画、牺牲固定的象形表意性为代价。例如: “保”字,金文像成人怀抱幼子之形系

13、“抱”的本字。该字形具有鲜明的象形表意性,但头重脚轻,缺乏平衡感。于是后来演变为由“人”和“子”组合成的会意字,该字形开始仅在“子”的左侧有一点,后来为了对称,又在其右侧加了一点。欧阳询三十六法=中尚有“增减”一法,干脆提出“字有难结体者,或因笔画少而增添;或因笔画多而减省,但欲体势茂美,不论古字该如何书也。”为了追求书法美的表现,不惜有意增减笔画。汉字的这种极富变化的线条和对称平衡的结构,使得汉字的书写极具可塑性。不同的书体,风格各异:商殷时期的甲骨文,落落大方,刀痕淋漓,刚劲有力而又摇曳多姿。周代的金文圆润道美,结体端庄雍容,又不失律动感。秦代的小篆,线条粗细均匀,结体平整端稳且体态修长,

14、字的比例关系与黄金分割律暗合,令人赏心悦目。“楷如立,行如行,草如风”是北宋大书法家苏东坡对楷书、行书、草书不同特点高度浓缩的概括。即便是相同的书体每个字的笔画结体也可以有不同的组合,体现出不同的造型形态。同样是唐人的楷书,就可以领略到欧(阳询)书的严谨、褚(遂良)书的瘦峭、颜(真卿)书的雄健、柳(公权)书的道劲,等等。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历来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就是同一“之”字的20余种不同的形体表现。这正是汉字的魅力所在。正是因为书写活动对于汉字形态的不断加工,从而使得汉字形态结构成为民族审美意识的一种积淀。数千年不断地书写,不断地加工和改造,把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一点

15、一滴地灌注于汉字的形态结构之中,形成各种原始的意象。从象形文字的象形结构到不象形文字中抽象的线条结构,汉字的每一种发展,每一种变化,都是汉民族数千年对于抽象结构的审美创造的丰硕成果,其中既有着客观事物形态美、结构美的抽象提取,又有着历代先民在这个基础上的审美创造。在书法艺术中,汉字的美学价值和特殊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予人们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学习总结: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的阅读,我已经稍稍深入的了解到了汉字与书法的艺术之美的相互关系,汉字是书法的素材,也是书法的艺术美的来源,汉字本起源于象形表意,后来由于汉字的线条与结构随着其演变而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了书法这门艺术,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汉字的方法,而恰恰是这些汉字的书写方法,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人创作出的不同的书法,汇聚总结而形成了一门艺术,一门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汉字本身就是美的,而人们在随着审美观的发展而创作出越来越精妙的书写之法,使得书法之美由汉字而生,汉字因书法而更美。艺术之美的享受由书法与汉字之间产生。参考文献:汉字的演变,百度文库;汉字的美学价值与书法艺术关系,郑国贤;周广胜;江书学,维普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