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696124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冻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重症科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早产儿多见。疾病病因1、早产儿和保温不足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是发生低体温和皮肤硬肿的重要原因。2.寒冷损伤新生儿严重感染、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3、某些疾病 严重感染、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使能源物质消耗增加,热卡摄入不足,加之缺氧又使能源物质的氧化产能发生障碍,故产热能力不足,即使在正常散热的条件下,也可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严重的颅脑疾病也可抑制尚未成熟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大于产热,出现低体温甚至皮肤硬肿。症状体征

2、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时,多于出生1周内发病,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1、一般表现 反应低下,吮乳差或拒乳,哭声低弱或不哭,活动减少,心率减慢,也可出现呼吸暂停等。2、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35,轻度为3035,重度30,可出现四肢甚或全身冰冷。3、皮肤硬肿 即皮肤津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似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者有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分布,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面积按可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 、臀部8%及双下肢26%计算,严重硬肿可妨碍关节活动,胸部受累可致呼吸困难。4、多器官功能损害 重症可出现休克

3、、IDC、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病理生理(一)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易于失热,环境温度低时散热增加,导致低体温。(三)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四)棕色脂肪是很冷时产热的主要物质,腋下含量较多其次为颈、肩胛间、中心动脉、肾和肾上腺周围,胎龄越小含量越少。代偿能力有限,正常状态下棕色脂肪不产热,腋温肛温差(TAR)0,寒冷时氧化产热使局部腋温升高,TAR0,重症新生儿因棕色脂肪耗尽,TAR0,腋

4、温肛温差(TAR)可作为判断棕色脂肪产热状态的指标。(五)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成人3倍)其熔点高,低体温时易于凝固出现皮肤硬肿、因此,急于上述特点在寒冷或保温不足时则易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低体温及皮肤硬肿,可使局部血液循环淤滞,引起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皮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如低体温持续存在或硬肿面积扩大,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加重,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诊断检查保温不足可诱发本病,体温降低和皮肤硬肿即可诊断。依据体温及皮肤硬肿范围可分为轻度:体温3035,皮肤硬肿范围50%,重度:体温50%,常伴有关器官功能障碍,应与新生儿水肿其新生儿皮下坏疽相鉴别。治疗方案1、复温 目的是在体内产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环境温度(减少失热或外加热)以恢复和保持正常体温。(1)若肛温30,TAR0,提示体温虽低,但棕色脂肪产热较好,此时可通过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体温。(2)当肛温30时,多数患儿TAR0,提示体温很低,棕色脂肪被耗尽,虽少数患儿TAR0,但体温过低,靠棕色脂肪自身产热难以恢复正常体温,且易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所以只要肛温30,TAR1800g在室温下体温稳定时,可放置于婴儿床中,在转院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预防早产、感染、窒息等新生儿高危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