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5697998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关系的探讨逐年增多,各家学说不一,各执一辞。单一的辨证论治已经不适应当前中医发展的需要,而单从辨病论治、全盘西化,又偏离了中医学发展的轨道。中医的辨证论治,西医的辨病论治,应该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但是二者孰主孰辅?是辨证论治指导辨病论治,还是辨病论治指导辨证论治?这是目前中医学发展的困惑。1何为两者结合:许多学者认为,当今所说的辨病论治主要是指辨西医之病,而辨证论治结合辨病论治就是根据、结合或者参考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的见地来用中药进行治疗。两者的结合就相当于解一道题辨病论治就是解题的思路,而辨证论治即每一步的解题方法,所以辨病

2、论治是前提,辨证论治则为辨病论治的关键所在,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西医辨病注重机体内一定部位器官的形态学或器质性变化。中医辨证注重疾病变化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机体整体的变化。两者的结合既善于宏观的抽象和综合又精于微观的还原和分析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基础上,全面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在充分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发展机制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既可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又可充分吸收现代科学体系的先进研究成果,必将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效果。2二者在诊断上的结合:“辨病”和“辨证”,对于中医诊断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辨病”有利于从疾病的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

3、中判断病变的位置与性质。临床进行思维分析时,有时是先辨病然后再辨证,有时先辨证然后再辨病。这是因为确定了病名,便可根据该病的一般演变规律而提示常见的证型,因而在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当疾病的本质上可反映得不够充分时,则先辨证不仅有利于当前的治疗,并且通过对证的变化的观察,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揭示,从而确定病名。此即两者在诊断上的结合应取决于疾病的表现是否足以确诊其病名,二者皆为摸清。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发展进程从而为疾病的治疗奠定确凿的基础。3:二者在治疗上的结合 大多数情况下,在治疗上应继承以辨病论治为主、辨证论治为辅的方向因常见之疾病多有确切病名。研习仲景著作,其论述大多是某病某方主之,直到今天

4、临床上出现完全符合仲景论述之某病,用其方治之而往往有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也载有诸多辨病论治的方药,如苏合香丸、小活络丹等也至今应用,说明“专病专方”成效明显。徐灵胎说:“欲治病者,必先实病之名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岳美中先生也说:“对于确切疗效的专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上世纪5O年代后产生的“协定处方”是用现代医学辨病中药复方治疗的雏形。如果我们集中医界之力,通过长时期、大样本的临床资料积累,系统地把借鉴现代医学诊断方法辨出的病,能用某方或几方主之,其次再结合各种现代医学检查结果综合辨证,略作加减处方用药,其结果虽无以前中医辨证用药之灵活多变,但它吸纳了现代医学的检查、诊断等各项先进技

5、术,结果更直观,可重复性更强,能经得起检验、评定,为中医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当然在我们两者结合诊断仍不能确诊其为某病时,应以辨证论治为主,根据证型选择方药,同时以辨病论治为辅助,加上针对性相对较强的中药,这样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两者在治疗上的结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4结语 总之,疗效是检验治疗方法的唯一标准。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运用中医药的大量医疗实践为中医治学新体系的确立积累了经验和资料,其中成绩显著、发展较快的恰恰是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部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有着广阔前景,加速了中医走向现代化的步伐,给中医学注入新的活力,是发展、创新中医治疗学最富生命力的举措论辨证论治的缺陷及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