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思想中的理想.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698382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论语思想中的理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论语思想中的理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论语思想中的理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论语思想中的理想.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论语思想中的理想让理想之树常青对于论语和孔老夫子,我是又爱又恨的。恨是因为通过这一个月学习论语中孔子的言行和追求,可以看出他的思考始终是围绕解决现实问题而进行的,但于其本身却又是不现实的(甚至有一些观点与我的想法是相悖的)。他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一心想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能中国的圣贤们都有这般不同于西方思想家的另一种理想主义,但也体现了中国知识阶层重视知行一致的特点。也正是由于这种过于完美的理想主义,纵观古今发现,他们都很难有实际的作为。但是,他们仍然执着追求着,这也是他们人生一大圆满之处吧,执着的坚持着理想,而使他们的人生也变得更加的充实而有意义。而这也是我所喜爱的对于理想的态度。

2、尽管是又爱又恨,但,翻开论语,所有朴素的句子里面都闪耀着一种隐约的理想,而那理想的光芒不断地在我的心中闪耀,深深地影响着我(甚至现在我都还在遵循着其中的道理而努力着)。不知是否还记得进入小学时的第一堂课老师都会问,小朋友你的梦想是什么啊!而进入了初中的第一堂课老师却会问,同学你的理想是什么?梦想与理想这一个字的不同,却会以不同的起跑线展开不同的人生,以导致每个人的结果都是不同的。在思维的谱系上,梦想、理想是不同的开放程度和精神向度。“靡者谓之梦想,思者谓之理想”。梦想是空想,他可以是不现实的,但却是是生活的原动力。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黑洞,会吞噬人的想象,但梦想与现实有太多的差

3、距,他使我们付出,却得不到回报,大多得到的是失望。而理想则不同,他是人们对未来事物有根据的美好想象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它虽然遥远,但绚丽却不空洞,真实而不虚妄,是值得我们去追求、去付出的。 子曰:“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从其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理想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努力。但我们不能让世俗玷污了纯净的心灵,不要认为理想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心中的那份信仰。也即是论语所告诉我们的,理想无论大小高低,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内心的感悟,去真正看见自己心底的愿望,和那些往往我们被遮蔽的心里真正隐秘的心灵的声音。这样才不会在独处审

4、视自己时,因为没有尊重心灵的感受,在逃离社会角色后感受到一种仓白与无力。人只有在真真正正的关心过内心的感受后,才可以变得无畏,可以变得淡定而不仓惶,不至于让自己像一个人格分裂的演员那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论语里仁我想这是在说每个人都应当在心中找到一个符号的寄托,这个寄托不见得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个宏大理想,也不见得是大家都共同认可的说是一种权势,一种金钱,一种情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号码,每一个人的生命链条中一定有他自己最在乎的东西,但凡找到这样一个寄托,会给你这一生找到一个依凭,会找到自己的一个内心根据地。我想论语早从千古之前便传递出来一种淡定的清明的理念,

5、它鼓励了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内心的关照,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理想之树也是可以抽根发芽的。有了理想就有了希望,然而,实现理想的力量才是实现理想的关键。茂盛的理想之树是从现实的泥土中长出的,两者之间的联系,是理想的种子排除一切困难的生长。所以,理想转化为现实,除了必备的客观条件外,还应该有一种坚韧不拔、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也即是要有“修身”的高尚。一个人如果不愿付出,却总是想入非非,“揪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面”,那么,他的理想最后只能沦为空想甚至妄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传统中国人的理想的道德境界,其中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理想的即定道理,不要滑向未来

6、,要一步一步来。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论语泰伯而理想也是同样的得之不易的。理想是有翅膀的,所以我们不能有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也不能有一步登天的过分妄想,好高骛远的理想不是一个平凡人所能的达到的境界。我们能做的并不是痴心妄想的等待,而是找一个可以脚踏实地的起点,踏踏实实的走过荆棘,以求去接近理想的翅膀。正如于丹教授所说的;“最重要的不在于我们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尚,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往往我们不缺乏宏图伟志,但我们缺乏到达那个志愿之前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那条切实的道路。”记得论语中较为完整的一篇文章待坐(故事内容就不详说了),从文中孔子对他三个学生隐约的否定和对于曾点的

7、支持中可以看出,其实人生的起点就在脚下,就在即刻之间。也就是说,从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方式中就可以去挖掘出理想的影子,因为理想是融入生活,却又建立于生活之上的,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所搭建起的桥梁也正是需要我们自己去领悟的。于丹心得中曾说道,无论理想有多远,他的一切都建立在一个朴素的点上。而我们就是这样一个运动的点,只有在找到自己的起脚点后,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坐标系,才能挖掘出自己在社会中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一个真真正正得到自己内心的肯定的角色,也即是自己所理想的那样。所有古圣先贤们首先都是站立在个人的价值坐标系上,了解了自己心灵的愿望,然后再在心灵的呐喊声中去构建自己的理想,最后走到这个世

8、界上有所建树。对此,就以熟悉的孔老夫子为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自己人生的规划是十分明晰的。而我们都需要用一生去建立一个大的坐标,对于前方的远景,我们也应找到一个明晰的起点,从自知之明中去建立起心灵的智慧,再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当然,现实中有太多的无奈相悖于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理想从一开始就应该屈服于现实。杨利伟在问答中说:“一个人,是应该有追求的。”罗曼罗兰也告诉我们:“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为此我们都应当为理想而努力,让理想之树常青!就让我们跟随着论语里所有朴素的真理来到古代,也去做那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跨越这千古的沧桑,在今天去看一看他那种淡定的容颜,想一想他让我们回归到自然中的这种鼓励,让心灵的沉淀得到洗涤,遵循心灵呐喊的声音,为自己的理想寻找一片乐土,让理想之树生根发芽。所有人都在期待着理想之树常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