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诗歌风格.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5707660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曹操诗歌风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曹操诗歌风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曹操诗歌风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曹操诗歌风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曹操诗歌风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曹操诗歌风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曹操诗歌风格.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曹操诗歌风格内容摘要:曹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文以四言诗成就突出,继承了汉乐府的写实主义精神。在汉末动乱时代,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写下了二十余首诗。本文结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对其中的一些代表作进行了分析。诗歌真实的反映了纷乱的社会现实,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士兵的疾苦深表同情和怜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求,迫切要求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曹操的诗上继先秦两汉民歌的优良传统,下开建安时期“梗概多气”的现实主义诗风,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人们论及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时,往往笼统地以“悲凉慷慨”、“梗概多气”加以概括。其实,曹操特殊的精力

2、和地位,使他的诗歌与其他建安诗人相比,颇具独到之处。诗人将昂扬的奋斗向上的精神与沉郁悲凉的心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古朴苍凉、沉雄顿挫、慷慨激昂,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风格。关键词:曹操诗歌 艺术风格 慷慨激昂 博大雄伟古朴苍凉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人。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建安文坛的杰出领袖。曹操的诗今古二十余首,都是乐府歌辞。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我觉得这种品评有失偏颇:汉武帝罢工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二四百年,弄少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

3、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又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被子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诗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彩,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实在是值得我们深究的。本文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浅述。一、 沉雄顿挫 慷慨激昂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面对复分配而矛盾交织的社会现实,没有悲观厌世,而是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豪情,在他的诗歌中,诗人善于描写社会现实,揭露矛盾,更善于表现自己积极的社会现实,揭露矛盾,更善于表现自己积极诉社会理想,处处灌注着要求建功立业的进取心和统一天

4、下的雄心。这使得他的抒情诗具有强烈的鼓舞力量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诗风粗犷刚健,气韵沉雄。如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二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全诗在深沉忧郁的气氛中激荡着一种慷慨昂扬的情绪。诗歌开篇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低沉感伤。诗人对月把酒,思绪万千,忆起自己半生戎马,忧患备尝,成败利钝,毁誉荣辱,均不堪萦怀,唯有以酒解忧。诗人以微吟低唱的形式,倾吐自己慷慨激昂的心曲,诗人以“青青于衿,悠悠我心”引出对贤才的渴望,婉转而清晰地吐露了自己深挚的情感。接着诗人笔锋陡转,

5、又借诗经小雅鹿鸣之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草”来写故旧嘉宾,并未相忘,“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诗人与嘉宾“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诗人感情由沉郁变得高扬,但诗人笔锋又转,想到世界之大,还有众多贤士不为已用,贤士们犹如月明星稀之夜,向南飞翔的乌鹊,绕权徘徊,尚未择木而栖,诗人感情再次转入沉郁。最后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一典故作结,表示要以高山的气魄,大海的胸怀来招纳贤才。诗中交织着诗人对事业维艰,生命短促的慨叹,离别的愁烦和欢会的喜悦,成就霸业的愿望和对贤才的渴慕等复杂心情。诗中虽有感伤的情绪,但格调却是高扬奋发的,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全诗跌宕苍凉,笔墨酣畅,是一曲典型的悲凉慷慨,苍劲雄浑的乐

6、章。此外,曹操的另一首诗歌龟虽寿也堪称这一风格的代表。此诗作于建安十二年,在诗人北征乌桓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凯旋途中写下的著名诗篇。这首诗通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不信天命,积极进取的精神。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他不由得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可以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

7、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这样就把他明知年寿有尽却又壮心不已的雄心勃勃的奋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渗透着诗人积极进取的情感,对人生价值的重视,对事业追求和时间的无限珍视。全诗理趣深邃,回荡着一种沉雄顿挫、慷慨激昂的旋律,具有巨大的力量。二、 时志显情 博大雄伟曹操的诗不仅风格沉雄顿挫、慷慨激昂,而且还具有时志显情、博大雄伟的特点。观沧海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首

8、诗描写了诗人行军途中,登上碣石山,观望大海所见到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诗人面对浩瀚激荡的大海,俯视古今,缅怀雄才大略的先代英灵,当年秦皇汉武都曾登过碣石山,而他们都建立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回首自己戎马倥偬,剪灭群雄的峥嵘岁月,而至今霸业未成,又联想到当前这场北征乌桓的重要战争,又怎能不百感受交集、壮怀激烈啊!此时诗人的心情就像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难以平静。诗人把自己这种渴望统一,建功立业的志向和奋发向上,豪迈乐观的精神融汇在诗句中,借助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倾吐了他对祖国山河由衷的热爱之情,展示了诗人伟大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怀。诗人登上碣石山,第一眼看到的是大海的全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茫茫沧

9、海,浩浩荡荡,一座小岛拔地而起高高耸立,强劲向上,不可动摇。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在这里秋天充满勃勃生机,树木葱茏,百草青青,充满生命力。百草千树以生命的原色绿点缀着大海,使大海更加壮丽壮观,气派雄伟,激起了人们对生的渴望,对力量的追求,诗人又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日月之行,若在其中,星汉灿烂,若在其里”。日月东升西落,就象从大海升起又沉入大海一样;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也象发源于大海。充分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既是写景,更为述志。诗人准确抓住大海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事物的基本特征,以大家手笔,从大处着眼摄取大海中自然景物的雄伟

10、风姿,让它们跟自己的理想、壮志浑然融化,再加以提炼升华,创造了自然美与精神美妙合无垠的博大雄伟的境界。刘熙载说:“曹公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道出了曹操诗歌独具的豪博大的特色。沈德潜说曹操诗“时露霸气”,是有几分道理的,就是在曹操的游仙之作中,这种明志显情、博大雄伟的特点也得到充分体现。曹操的游仙诗多数评家视为糟粕,认为表现的是“悲叹人生无常,追慕神仙幻境地的消极思想”,事实上,我们对曹操的游仙诗不应简单地以“消极”加以否定,应该联系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实际加以分析。当时由于曹操一方面“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性不信天命之事”,对事业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在理想和事业遭受挫折时

11、,就寄情于游仙求得安慰。因此,他的游仙诗并非虚无、颓废情绪的流露,而是功业不就,时不我待的激进情思的假托,是以游仙的形式,表现一种极为深沉的情感。如精烈一诗,诗人因为“年之暮,何时过时来微”:年岁大了,“去日苦多”,功业未就,天下未定,所以他向往“昆仑”、“蓬莱”仙山,企求长生不老。这种“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的矛盾冲突,在这里表现得何等沉痛而雄伟!王世贞说:“武帝语壮”敖陶孙亦称“魏武如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故而,曹操的游仙之作,就其总体而言,是他整个诗歌风格中悲壮雄健旋律的变奏,而非糟粕。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其审美情趣也和一般文人不同,他的诗中很少有柔风细雨杨柳弯月的绮靡,用来明

12、志显情的意象都体现出博大雄伟的特色。毛泽东曾对曹操的诗赞叹不已:“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范文澜也曾给以适当的评价:“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特别是四言乐府,立意刚劲,造语质直,三百篇以后,只有曹操一人号称独步。”三忧世伤时 古朴苍凉曹操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写实,有“汉末实录,真诗史也”之称,其诗多以时世、政治、民情为抒写对象,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民生疾苦、战争艰难,以及将士们的思乡之情,风格悲凉而不哀婉,于悲凉中蕴含着极其深沉炽热的情感。薤露行和蒿里行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薤露行是曹操讨伐董卓作乱时所见所感而作。“播越西迁移

13、,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于为哀伤”。诗中真实地再现了百姓被迫迁都长安的场面。通过对百姓“号泣而且行”的惨景的描绘,揭露了统治都奴役百姓的罪恶,诗人用充满激愤和忧虑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汉末社会离乱图。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及对这种社会离乱图。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及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慨,可谓是“莽苍悲凉,气盖一世”。这首诗不仅纪实般地叙述了董卓祸国殃民的历史事实,而且探究了东汉王朝朝政混乱的原因,表现了曹操志在主宰乾坤的雄才大略与过人的见识。蒿里行这首诗记载的史实与薤露行相关。前十句,展示了袁绍主盟的讨卓义师争权夺利给社会造成的严惩破坏,诗人用“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

14、戕”,描绘了关东州郡起兵的丑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萧条、冷落、荒凉的景象。通过对饱经祸乱的百姓的描写,可以看出诗人反对豪强割据的思想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味惨毒人,不能道此。”在对苦难中的人民寄寓更深同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因兵势微弱而无法完成讨伐大业的深深遗憾,表达了诗人愤慨的情绪与悲伤的叹惋,把悲国忧民的情感与延续十多年的社会大动乱的现实相融合,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创造出凄凉悲怆的艺术氛围,有力地衬托出诗人深沉悒郁的忧世伤时心境。全诗从大处着笔,在短短的十六句五言诗中概括了一个历史过程和广阔的社会面貌,使作品显得极其深厚有力,感情表达深沉凝重,格调苍凉而沉郁。曹操

15、诗歌中除了忧世伤时外,在内容表达上也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直陈其事,绝少牵强附会,矫揉造作之态。前人说他“言其实境,不受束缚耳”。就是说他总是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出发,无论写时世、身世或军旅生活,都写出当时的实情实境,自出机杼,不落窠臼 。如苦寒行开端描写太行山高大险阻、羊肠坂道萦曲险要、隆冬风雪交加、虎豹横行无忌、溪谷人烟稀疏、水深桥梁断绝、日暮迷失方向、将士食宿无依的行军苦况,使人如历其境,如闻其声,具体形象。后半写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大军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这些也都有是对当时境况的真实表现。尤为难得的是,诗人还把厌倦军旅生活的情绪和思怀故乡的念头毫

16、不掩饰地表达出来。这种毫不掩饰的直抒风胸臆的笔触,使人感到真实自然,使诗歌富有感染力,也反映出曹操诗歌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古朴苍凉”、“梗概多气”的风骨及其内在积极进取的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钟嵘将曹操的诗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琢句的。正是由于这种不假雕饰、平易清新而又颇具诗味的语言运用。才开成曹操诗歌返朴归真,古朴苍凉不因袭汉乐府。曹操虽脱胎于汉乐府,但又不因袭汉乐府。曹操借乐府旧题写汉末实事,揭露建安时代社会人生中种种矛盾,忧世悯乱,重视生命价值和人的意志力量,富有强烈的奋斗进取精神。他将写景、议论、抒情为一炉,自创奇响伟辞,使诗歌古朴苍凉、博大雄伟、沉雄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注释: 陈子昂登幽洲台歌 诗经郑风于衿 艺概诗概卷二 古诗源卷五 刘大杰中国文学了展只第1册 中国文学院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第1册 诗评 中国通只简编 (明)钟惺古诗归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吴乔围炉诗话卷二 鲁迅纪念刘各珍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