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总结(2).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711435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总结(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免疫学总结(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免疫学总结(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免疫学总结(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总结(2).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1、 基本概念免疫器官:根据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 根据免疫细胞的功能特点将其分为:免疫活性细胞、APC和炎症反应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细胞的产物,如抗体、补体、CK等。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包括胸腺和骨髓,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骨髓微环境:指造血细胞周围的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基质细胞以及它们所表达的表面分子和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

2、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二者通过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互相联系。骨髓及胸腺组成中枢免疫器官,发生较早。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为成熟免疫细胞,并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发生较晚,由淋巴结、脾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定居,并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进出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构成免疫系统的完整网络,既能及时动员免疫细胞,使之聚集于体表及内脏各处病原体等抗原存在部位,又能使这些部位的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携带至相应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进而活化T细胞和B细胞,从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及效应作用。骨髓(bone marr

3、ow)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包括造血组织和血窦。造血组织包括造血细胞与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HIM)。骨髓的功能(1)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骨髓造血干细胞(HSC)具有分化成不同血细胞的能力,故称之为多能造血干细胞,HSC 在骨髓微环境中首先分化为髓样干细胞和淋巴干细胞,前者进一步分化成熟为粒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后者则发育为各种淋巴细胞(T细胞、B 细胞、NK 细胞)的前体细胞。(2) B 细胞分化成熟

4、的场所在骨髓中产生的各种淋巴细胞的祖细胞及前体细胞,一部分随血流进入胸腺。发育为成熟 T 细胞;另一部分则在骨髓内继续分化为成熟 B 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成熟的 B 细胞和 NK 细胞随血液循环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3)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骨髓是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记忆性B 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被活化,随后可经淋巴液和血液返回骨髓,在骨髓中分化成熟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主要为 IgG),并释放至血液循环,成为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胸腺胸腺(thymus)是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出现于胚胎第 9 周。在胚胎第20 周发育成熟。新生

5、期胸腺约重 1520g,以后逐渐增大,至青春期可达 3040g。(1) 结构:胸腺小叶的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皮髓质交界处含有大量血管。(1) 皮质 胸腺皮质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胸腺浅皮质区内的胸腺上皮细胞可包绕胸腺细胞,称为胸腺抚育细胞,可产生某些促进胸腺细胞分化发育的激素和细胞因子。深皮质区内主要为体积较小的皮质胸腺细胞。胸腺微环境胸腺实质主要由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TSC)组成。前者绝大多数为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未成熟T细胞。后者则以胸腺上皮细胞为主,还包括M、DC及成纤维细胞等。TSC构成了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胸腺微环境。胸腺的功能(1) 胸腺是 T 细胞分化、发育

6、和成熟的主要器官。从骨髓迁入的淋巴样祖细胞,在与独特的胸腺微环境基质细胞(TSC)的相互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分化发育过程,最终成为功能性 CD4T 细胞及 CD8+T 细胞,输出胸腺,定位于外周淋巴器官及组织。如果胸腺细胞发育异常,不能产生功能性 T 细胞,出生后则无 T 细胞免疫。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5%前T细胞发育成熟,表达TCR,获得MHC限制性。(2)免疫调节功能,产生胸腺激素(3)屏障作用,皮质内毛细血管及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阻止血液中大分子物质进入胸腺(血胸屏障)。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或称次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

7、oid organ),是成熟 T 细胞、B 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等。淋巴结的实质分为皮质区和髓质区两个部分。皮质区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两个部分。靠近被膜下为浅皮质区,是 B 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非胸腺依赖区。深皮质区又称副皮质区,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胸腺依赖区。淋巴结的功能(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4)过滤作用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通过多种机制发挥

8、抗肿瘤作用。 脾脏结构 :脾脏分为白髓和红髓两部分,中间有过度区,即边缘带。白髓是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是t淋巴细胞的主要分布区。由于抗原刺激,白髓中可出现生发中心,其内部有分化增殖的b细胞,可产生相应抗体。脾脏功能:(1)血液过滤作用,去除病原体、死亡细胞及免疫复合物等。(2)产生免疫应答:脾脏是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的免疫应答场所,也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3)产生吞噬细胞,合成补体、干扰素等生物活性物质。(4)免疫细胞定居场所,白髓淋巴鞘为T细胞定居场所,鞘内淋巴滤泡为B细胞定居区,未受抗原刺激为初级滤泡,受抗原刺激出现生发中心,为次级滤泡。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和皮肤相关淋巴组织(1) 粘膜

9、相关淋巴组织(MALT),又称粘膜免疫系统: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淋巴组织,可分为两种类型: 1.具有一定结构的粘膜淋巴滤泡 2.弥散的粘膜淋巴组织 (2)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SALT) “皮肤相关淋巴样组织”的免疫细胞主要是指角质形成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淋巴细胞、皮肤血管的内皮细胞。粘膜免疫系统的功能(1)参与局部免疫应答(2)产生分泌型IgA(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淋巴细胞的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淋巴细胞再循环:正常机体内,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之间周而复始的循环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再循环意义: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分布更合理;淋巴组织可不断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通过再循环,增加了T、B与抗原与APC接触机会;通过再循环,使机体免疫器官与组织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