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思想概论复习资料1、荀子是儒家中第一个提出富国富民主张的人,同时也是儒家中第一个引入法的观念的人。2、在人性论问题上,张载把人性划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二程把人性划分为天命之性和气禀之性。3、孔子人性论的基本内容是克己忍让和内省修身。4、子路主要继承、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被后世尊为“复圣”。5、 理学初创于北宋,由张载、周敦颐奠基, 由程颢、程颐完成,成熟、发展于南宋,由朱熹集大成 。6、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7、一般而言,从哲学意义上,宋明理学家内部有三种本体论思想。张载主张气本轮,二程主张理本轮,陆 九渊、王阳明主张心本论。8、宋初三先生指的是胡
2、瑗,孙复、石介。9、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10、梁濑溟是 20 世纪现代新儒学的先驱和开创者。11、 儒家的基本经济主张:崇本逐末的生产观、诚信为本的交换观、“均无贫”的分配观、尚俭去奢的消费观12 、儒家经典赏析( 1)不经忧患,难成大业 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一孟子告子下 译文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委托给某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意苦恼、筋骨劳顿、肠胃饥饿、身家穷困,使他的 每一个行为都不能如意, 这样的目的, 是为了使他的心意有所震动, 使他的性情更加坚韧, 使他的能力得以增
3、强。 ( 2)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一一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并不因为一个人话说得好举荐他,也并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上有问题而鄙弃他的主张。”(3)以德服人,心悦诚服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倚恃实力强大而使别人服从的,别人内心里并不服从, 别人只是由于自己力量的不足, 不得不暂时地屈服;依靠道德教化和仁政使别人服从的,别人会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七十二位弟子拥戴孔子一样。( 4)不行不至,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一荀子修身 译文 道路虽然近,如果不去走,
4、就走不到;事情虽然小,如果不去做,就不会成功。(5)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子贡问怎样去培养仁德。孔子说: “工匠想要干好他的活儿,必须先使他的工具锋利。我们居住在这个国家,就得事奉那些大官中贤能的人,结交那些知识分子中有仁德的人。(6)学之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一一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人们说我是既圣德又仁慈,那怎么敢当呢?我不过是在学习上永不满足,在教导别人时不 知疲倦罢了,如此而已。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
5、弟子的做不到的地方啊!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一论语公冶长 译文 子贡问道: “孔文子凭什么给他文的谥号?” 孔子说:“他既灵敏,又勤奋学习,向地位、学问比他差的人请教不以为耻,因此给他的谥号为文。”(8)“道之以政,齐以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说:“用政策、法令来管理,用刑罚来整治,百姓虽可暂免于犯罪,却缺乏耻辱之心;用道德来教化, 用礼乐制度来规范,百姓不但有了耻辱之心,而且可使百姓自觉纠正错误。”13、孔子举贤才思想( 1)如何选才?“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先有司,即
6、当政者应该率先垂范,赦小过,就是对人要宽容,孔子把举贤才 放在与这两个方面同等的位置上,可见他对人才问题的重视。( 2)贤才的标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也就是说要有宏大的政治抱负,要求人的品行兼优,要有一技之长。( 3)选拔贤才的途径“学而优则仕” 孔子主张从文化素养较高的人中间选拔国家官吏。 他反对商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 他主张 一个人应该先学习礼乐知识,然后再成为国家的官吏。14、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仁政”。( 1)孟子的“仁” :大体上本于孔子的“仁者,爱人” 。但是更强调人的道德自觉。孟子的仁政主张,就是 把这种仁爱之心推行到社会政治之中去,把根植于家庭内部的仁爱关系
7、推广于整个社会。所以,施仁政,就应该 从事亲开始,施仁政的目的,是推广和维护以仁爱为本的社会道德。( 2)施行仁政的条件:统治者能够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仁爱之心对待天下。15、荀子的礼治主张:第一,法后王。法后王的基本内容,就是全面恢复古代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恢复井田制度;在政治上恢复周代的分封制 度,在分封政体下面,建立天子、王公、诸侯、卿大夫各个等级构成的权力结构。第二,尚贤使能。贤能主要由两个方面的标准来确定: 一是道德标准,上能忠于君王,下能仁爱百姓; 二是个人的才能,即熟知国家内外政务,足堪重任。用人的原则: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 。第三,富国富民。富国与富民的关系:富民是富国
8、的前提,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因此,富国与富民是一致的。 富国富民的具体措施:首先,通过礼调节人的物欲。其次,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再次,通过薄税敛的政策,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16、“存天理,灭人欲”的本义与引伸义 二程提出的最著名的命题是“存天理,灭人欲 , ”。 “存天理,灭人欲”的本义,是用最高尚的封建道德原则去限制“私欲”横流,要求人们学习与实践道德原 则,不能无限制地发展私欲。 “存天理”由于是道德原则,故是人类所特有的, “私欲”如果无限制地发展,就与 禽兽无区别。 至于说 “灭人欲” 是反对被压迫人民求生存的要求, 这是这一命题的引申义和政治作用、 社会效果。17、
9、孟子的性善论:( 1)人性善:“人皆有不忍之心, ”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的总 和。不忍之心决定了人善的本性。这种善的本性又经常地支配人的行为。(2)人性善的根源:孟子认为不是来自人的后天习得,而是产生于先验的良知良能。 (3)人性论的基本内容:理和义,理和义的表形形式就是敬长和爱亲。18 、儒商: 所谓儒商概括地说就是“儒”和“商”的结合,是具有儒家伦理品格的商人的简称,或者说儒商 是把“儒”的伦理品格和“商”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经济活动主体。19、儒商的经营伦理观:( 1)儒商的信用原则儒商强调“信” 。不仅注重自己讲信誉,重信用,而且也提倡彼此之间的
10、相互信任。( 2)儒商的竞争伦理儒商主张要积极参与竞争,并通过竞争来求得自己的发展,但儒商在竞争的同时也注重“仁”与“和” 。( 3)儒商的义利观念儒商强调“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把道义作为取利的前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提倡“义然后 取”。20、宋明理学的特点: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其将“天理”引入儒, 并将“天理” 与“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21、汉武帝时,为什么会“独尊儒术”? 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故采纳董仲舒建议统一思想,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百家” 。核心是“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