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观后感.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721370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珠澳大桥观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创新改变生活,科技引领未来观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有感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棒的纪录片,虽然目前我只看了第一集。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设计时速为100公里。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一期计划于2017年完成,大桥投资超1000多亿元,约需8年建成。这座大桥采用的是“桥隧相接”的方式。对于桥梁的建设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连接桥和海底隧道的两个东西人工岛。然而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海底是一片巨大的淤泥,常规的人工造岛方式并不适用,于是工程人员想到了用圆钢筒固定住淤泥,并直接填土造岛。每个圆钢

2、筒直径22米,高40.5米至505米,重约500吨。负责生产这些巨型圆钢筒的是位于上海长兴岛的钢结构制造中心,然而工厂的卷板机和模具都无法用来生产如此巨大的圆钢筒。那么,如此巨大的圆钢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工程师们将圆钢筒分解成72个板单元,同时采用一个可以控制圆钢筒外型的钢结构支架作为内胆,采用焊接成型的工艺对板单元进行拼接。在生产圆钢筒的同时,海底隧道的生产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海底隧道采用“沉管”技术,首先要做的是沉管隧道的钢结构模板。德国工程师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一种快速完成拼接的模版方案能够帮助工程大大提高效率,确保模板在20分钟之内顺利就位,并采用焊接成型的工艺拼接而成。沉管的预制长度

3、是22.5米,高度是11.94米,宽度是37.95米,需要3400方混凝土在24小时内一次浇筑完成,然后养护3天,最后顶推出模。与此同时,有一项重要的实验在大连进行着。实验模拟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洋流对沉管隧道的运输与安装的影响。实验人员必须得到一组数据来告诉工程人员采用多大的钢缆才能够安全地牵引重大76000吨的沉管隧道。牵引沉管隧道的钢缆必须具备足够的力学强度,否则在洋流的作用下沉管隧道会发生很大的运动,可能会导致钢缆断裂,后果将不可设想。建造的大桥不仅要面对大风大浪,还有另外一种看不见危害氯盐。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块放在海边的混凝土试件经20多年的海水侵蚀,氯离子已经渗透到了钢筋的表

4、面,引起了钢筋的锈蚀,这对于一座设计使用寿命120年的大桥是个巨大的威胁。尽管如此,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一种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诞生了,它抵抗氯离子的能力比普通混凝土提高了数倍以上。决了氯盐的问题以后,工程师们还要找到一个最好的办法保护这座大桥不受地震的威胁,于是高阻尼橡胶的减震方案应运而生。港珠澳大桥总工期计划为八年,预计2017年建成通车。这是一座让我很期待的大桥。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项超级工程项目的缜密计划、周到安排以及工程人员、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材料成型技术以及材料力学性能贯穿了超级工程的始终,让我大开了眼界,使我对专业的学习充满了兴趣。作为科学技术的实践者,工程师永远走在了应用技术的最前沿,除了具备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还应该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敏锐的知觉。创新改变生活,科技引领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