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72226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 特征码 uComtapLVSAdATnCEKmd 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 内容摘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推动一 个民族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和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民族文化滋润心灵、陶 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本文就在实践中加强 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进行探讨,力图通过对比和实证的方 法说明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高效性,并提出了 在实践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展望思考。 关键词

2、大学生 民族精神 实践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第 2 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民族文 化中最核心、最精华的组成部分,是推动一个民族前进和发展 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大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 极为重要的任务,并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全过 程。高等教育承担着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必 须以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为己任,培养既有开放意识、世界 眼光,又有民族自尊和爱国精神的栋梁之才。本课题旨在从大 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出发,在实践中加强大 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本课题重点是在上海市各高校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

3、育实践经 验的基础上,探索提高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效的途径。结合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具体运用调查法、案例剖析法、个别访 谈和学生座谈法、教育活动全息观察法等方法开展研究。重点 研究如何从社会要求和各个层面的实际出发,探索加强民族精 神教育的有效途径,如何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优化人文环境,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为社会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近十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十六大报告对民 族精神作了精辟的界定;而自 1994 到 20XX 十年间党中央先后 第 3 页 发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

4、1994)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纲要 (20XX)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三个重要文件,将弘扬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 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文件对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作了深刻的 阐述,视之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并提升到民族 振兴的高度,为在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彻民族精神教育确定了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责任的要求 青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是青年的佼佼者,是国家的 栋梁之材,更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他们负有建设社会主义的伟 大历史使命,任重道远,是继往开来的一代,

5、也是中华民族精 神的弘扬者。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掌握扎实的科学 文化知识以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奋发向 上的精神风貌、高尚的品格和浓厚的爱国情感,而这一切又有 赖于学校教育。大学生处在人生转型期,因而高校加强民族精 神的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茁壮成长十分重要。 2、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全球化为人类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技术等的交流和互通创造 了条件。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在现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 封闭的情况下得到发展。但全球化并非一个自然过程,在全球 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到西方强势文化 第 4 页 的强烈冲击和破坏,民族国家的主

6、权被削弱,普遍遇到了文化 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危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交流的频繁, 各种不同思想文化的矛盾和冲突相对激烈,这不仅对我们的民 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冲击,而且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 会造成他们思想上的迷茫和混乱。因此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激励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立志报效祖国无疑是有益的。 3、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条件。高校是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和

7、传播者, 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民族精神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因而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尤显重要。 4、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克服市场经济负效应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却引起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经济交往中的原则反 映到社会生活中来,导致人们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价值观 念上发生严重倾斜,这必然会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使得 少数大学生出现了“精神贫困”现象,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 视。因此,高校要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 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把国家和 第 5 页 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

8、重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的义利 观;培养他们发愤图强、艰苦创业的精神,惟有如此才能有效 地克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负效应,并形成生气勃勃的、健康的 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校园规范。 (二) “以爱国成才”为主旋律的民族精神教育实践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因而民族精神应当是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在实践中产 生,同时又是在实践中发展的。要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必须把教育融入实践中,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 民族精神,增强、升华民族情感。 1、以理论学习构筑大学生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得以生存、繁衍、延续、发展和壮 大的命脉所在,是我们民族的主心骨

9、。大学作为国民教育的重 要环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全面贯彻这一精 神。在大学众多的课程中, “两课”无疑要承担起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的重任,这是“两课”的性质和定位所决定的。在“两 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 确对待历史文化传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党的 优良传统和作风,将个人利益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改变祖国的落后面 貌和实现民族的全面复兴视作自己的神圣职责,自觉克服资产 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在各种思想文化激荡中使民族精神发扬 第 6 页 光大。 上海各高校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10、想“进 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在“两课” 改革和建设中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尤其是为了能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使大学生达到知、信、行的 统一, “两课”教师们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结构的调 整、教材的编写、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的改进以及第一课堂与 第二课堂的结合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充实了民族精神 教育的内容。我校等高校在“两课”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普遍采用多媒体设备,同时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将理论发展的 最新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得民族精神教育常讲常新。 上海各高校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尤其是党员学生学习和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

11、第二课堂建设加强大学生的民族 精神教育,形成了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生动局面。 各高校于 1995 年后,相继成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目前各 高校学生邓研会、 “三个代表”研究会等学习型社团有 260 余个, 会员总人数超过 3 万。大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理论社团,学习 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以先进文化构筑自己的精神支柱、树立崇高的价值观, 从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例如我校历史系就开展了让同学们 走上讲坛,为大家上时事政策课的“时事论坛”活动,这种新颖 的活动方式使得同学通过“自学自讲”锻炼了自身的理论学习 第 7 页 能力,提高了自身政治素养

12、,真正做到了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受到很多同学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主题教育是有效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方法,在大学生中广泛 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是在全社会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各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贯彻 落实十六大精神的实际举措,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民对自己国家和 民族最深刻的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发挥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的作用,依托各种教育基地,以各种节日、重大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为契机,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大学 生广泛参与。特别是要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好,使大 学生在自觉参与中了解、

13、熟悉、感受民族精神,理解、接受和 认同民族精神,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诚实守信也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上海 各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我校一方面 在本科生中倡导“诚实履历” ,做到个人履历不掺假、不掺水, 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另一方面,在研究生中开 展了学术道德大讨论,从规范学术道德、拒绝学术腐败入手, 要求研究生“欲求学问,先学做人” ,在新世纪新的育人环境下, 强化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2、以实践活动体验升华民族精神 第 8 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 需要高校德

14、育工作者长期潜心地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大学生 长期主动地参与配合,以做到主导教育与自身塑造的有机结合。 上海高校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实践需求,如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征文活动、辩论赛,组织深受大学生欢迎 的高水平的人文讲坛和科学讲座,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 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各种下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 先进的厂矿、企业、农村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使大学生在 实践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强民族精神。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大学生人文艺术修养的重要渠 道。上海市教育党委和市教委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 经整整十年。十年来,上海各类艺术团体纷纷进入大学校园, 使大学

15、生能够欣赏到民族的高雅艺术,这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 素养、艺术情操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让大学生在艺 术欣赏的过程中培养了民族自豪感。此外,各高校的艺术团体、 学生社团立足于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需求,开展了 缤纷妍丽的艺术活动,成为全市高雅艺术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从书本和纯理论转向活动和实践,从课堂 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每年暑假,高举 “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团”大旗的学生们纷纷走向社会, 走向“老、少、边”地区,把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与实践“三个 第 9 页 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胸怀祖国、服务 社会的壮志豪情。我校大学生们通

16、过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 经风雨、见世面,开展了诸如民工子弟作文比赛、 “快乐助苗” 及社区夏令营等各种活动,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意志与能力方面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此过程中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培养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未来的竞争,是国民的竞争,是文化创造力的竞争。培育和弘 扬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而是高校德育 中一项长远而持久的任务。高校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机会加强对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应该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激发大学生的 民族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 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高校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创造有 利的

17、氛围,整合、开发校内外德育资源,拓宽民族精神教育途 径,从而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时刻受到民族精 神的熏陶与感染。 (一)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德育资源 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民族精神教育在培养学生综 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民族精神教育放到学校教育的重 要位置,不仅要抓好第一课堂教学中的民族精神教育,也要重 视在第二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民族精神教育。把第二 第 10 页 课堂与第一课堂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统筹安排。把第二课 堂建设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计划中,以强化民族精神教 育的内在连续性和外在广延性,同时重视施教对象的层次性, 把握好政治理论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

18、相关性和导向性,调动 学生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要加强对第二课堂 建设的领导,提供必需的设备、场地等,选派社会实践经验丰 富、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聘请专 家学者担任顾问和导师,甚至亲自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积极 营造全校都关心支持第二课堂民族精神教育的环境。 (二)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使传统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开放的现代意识、全球意识相结合, 进而使民族精神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及改 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中得以升华和发展。加强民族精神 教育必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而必须把民族精神教

19、育推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培养大 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增强他们勇于开 拓、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以及为国、为民、为社会主义而 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向心力、内聚力。 (三)重视师资培训,加强校际交流 学生对优秀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以及良好品行和学风的形成, 都有赖于教师的教育和培养。要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首先 第 11 页 必须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言行 举止要体现我们民族的良好素养。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和对祖 国、对民族的热爱去感染学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甚至终身的 影响。教师也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这也要 求

20、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再教育。 综合性大学在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师资力量雄厚,而一些理工科 大学迫切需要人文学科方面的师资资源,应加强大学间的校际 交流和相互支持。 (四)与媒体携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民族精神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社会的责任。因此,正 确的舆论导向对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政府 和社团都有责任和义务给予支持和保障。现代社会,媒体的导 向作用对大众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青少年在其世界观的形成 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新闻媒体的影响。因此,在学校大力进行民 族精神教育的同时,政府也要提倡新闻媒体发挥自身传播优势, 在全社会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同时争取新闻媒体 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教育和活动,及时把活动的成果报道出去, 提高学生自觉教育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网络的出现,消除了人类跨地域沟通的“时滞” ,拓展了人类的 交往空间。对于培育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来说,这既是一种巨 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条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的新渠道,比如 可以建立高质量、大容量、有着强吸引力的“民族精神教育网 第 12 页 站” 、 “民族精神论坛” ,抢夺网络制高点,通过设立各类型的主 题,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网站的各类讨论中培育民族精神、弘扬 民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