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课程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724773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试技术课程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测试技术课程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测试技术课程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测试技术课程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测试技术课程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试技术课程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试技术课程建设规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测试技术课程建设规划测试技术是我校汽车工程学院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该课程早日建成精品课程,现拟定建设规划如下:1、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与设计原则1.1 建设思路在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资源承载丰富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方式兼顾按资源存储类型和课程知识点进行资源整理与归类。根据教育部新的精神和要求,从测试技术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与对人才培养需求出发,课程内容着重讲解测试技术及信号分析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并兼顾传感器及测试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重点介绍汽车传感器知识,力求以有

2、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1.2 建设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服务性原则。遵循认知学原理,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编写针对性教材,方便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最优化原则。对教学方式、实物与多媒体教学工具合理选择,使其做到最佳组合;课程媒体的完整性。通过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课程教学媒体。1.3 建设目标在未来3年内,进一步对测试技术的课程目标进行优化。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建设方面,适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进一步拓宽本课程的适应面。进一步开放实训

3、室,结合提升教师、学生操作能力、科研能力的实际课题开展活动。完善并发展课堂行为引导教学法和项目式教学方法,推行自行设计、自助实训的教学方法,建设一个“测试技术及应用”的学生业余爱好制作实训室。同时,努力创建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高水平课程教学梯队,积极开展课程研究。在现有的课程资源基础上,将各种电子资源上网,包括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习题答案、教学软件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并初步实现网上单元测试、网上考试。2、课程教学设计2.1 教学需求分析2.1.1 外部需求测试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是科学的基础,所有的检测、控制、生产、加工都离不开对相关量的测量、试验。先进的测试技术以成为经济高

4、度发展和科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测试技术是我们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也是我们从事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有力手段。本课程是汽车工程学院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建设的水平和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为依据,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力求把本课程建设成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相适应的优秀课程。2.1.2 内部需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能胜任测试系统构建、测试结果分析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本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授课对象为大3学生,在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系统学习过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电工学,

5、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系统测试设计思想,给予学生 “实务”能力,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具备信号分析的基础知识。该课程较注重实作和技能的培养,也注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2.2 教学目标分析本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实践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测试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传感器及信号调理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初步具备信号分析及系统特性分析的能力。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1、测试系统基本概念,掌握测试系统中的基本构成,初步建立系统测试的概念;2、了解常用传感器、信号调理、数字信号处理的种类、构成及特点

6、;3、掌握测试系统中机械、传感检测、动力、控制等基本结构要素的技术特点,掌握典型装置的频响特性和分析方法;4、掌握信号频谱、相关分析、功率谱的含义及分析方法;5、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6、了解常见物理的测试方法。2.3 教学内容分析具体见附录1教学大纲(56学时)和附录2教学大纲(40学时)。2.4 教学活动设计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将采取以下方式:2.4.1改革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围绕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同时,必须随时根据学科发展、培养 目标、社会需求的变化,充实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要

7、求,本着“厚基础、重应用”的教学改革原则,在不忽视基础理论经典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将生产实践中比较重要的测试项目(如振动参数测试、功率测试、汽车故障诊断等)形成系统内容加以重点介绍,使学生对基础测试理论及典型参数测试系统、测试方法的掌握齐头并进。重点放于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多运用与汽车相关实例,提高学生兴趣。对传感器和信号分析部分,尽量采用实物模型教学的方法。为此,选用汽车上常用传感器带到课堂上,在讲解传感器原理的同时,现场演示传感器是如何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电量和测试信号。用课后的趣味实验来代替因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和背景而显得抽象和枯燥的习题,并可解决实验设备有限和实验学时数限制的问题。2.

8、4.2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教材本身的设计是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所以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仍将以教材为主线,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以及网络功能,增加信息的传授量。通过视觉、听觉和感觉的综合刺激过程催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以更快的速度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在普通答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和学生的交流,扩展师生交流渠道,做到让学生能及时提问,及时解惑。2.4.3上好第一堂课从教学经验来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第一节课非常关键。第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本课程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9、。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以一个简单的低通滤波器特性的测试为例,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方式依次介绍人工测试的过程,用第二代自动测试系统进行测试的过程,到用虚拟仪器测试的过程,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为什么要采用自动测试系统以及第二代测试系统和第三代测试系统的区别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演示一些用LabView开发的仪器面板,让学生对虚拟仪器有个初步的概念,了解虚拟仪器和传统仪器的区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2.4.4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思想从知识传授型向培养能力型转变。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

10、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采取“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首先通过工程实例使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有强烈的兴趣。在讲解每一章节内容之前都让学生明确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目标,以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其次,给学生产生问题的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上多布置思考题,带着学生一起思考;最后,要注重能力培养,对于疑难问题不仅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维、获得正确答案,更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开拓新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2.4.5应用科学、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运用先进的软件及设计方法和手段,如

11、MATLAB、LabView、计算机仿真等,将实践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行两大教学改革,一是由传统的“粉笔 + 黑板”教学模式改革为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加了课堂与课外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二是由单纯教师讲授的传统方式改革为导学式教学,在压缩学时的情况下,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全校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了带头作用。通过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4.6改变考核方式在以往的教学偏重于知识素

12、质的培养,考核的方式是考试+平时作业+实验,其中考试占大部分(80%),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不够。我们尝试这对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个环节。事先布置几道分析设计的题目,让学生课下准备,考核的时候让学生抽取其中的一道,采用答辩的形式,称述自己的思路,看法。这样虽然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但能够促进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检索、互联网查询等先进手段和渠道获得最新的知识和信息。相对更深入地理解测试技术,也会以后拟进行测试技术课程设计打下了好的基础。3 资源建设规划3.1电子教案组织与编写电子教案包含内容:班级、课时、课题名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工具选取,课外作业及课堂教学安排。

13、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安排,细化教学步骤,选取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媒体。排版与优化。参见附录3 3.2 PPT设计与制作在充分了解国内各高校先有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多媒体教案。以自编的多媒体教案为主,书本教材为辅的形式,用计算机多媒体来丰富课程内容和表达形式,将课程组成员接触过的科研项目和工程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现身说法,使从未接触过工程实际的学生能够建立工业测量与应用的整体概念。3.3 实践环节的建设根据课程重点内容,依托传感器综合实验仪、振动综合实验台,组织实验。参见附录4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课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首先提出项目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使学

14、生掌握必备知识和拓展知识的目的,另外,除课堂教学外,还要通过布置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组织信息技能大赛等活动,将课程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为使学生及早接受科研训练,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拟进行课程设计的构想,具体的举措是让学生直接参与课题研究、课题实验,并将其中的一些研究环节定为学生课程设计题目,可以让5、6个学生一组共同完成。由于课题的需要, 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学习了多种基础理论、试验设计、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等知识,初步学会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3.4 教学录像的拍摄计划增加教学录像的拍摄,包括课堂实录和实操

15、录像。3.5 教材建设拟依托机械出版社,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测试技术教材,预计2016年1月前完成初稿。4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4.1 课程目标的优化建设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传感器应用能力、检测系统的分析和调试能力、自动检测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等可迁移的关键能力等。建设措施:建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将对应的工程实践案例嵌入到教学体系中,将项目分解若干子任务,开发项目教学型课程;成立课程团队,实行项目负责制进行课程体系重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形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课程

16、较注重实作和技能的培养,也注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实训基地。4.2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更新建设目标: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方面的内容,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以系统功能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课程结构。建设措施:建立突出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将测试技术的课程按下列三个标准来建设。课程类型建设标准:把该课程按问题中心型、训练中心型、项目中心型和体验中心型分类建设。课程内容建设标准:专业课程内容建设按理论适度性、内容先进性、应用系统性、实践指导性进

17、行。将企业标准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课程考核标准:改革课程考核方法,采取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课堂考核与实验成绩相结合;学生之间他评、自评互评相结合。考核学生能力,综合评价学生。4.3 课程考核方式与考试内容的改革建设目标:建立以体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按课程模块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在此基础上,通过考核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符合职业标准要求,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提高。建设措施:考核方式采取了平时与终考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技能与态度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自评与互评

18、相结合,考核内容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4.4 师资队伍建设建设目标: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引进高水平素质的优秀人才,不断壮大师资队伍,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建设措施:针对不同的师资来源,制定各有侧重的上岗实习培养计划,但所有新教师都必须完成一年的上岗实习任务。上岗实习过程主要有四项内容:学做“先生”;先做“学生”;争做“能手”;要做“专家”。要求每学期由系里安排不少于任课教师20%的听课与观摩活动,分别有教研室级、系级和学院级。观摩课强调“三新一好”,即课程内容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手段新,“一好”就是质量要

19、好。每学期教学法活动中,大家进行进行专业技术或教学方式教法的交流,并邀请其他课程老师,开展互学、互动活动。4.5 实验室建设建设目标:根据“优化资源,调整结构,完善功能,提高水平”的原则,整合实验资源,避免了设备与实验室的闲置浪费,为学生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提供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措施: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从建立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学生实验守则及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入手,在实验过程各个环节对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学生等不同层面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在实验教学中推进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模拟化和网络化,积极开展多媒体实验教学、模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网上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建设好的体育教育专业综合实验室和大学生体制测试平台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