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2017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三))—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725583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油工程》2017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三))—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采油工程》2017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三))—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采油工程》2017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三))—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采油工程》2017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三))—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采油工程》2017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三))—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油工程》2017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三))—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油工程》2017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三))—实验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采油工程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学习中心:-提交时间:2017 年 - 月 - 日实验名称垂直管流实验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提交形式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观察垂直井筒中出现的各种流型,掌握流型判别方法; (2)验证垂直井筒多相管流压力分布计算模型; (3)了解自喷及气举采油的举升原理。 二、实验原理在许多情况下,当油井的井口压力高于原油饱和压力时,井筒内流动着的是单相液体。当自喷井的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则整个油管内部都是气-液两相流动。油井生产系统的总压降大部分是用来克服混合物在油管中流动时的重力和摩擦损失,只有当气液

2、两相的流速很高时(如环雾流型),才考虑动能损失。在垂直井筒中,井底压力大部分消耗在克服液柱重力上。在水平井水平段,重力损失也可以忽略。所以,总压降的通式为: 式中:重力压降;摩擦压降;加速压降。在流动过程中,混合物密度和摩擦力随着气-液体积比、流速及混合物流型而变化。油井中可能出现的流型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除某些高产量凝析气井和含水气井外,一般油井都不会出现环流和雾流。 本实验以空气和水作为实验介质,用阀门控制井筒中的气、水比例并通过仪表测取相应的流量和压力数据,同时可以从透明的有机玻璃管中观察相应的流型。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仪器与设备:自喷井模拟器,空气压缩机,

3、离心泵,秒表等;实验介质:空气,水。4、 实验步骤1. 检查自喷井模拟器的阀门开关状态,保证所有阀门都关闭,检查稳压罐的液位(3/4液位);2. 打开空气压缩机及供气阀门;3. 打开离心泵向系统供液;4. 打开液路总阀,向稳压罐中供液,控制稳压罐减压阀,保证罐内压力不超过0.12MPa ;5. 待液面达到罐体3/4高度,关闭液路总阀,轻轻打开气路总阀和气路旁通阀,向实验管路供气,保证气路压力不大于0.5MPa ,稳压罐压力约为0.8MPa;6. 轻轻打开液路旁通阀,向系统供液,待液面上升至井口时,可以改变气液阀门的相对大小,观察井筒中出现的各种流型;7. 慢慢打开液路测试阀门和气路测试阀门,然

4、后关闭气路旁通阀和液路旁通阀,调节到所需流型,待流型稳定后开始测量;8. 按下流量积算仪清零按钮,同时启动秒表计时,观察井底流压和气体浮子流量计的示数。当计时到10秒时,记录井底流压、气体流量、液体累计流量和所用时间;9. 改变不同的气液流量,重复步骤7到8记录数据,一般取5组段塞流和5组泡流数据点。10. 打开气、液旁通阀,再关闭测试阀,关闭离心泵和空压机,清理实验装置,实验结束。五、实验报告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1.简述垂直井筒中各种流型的特征;答:(1)纯液流:当井筒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产液呈单相液流。(2)泡流: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主要影响混合物的密度,对摩擦

5、阻力的影响不大;滑脱效应比较严重。(3)段塞流:气体呈分散相,液体呈连续相;一段气一段液交替出现;气体膨胀能得到较好的利用;滑脱损失变小,摩擦损失变大。(4)环流:气液两相都是连续相;气体举油作用主要是靠摩擦携带;滑脱损失变小,摩擦损失变大。(5)雾流:气体是连续相,液体是分散相;气体以很高的速度携带液滴喷出井口;气、液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很小;气相是整个流动的控制因素。2.用奥齐思泽斯基方法判断各实验数据点所属的流型并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相对比,至少列出一个实验点的判别过程。原始数据记录表序号流型10.0590.0050.080800.1110泡流20.0580.0050.081800.1010

6、泡流30.0580.0050.081800.1010泡流40.0580.0050.082900.1110泡流50.0570.0050.081900.1110段塞流60.0340.0030.0834400.2310段塞流70.0330.0030.0804600.2310段塞流80.0330.0030.0804800.2410段塞流90.0320.0030.0825000.2410段塞流100.0310.0030.0805300.2510段塞流110.0300.0030.0805700.2510段塞流以第6组数据为例:取=0.13=0.13则由此可推出: ,根据流型判别方法(奥齐思泽斯基方法)计算第6组数据属于段塞流,实验观察现象也为段塞流,验证流型判别方法(奥齐思泽斯基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