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729632 上传时间:2020-07-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摘要:由利率管制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国家利率制度的必然演化之路,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实质性改革的攻坚阶段。如何稳步推进今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本文首先对利率市场化理论的提出做出简要的论述,然后介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思路与进程,之后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金融改革 问题 对策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质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利率定价机制由政

2、府或货币当局管制向市场决定的转变过程,是一个利率体制和利率决定机制变迁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化,整个利率体系由借贷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的比例越来越多,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直接干预的成分越来越小。从范围过程来看,即是从部分利率市场化向全部利率市场化过渡的过程;从程度过程来看,即是从较低程度的利率市场化向较高程度的利率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从阶段过程来看,完整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包括利率市场化准备、利率市场化进展和利率市场化成熟三个阶段。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利率市场化从时间上观察,在短期内利率可能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但从长期来看,其变动由市场货币供求决定。同时,利率市场化又是一种状态,是一

3、种金融生态的可持续状态,在理论上是指利率能否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其衡量标志主要是金融机构有没有确定利率的自主权;作为其阶段性目标,利率调整频度以及浮动幅度,也是衡量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指标,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资金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二、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一)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西方国家大多出现了政府放松利率管制,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更多地由市场决定的利率市场化趋势,形成了一股国际范围的利率市场化倾向。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金融杠杆,利率自由化的步伐明

4、显加快。在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实施产生了不同的效应,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率管理体制,都朝着国家管理日益放松、市场自由决定的范围和程度日益加深、利率日益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二)利率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利率是最重要的货币资金价格,建立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金融宏观调控逐步由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疏通货币政策市场化传导机制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利率自由化以后会大大地提高实际利率水平与货币的真实收益率,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微观经

5、济基础缺乏从银行方面来说,我国银行并没有成为金融市场上真正的主体,与之相关的金融交易机制尚未充分实现市场化,银行仍然要被迫进行政府指定的政策性融资,同时银行本身的经营理念也没有彻底转变,内控机制和管理机构不健全,离建立现代商业银行机制还有相当距离。从企业方面看,国有企业是我国整个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使用者,但是国有企业改革末取得更大的进展,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管理机制不规范,行为未完全市场化,从而使利率发挥不出应有的调控作用。因此,市场微观机制的不健全,交易主体的不规范,不仅使利率市场化的功效难以发挥,而且还加大了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二)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监管机

6、制不健全市场利率是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均衡利率,其形成的基本前提是具有一个充分竞争、交易活跃、结构合理、信息通畅的金融市场。而我国金融市场建立时间不长,发展尚不成熟。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重点是合规性监管而不是风险性监管,不能确保利率水平不出现大幅波动;监管标准、方式等也不能确保金融机构之间有序竞争,现行监管体制无法适应利率市场化规范化的金融监管需求。(三)缺乏利率的价格传导机制缺乏利率的价格传导机制,难以发挥利率的价格杠杆作用。我国的金融体系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对整个金融市场有很大的影响,但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由中央银行掌控,同时我国

7、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金融市场被人为分割,资金不能在整个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价格信号的传导渠道被阻断。因此,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市场的反应并不敏感,利率的价格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要求利率传导渠道顺畅,要求市场对利率要有高度的弹性和敏感性,不然难以通过利率的变化影响社会资金流向,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也难以发挥。(四)利率种类单一,缺乏基准利率基准利率缺失,是阻碍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因素。在我国,银行存款利率一直发挥着基准利率作用,这种状况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基准利率应具备风险度低、影响面广和市场透明度高的综合特征,它应该在市场上通过公开、连

8、续、广泛、集合的竞争性定价活动来确定,但在任何情况下,银行存款利率都不可能满足这个要求。另外,从利率的期限结构角度看,基准利率必须具备期限结构,以反映资金从短期到长期的供求态势,而银行存款利率不可能形成这种期限结构。此外,理论上最适合作基准利率的应该是无风险的国债利率,因为有国家信用作担保,国债的利息收益可以被视为无风险收益,然而我国目前利率种类单一,主要表现为国债利率品种不全,企业债利率几乎为空白,从而造成基准利率的缺失。这些缺陷是制约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五)企业对利率缺乏敏感性作为我国整个经济的主体和我国银行信贷资金主要使用者的国有企业改革未取得更大进展,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

9、立,企业管理机制不规范,行为未完全市场化,利率发挥不出应有的调控作用;而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偏低,经济合同和信贷约束淡化,使利率的约束性失效。企业对利率不敏感,诚信意识淡薄,已成为利率市场化的现实障碍。四、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政策建议(一)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调控能力中央银行作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监管当局,其责任是相当重要的,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改变央行原有不适应利率市场化要求的地方:1、加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央银行要有能力对市场利率进行间接调控和正确引导。这要求中央银行自身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做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去调控市场利率。但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性不强,在

10、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及有关部门,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还未真正拥有利率的制订权和调整权,宏观调控手段的间接化还未充分实现,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在这种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放开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因此,现实的选择是:必须分离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天然”联系,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2、增加央行调控利率的经济手段央行要有策略地采用市场的方法,使得经济主体能够根据央行的意图迅速做出反应,进而形成真正的市场利率。这里主要是要尽快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基准利率。关于基准利率的选择,要以广泛性、影响性、窗口性以及可控性这几个原则作为基准。(二)加快金融市场

11、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为利率自由化改革奠定基础。在市场交易规模小、参与对象范围窄、市场割裂等条件下,利率很难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为了利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行,需要建立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1、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对于货币市场而言,不仅要扩大市场的规模,放宽准入限制,而且要增加货币市场的种类。货币市场的构架是以银行间同业市场为核心,债券市场、票据市场为基础,若干平等的专业性市场为补充的多个货币子市场梯次发展的分层次的市场体系。在培育货币市场中,要完善同业拆借市场结构,培育发展规范商业票据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外汇市场、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存放款市场,形成多元化的货币

12、市场体系,提高货币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的导向作用。1)要完善同业拆借市场结构。2)要培育发展规范商业票据市场,加快推广商业信用票据。3)要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提高央行对货币市场监管和调控的效率。4)要开发新的金融品种,活跃货币市场。2、活跃资本市场对于资本市场,主要是要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正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展,这有利于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且使金融资产多样化,从而扩大利率的作用范围。3完善金融监管在金融市场得到完善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做好金融监管的工作,我国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银行监管在近年有了较大改善,但相对于现代市场化利率体制,我国银行监督制度还相当

13、不完备。因此,要做好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三)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从上面的分析,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2、完善稽核检查制度3、加快金融工具的开发和研究五、结语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的基本标志之一。我国金融业正经历着利率市场化的微观消化过程,许多矛盾和扭曲正在影响着这一改革的质量和下一步抉择。我国金融体制的既有框架容纳了现行的我国的利率体系、利率政策和利率水平决定机制,也决定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必然经历的路径以及所能达到的最终效果,而利率制度

14、的效率则最终决定了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创造条件、沿渐进路径从边际调整中有序推进、尽早防范后利率市场化问题无疑是利率体制改革目前最重要也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三项工作。参考文献1黄宪,王静然,王栋.中国利率政策效果分析.经济评论,2000第2期.2朱广德.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重庆金融,2003第1期3谢平.我国近年利率政策的效果分析.金融研究,2003第5期.4王廷科.利率市场化效应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策略.财贸经济,2003第9期5宋京.我国利率自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及战略选择.当代经济研究2004第4期6温彬.我国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第11期7李大江,郭磊,刘红.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2004年12期8杨娜.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金融在线,2006年0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