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733037 上传时间:2020-07-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王崧舟诗意语文读后感打开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王老师幽默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语文教育的热爱之情令人叹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王老师对文本的孜孜不倦的深刻钻研。 在诗意语文一书中,曾亲聆王老师枫桥夜泊的教学。这首诗我教过起码四五遍,但是总感觉没有进步,仅停留在对诗意的理解层面,无法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王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已经让我深深折服,再特意找来枫桥夜泊的课堂实录学习,再一次感到了强烈的震撼。王老师从涛声依旧歌词入手引出钟声,写到200多年前清朝王士祯、500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800多年前宋朝有位诗人陆游一直到1200多年前的张继都写过这样的钟声。寒山寺的钟声从一千多年前传来,穿越时

2、空,撞击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听课者的心灵。的确,诗意的语文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上,王老师几句简单的点评,一段抒情的过渡语、一首补充阅读的小诗,一张总理日程表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那阅读的广泛,知识面的宽广,因此而积累的深厚底蕴。这决不是靠突击一两个晚上搜集一些资料所能达到的境地。王老师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言: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是啊,诗意的语文需要教师平和的心态和神圣的使命感。不为短期的效应,不为眼前的功利,为了花草树木整个的一生长远考虑,像春雨润物无声,奠定扎实的根基,让小苗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王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他们陶醉在学习中,语文学习成了他们内在的需要和生活的一部分。王老师也是幸福的,因为他自己也这样感叹:“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激情,是语文唤醒我沉睡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语文而精彩!”孩童如花,而作为教学工作者,如果把自己从事的事业当作“倾听花开的声音”这样一件充满诗意的事情来做,那他的人生必定充满快乐和收获。一直以来,在追寻这样的一个梦。虽然觉得有些迷茫,有些遥远,但始终不离不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