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梦中心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5736225 上传时间:2020-07-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粱梦中心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粱梦中心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粱梦中心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粱梦中心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粱梦中心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粱梦中心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粱梦中心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黄粱梦中心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十五”之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提高我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发展水平夯实了良好的基石,因此,“十五”期间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继续巩固、应用和发展“十五”成果的同时,将以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与运用为重点,把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作为面向新世纪改革和发展的着力点,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中心,以“创建、发展、服务”为重点,以“十一五”课题研

2、究为先导,充分利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优势,树立新理念,立足新课标,建构新课堂,形成新特色,求真务实,紧抓机遇,为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再发展、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质量的再提高而努力。二、发展目标:1、拓展与学科整合研究的深度,在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中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学习与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模式、新的教育评价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2、建立一支具有时代特色的熟悉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教师队伍,积极争取省级课题研究的任务,目标70%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参与市以上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水平。3、高标准、高效率、高品位地建设一流的现代教育设施设备,建设一个

3、庞大的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教学资源库,为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在新的学习环境下,能进行自主、协作、交流学习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三、背景与现状:在新的形势下,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21世纪的新型人才,探索一条我校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育人模式,是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校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为了更好地落实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近年来,我们找准突破口,坚持“分步实施,重点建设,同步发展”的思路,加大了教育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步伐。(一)硬件发展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

4、段多媒体进课堂。2010年率先在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发挥了常规媒体的优势,优化了课堂结构。该阶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系统工程建设。电子备课室、语音室等全面开放。同时还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可以说,这阶段是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和应用的基础阶段。第三阶段信息化网络建设。该阶段我们主要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发展策略。我们为各个办公室添置了电脑,完成了全校网络整体铺设,初步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并通过光纤接入了英特网,各办公室都能实行高速上网。学校网络管理中心已建成,并有固定IP,现在她正在不断发展成长,逐步成为了学校形象展示、信息对

5、外发布与学术研究交流的平台。此阶段,真正使我们开始步入了信息飞速发展的轨道。(二)资源建设已初见成效近几年,我们相继投入近十万元用于加强资源库建设,基本实现了“三步曲”的发展战略。第一步,购置一批优秀教学软件,供一般教师课堂教学和研制开发参考使用;第二步,学校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在信息技术中心组成员的配合下研制多媒体课件,通过竞赛激励和推广使用等途径树立典型,形成良好氛围;第三步,有计划地系统地培训学科教师,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又有技术的教师独立开发多媒体课件。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信息技术工作进入全面普及和应用的阶段。目前,我校大部分教师已经具备基本的制作能力,在自己承担的各类公开课中使用的课件

6、大部分为自制。(三)研究与运用已渐显优势进一步抓好现代技术教育普及工作,积极开展好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近年来,我们以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为龙头,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组的示范导向功能,鼓励教师合理适时、适度地使用现代技术教育媒体,发挥媒体优势,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除每学期开展两次性的“现代技术教学示范日”活动之外,还要求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其他教师每月至少上2节现代技术教学课,并形成常规。同时要求课后开展评课活动,让全体教师在评课中去学习别人优点,弥补自己不足。通过不同层面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研

7、究水平向多纬度、深层次地发展。(四)问题与思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拓进取力度还不够;部分硬件设施设备还没到位,“等”和“靠”的现象露有迹象;教学资源建设缺乏均衡性且资源运用“泛”“滥”,优化不够;学校教师技术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还没有真正在广大师生中普及,等等诸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觉得加大投入、优化建设、完善设施、加快发展在学校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任重道远。四、计划与策略为了更好地落实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拟订以下策略与措施:(一)组织与领导: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

8、分管校长和教务副主任任副组长,教研组长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具体如下:组 长:张志琦 主持全面工作,硬件建设,负责指导与督查。副组长:刘畅 统筹与协调,分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负责指导与督查。具体抓好现代教育技术计划与总结、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校园网建设等各项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 员:全体课题组教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 实施与落实现代教育技术的各项工作。 (二)基本原則:示范性与实效性统一的原则;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协调发展原则;点面结合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共性与个性同步发展的的原则。(三)策略与措施第一阶段:思想认识再深化阶段1、加强领导,成立工作领导

9、小组。负责拟定发展计划、审定项目,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工作。2、加强培训,抓好队伍建设。真正把提高教师信息化综合素质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学校主要工作日程。加大校本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围绕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制订培训计划并积极落实,并让教师尝试在本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从应用层面转向整合阶段。积极备战江苏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考核。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研讨、观摩、评比等活动提升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水平,扎扎实实上好信息技术课,抓好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辅导。第二阶段:硬件再建设再优化阶段1、加快硬件设施的到位。对缺额设备争取一步到位,并于新学期投

10、入使用。2、做好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安装与培训工作,现在已经做好平台的订购工作,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整合研究。3、进一步做好电子教材的建设与运用研究,全面进入最后审定工作, “以建促研”“以研促建”,使电子教材步入研究与普及运用的良性循环。4、积极酝酿与构思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目标在今年9月后实施完成。5、关于经费来源:自筹、政府与教育局拨款、商家预支三方结合第三阶段:研究与运用可持续发展阶段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效益探索新路加强过程管理,优化科研管理机制,加强课题管理的力度。我们将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实证性研究,使现代技术教育科研工作真正成为深化教学改革、全

11、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在“十一五”课题的全面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求教师全员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突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最优化,深化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时注重资料的积累,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2、强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研究,提高实施水平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借课程改革的契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扩大电子教材的研究运用领域,使100%的教师和适龄学生能熟练运用电子教材,探索新型的既能发挥

12、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结构。争取有更多的教学设计与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3、分利用网络资源,为丰富教育资源尽力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建设是开展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基本保障,必须加强资源的设计、开发、推广、管理等环节的工作,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继续加大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力度,。鼓励所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现代教育技术骨干人人建立个人网站,同时进一步科学规划、完善改进学校网站、教技专题网站、课题管理网站和教科研等条线网站。4、加强校园文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自觉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有社会责任感和能力较强的现代人。五、发展展望:我们的重点将放在校园网的建设上,以校园网络为依托,逐步建立数字化文档、网络化备课平台、教与学平台、学科资源库;在人事、教师、学生学籍、学生成绩、固定资产、工资财务等方面也将尝试网络化管理。积极创建各种形式的学习、生活社区,互动整合学生、教师以及其他社会资源,构建起开放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之下,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让教育信息化凸现为新的办学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