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本核算做账实操文库成本实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实例以阳光家园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由5栋18层住宅楼及配套设施组成,施工周期为24个月。下面对该项目的成本进行详细核算。一、直接成本核算(一)人工成本劳务人员薪酬:施工过程中涉及多种工种,包括钢筋工、木工、泥瓦工、水电工等。根据市场行情及合同约定,各工种月平均工资如下:钢筋工6000元/人,木工5500元/人,泥瓦工5000元/人,水电工6500元/人。施工高峰期各工种人数分别为:钢筋工80人,木工100人,泥瓦工120人,水电工50人。平均每月用工人数按高峰期人数的80%计算。每月钢筋工薪酬=6000元
2、/人X80人X80%=384,000元每月木工薪酬=5500元/人X100人X80%=440,000元每月泥瓦工薪酬=5000元/人X120人X80%=480,000元每月水电工薪酬二6500元/人X50人X80%=260,000元每月劳务人员薪酬总计=384,000元+440,000元+480,000元+260,000元=1,564,000元管理人员工资:项目管理团队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检员等,共20人,人均月工资8000元。每月管理人员工资=8000元/人X20人=160,000元人工成本总计:每月人工成本=1,564,000元+160,000元=1,724,000元整个施
3、工周期(24个月)人工成本=1,724,000元24=41,376,000元(二)材料成本主要材料采购费用钢材:项目共需钢材3000吨,每吨采购价为4500元。钢材采购成本=3000吨4500元/吨=13,500,000元水泥:预计使用水泥8000吨,每吨价格为400元。水泥采购成本=8000吨X400元/吨=3,200,000元砂、石等骨料:砂用量15,000立方米,每立方米价格120元;石子用量20,000立方米,每立方米价格150元。骨料采购成本=(15,000立方米X120元/立方米)+(20,000立方米X150元/立方米)=1,800,000元+3,000,000元=4,800,0
4、00元其他主要材料(如木材、电线电缆等):经估算,其他主要材料采购成本共计5,000,000元主要材料采购总成本=13,500,000元+3,200,000元+4,800,000元+5,000,000元=26,500,000元材料运输及损耗费用:材料运输费用占材料采购成本的3%,材料损耗率平均为2%o材料运输费用=26,500,000元X3%=795,000元材料损耗成本=26,500,000元X2%=530,000元材料运输及损耗总成本=795,000元+530,000元=1,325,000元材料成本总计:材料总成本=26,500,000元+1,325,000元=27,825,000元(三)
5、设备成本设备购置及租赁费用塔吊项目使用2台塔吊,每台塔吊购置成本为1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按直线法折旧。同时,每台塔吊每月租赁费用(包含安装、拆卸费用分摊)为30,000元。每台塔吊每月折旧费用=1,500,000元+QOX12)二12,500元2台塔吊每月折旧费用=12,500元X2=25,000元2台塔吊每月租赁及相关费用=30,000元X2二60,000元塔吊每月总费用=25,000元+60,000元=85,000元施工电梯:安装3台施工电梯,每台购置成本80万元,使用年限8年,每月租赁费用(含安装、拆卸费用分摊)20,0007Lo每台施工电梯每月折旧费用=800,000元+(8
6、X12)8333元3台施工电梯每月折旧费用=8333元X325,000元3台施工电梯每月租赁及相关费用=20,000元X3二60,000元施工电梯每月总费用=25,000元+60,000元=85,000元其他机械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等):其他机械设备采用租赁方式,每月租赁费用共计50,000元。设备每月租赁及折旧总费用=85,000元+85,000元+50,000元=220,000元整个施工周期(24个月股备租赁及折旧总费用=220,000元X24=5,280,000元设备维修及保养费用:每月设备维修及保养费用按设备租赁及折旧总费用的10%计算。每月设备维修及保养费用=220,000元
7、XlO%二22,000元整个施工周期设备维修及保养费用=22,000元X24二528,000元设备成本总计:设备总成本=5,280,000元+528,000元=5,808,000元(四)其他直接成本临时设施搭建费用:搭建临时办公区、工人宿舍、仓库等临时设施,总造价LOOOQOo元按施工周期24个月分摊。每月临时设施分摊费用=1,000,000元:2441,667元水电费:施工过程中水电费每月预计支出80,000元。其他直接成本总计:每月其他直接成本=41,667元+80,000元=121,667元整个施工周期其他直接成本=121,667元X24=2,920,008元直接成本总计=41,376,
8、000元+27,825,000元+5,808,000元+2,920,008元=77,929,008元二、间接成本核算项目管理费:包括办公费用、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每月预计支出100,000元。整个施工周期项目管理费=100,000元X24二2,400,000元安全文明施工费: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及文明施工,投入安全防护设施、环保措施等费用,每月约50,000元。整个施工周期安全文明施工费=50,000元X24二1,200,000元财务费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涉及贷款利息等财务费用,经估算,整个施工周期财务费用为800,000元。间接成本总计=2,400,000元+1,200,000元+800,
9、000元=4,400,000元三、总成本核算总成本计算公式: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项目总成本=77,929,008元+4,400,000元=82,329,008元每平方米成本=82,329,008元50,000平方米=1646.58元/平方米通过以上核算实例可知,建筑施工企业成本中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占比较大。为降低成本,企业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减少人工和设备闲置;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等。例如,通过科学的施工计划,减少施工人员的加班时间,降低人工成本;集中采购材料,获取更大的价格折扣;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降
10、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等,以此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兄争力。成本核算管理制度1 .目的为规范公司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特制定本办法。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项成本的核算。3 .成本开支范围3.1 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计入制造成本。3.1.1 直接材料:指生产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3.1.2 直接工资:指在生产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算提取
11、的职工福利费。3.1.3 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燃料和水、电、汽、冷动力费用。3.1.4 制造费用:指应由产品制造成本负担的,不能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的有关费用,主要指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生产车间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降温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3.2 下列各项支出不得计入成本:3.2.1 资本性支出,即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3.2.2 对外投资的支出。3.2
12、3 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3.2.4 违法经营罚款和被没收财产损失。3.2.5 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3.2.6 灾害事故损失赔偿。3.2.7 各种捐赠支出。3.2.8 各种赞助支出。3.2.9 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3.2.10 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4 .成本核算的任务、原则4.1 公司成本核算的任务。4.1.1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合理归集与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并根据公司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报告和有关分析资料。4.1.2 监督成本费用发生的合规性和合理性。4.1.3 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
13、低生产耗费,提高经济效益。4.2 成本核算工作的原则。4.2.1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费用核算体制。4.2.2 开展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加强对二级核算单位以及班组成本核算的组织与管理。4.2.3 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必须在不断加强与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使成本费用的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4.2.4 成本费用计算期应与会计核算期一致,规定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每月1日至当月末。计入当月成本的费用要素消耗和产品产量的起止日期须与成本计算期保持一致,不得提前和延后。4.2.5 成本核算必须坚持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真实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
14、的成本水平的经营成果。4.2.6 成本核算须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在产品与产成品的界限、各种产品之间的成本界限。4.2.7 根据计算期内完工验收入库的产品数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得以估计成本、目标成本代替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应在月末调整为实际成本。4.2.8 遵循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设置成本费用账册,以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对成本项目在各成本核算与管理对象间进行分配,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4.2.9 公司成本核算中的各项具体方法(包括材料计价、价差调整、费用分配方法
15、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等),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将变更的原因及其对成本费用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在当期的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5 .生产费用的分类、归集、分配5.1 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或性质汾类称为生产费用要素。5.1.1 外购材料: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5.1.2 外购燃料: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5.1.3 外购动力: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由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5.1.4 工资: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5
16、1.5 职工福利费:指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福利费。5.1.6 折旧费:指各生产单位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按照规定的折旧率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5.1.7 修理费:指按照确定并备案的提存率预提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大中小修理费用或直接计入生产费用的修理费用。5.1.8 利息支出: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5.1.9 税金: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各种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5.1.10 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支出,如物耗和非物耗等。5.2 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称为成本项目。公司成本项目规定如下:5.2.1 直接材
17、料:直接用于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并具有消耗定额的辅助材料,另外包括包装物。5.2.2 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各种燃料和动力。5.2.3 工资及福利费: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职工福利费。5.2.4 制造费用:指各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1)工资:指车间生产工人以外的管理人员、辅助工人、勤杂人员的工资。(2)职工福利费:指车间生产工人以外的管理人员、辅助工人、勤杂人员的职工福利费。(3)折旧费:指车间使用的各类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4)修理费:指车间维修各类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所发生的修理费用。(5
18、)办公费:指车间发生的文具、纸张、印刷品等办公费用。(6)水电费:指车间非工艺过程用水和照明用电的费用。(7)取暖费用:指车间应分担的采暖费用,不包括支付职工取暖费津贴。(8)租赁费:指车间从外部租入各种固定资产和工具而支付和租金。(9)差旅费:指车间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市内交通费。(10)机物料消耗:指车间非直接用于产品、劳务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修理费用、劳动保护用品等。1.1.3 材料稽核员根据领料单,将属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计入制造部门生产成本。不能直接计入产品实体的,计入领用部门制造费用。成本核算员将直接计入产品实体的材料按材料稽核员转来的”材料领用单,以材料核算价分配到各工
19、序、各产品,并将材料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1.1.4 月末车间材料员负责将已领未用的材料办理假退库手续。5.6 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5.6.1 动力包括水、电、蒸汽、冷、压缩空气等,分外购、自制两种。自制动力以及需经本单位辅助车间处理后使用的外购动力,均应作为辅助生产核算。5.6.2 动力费用根据计量仪表记录的实际耗用数量进行核算,没有计量仪表的,应由动力部门或有关部门确定的合理的分配标准,作为分配动力费用的依据。5.6.3 动力费用的核算要划清生产用和非生产用的界限、内供和外供的界限。5.7 工资及福利费用的归集与分配。5.7.1 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各项工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列入工资总额。各项
20、工资性支出都应按照根据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和汇集。5.7.2 按照规定的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等级,依据有关的原始凭证,正确计算应付工资和实发工资。5.7.3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计算、提取和支付职工福利费,不得擅自改变计提比例。每月应付职工的全部工资和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按部门、车间进行汇集与分配,分别计入有关科目中。5.8 固定资产的折旧费。5.8.1 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根据确定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按月提取,分类计入各有关科目。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应按集团公司的统一会计政策确定,报集团公司财务审计部备案,不能随意变动。5.8.2 公司购置或竣工验收交付试生产的固定资产,都要按经审计确认的资产原
21、值(或估计原值)入账并计提折旧;对长期不用或不需用的资产要及时办理封存手续。对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要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预算、造价或工程成本等资料,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据以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以后,按决算数调整原固定资产估价和已提折旧,以保证成本水平的真实性和合理性。5.9 待摊和预提费用。5.9.1 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及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待摊费用应按费用的受益期确定分摊期限,但应在1年内摊销完毕。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待摊费用应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5.9.2 预提费用是反映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但由以后各月支付的费用,预提费用的
22、期限也应按受益期确定。为了使各月成本费用水平均衡,应编制各项预提费用预算分月计入产品成本。实际发生的费用与预提的费用的差额应计入费用支付期的有关成本费用项目。5.9.3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应包含如卜内容:(1)新建、扩建企业或车间一次大量领用的低值易耗品。(2)数额较大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3)一次支付的固定资产的租金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4)企业发生的数额较大、应分期计入产品成本的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5)按规定应分期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技术转让费。(6)一次支付的财产保险费。(7)按季度(或延期)支付的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支出。(8)停产检修期间的费
23、用,可以在当年内分月摊销。(9)其他经营主管部门批准的待摊、预提费用。5.10制造费用。5.10.1 制造费用按照生产车间和规定的费用项目进行汇集。5.10.2 应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单独负担的制造费用,应直接计入。应由一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制造费用,按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计入。5.10.3 各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全部由当期完工产品负担。6.成本核算方法6.1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6.1.1 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对直接构成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间接费用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在产品之间分配。6.1.2 计算在产品成本。6.1.3 计算产品
24、的制造成本。6.2 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费用按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作业的种类和成本项目进行汇集和分配。6.2.1 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作业成本,按各车间提供的劳务作业量,以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受益单位。6.2.2 辅助生产车间按水、电、汽、冷及维修等为成本核算对象,并按成本项目归集生产费用。6.2.3 辅助生产车间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扣除车间自用的部分外,应当全部分配给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不得节留。6.2.4 辅助生产为各单位提供的产品及劳务,应分别计算实际成本。实际总成本与转给各受益单位的实耗量和计划价格计算的总成本之间的差异,公司财务部门统一分配,计入当期产品成本及管理费用。6
25、3 成本计算方法。6.3.1 根据本公司A类产品的生产特点,对A类产品的直接材料按工序采用逐步结转法进行核算,燃料动力、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等采用按产品产量及一定的分配标准在各品种之间进行分摊核算。6.3.2 根据B类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品种法核算,并以平行结转法核算到各生产线,各生产线分别按配置工序、包装工序核算。直接材料按领用的品种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品种类别及一定的分配标准分摊核算。6.3.3 月末在制品只结存原材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当月发生的其他费用全部由当期完工产品分摊,不留余额。6.4 按照生产产品的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并按成本对象设置成
26、本计算表汇集生产费用,每月的生产费用就是该产品的总成本,再除以当月实际产量,就是该产品的单位成本。6.5 在制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6.5.1 公司制造部门应设置台账,登记在制品的加工数量、完工数量、废品数量、转出数量和结存数量,并定期进行实地盘点。在制品的盘盈、盘亏按规定报批计入管理费用”。6.5.2 根据在制品的实际结存数量和折合成本量正确计算在制品成本。在制品成本月末只留直接材料成本。6.5.3 制造部门对已完工的产品应及时办理验收交库手续。产成品的收发结存数量,必须在年度内定期与实物进行核对盘点,对产成品的盘盈、盘亏计入管理费用6.5.4 产品月末按照在制品的完工程序折合为约当产量,再根据约当产量与完工产量的比例,计算在制品和完工产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