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学期小学总务处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小学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小学总务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在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全面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后勤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二工作要点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学习。通过学习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现代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掌握一定技能,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爱岗敬业、职业道德高尚的新形象;通过按时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学习,了解社会动态,了解学校工作中心和工作要求,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树立后勤为教学服务的思想。
2、总务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勤服务是繁琐而又平凡的工作,后勤服务的好坏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总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本保障。树立后勤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多思考、多学习、多听反映、多听意见。遇事能做的,随时处理,不拖拉,三、主要工作1、进一步完善购物、保管、维护、使用等财产保管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分明,同时要抓好库存物品的管理,减少库存数量,避免积压,做到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库房内要物放有序,并做到防火防盗。开学初,确保教学第一线的教学用品及时发放到位,教师教学办公用品到位,使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对学期初发放的各种物品及室内设施责任到年级、班级,
3、谁丢失谁负责,学校桌椅、门窗等要及时检查,并作好修理及登记工作,通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强化班级财产管理制度,力争把人为损耗降到最低程度。2、严管财务管理,提倡民主监督。严格财务管理,严格物资采购制度,形成严格的采买程序,即:申报一一审批一一采购,保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坚持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最急需的地方。规范出入库手续,严格按在要求操作。3、配合校产办在往年的工作基础上进行落实、规范、科学、创新工作,做到账目相符、账物相符,同时做到账务规范、手续规范、票据齐全。4、进一步加强学校水电管理,及时处理供电隐患及供水管道的跑冒滴漏现象,配合安全办学校搞好用电用水检查,同时号召学校各年
4、级、各班级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全体师生要牢固树立节水节电的意识,严禁私拉乱接,杜绝长明灯、长流水,使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杜绝浪费现象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四、各月工作安排八月份:采购和发放学期初各部门相关物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校产财务工作检查并及时完成其它临时性工作。九月份:根据学校购物申请,进行物品选购,并及时完善入库、出库手续,完成报账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三重一大”;配合装备办公室做好学校的桌凳、用电用水安全检查。及时完成其它临时性工作。十月份:根据学校购物申请,进行物品选购,并及时完善入库、出库手续,完成报账工作;配合安全办做好学校的桌凳、用电用水安全检查并及时完成其它临时性
5、工作。H月份:根据学校购物申请,进行物品选购,并及时完善入库、出库手续,完成报账工作;配合安全办做好学校的桌凳、用电用水安全检查并及时完成其它临时性工作。十二月份:根据学校购物申请,进行物品选购,并及时完善入库、出库手续,完成报账工作;配合安全办做好学校的桌凳、用电用水安全检查并及时完成其它临时性工作。一月份:根据学校购物申请,进行物品选购,并及时完善入库、出库手续,完成报账工作;准备集中采购下学期物品工作;及时完成其它临时性工作以及完成本学期的工作总结。第一学期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学校牢
6、牢把握五大育人内容,依托六大育人途径,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工作目标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在行为习惯养成、核心价值观塑造、文明环保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不断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实施原则(一)德育为首坚持将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通过加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二)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德育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德育工作计划
7、并实施,确保德育工作始终围绕学生,真正促进学生成长。(三)全员参与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和社会协同育人作用,确保全员参与、全员负责。四、工作重点内容本学年,学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重点加强行为习惯养成、理想信念、家庭、心理健康及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主题教育,通过课程开设和活动开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五、实施内容与路径学校坚持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协同育人,从队伍、阵地、课程等方面不断开展德育工作。(一)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学期初,依据校情和学情制定德育计划和实施方案,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计划,确保德育与教育齐头并进
8、为本学期德育工作开展指引方向。(二)加强组织队伍建设为保证德育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完善以班主任、学科教师、团队干部为主体,以家庭、社会为延伸的德育工作队伍,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从班主任现实需求出发,开设班主任系列培训课程,从舆情处理、班级管理、家长沟通等各方面每月开展班主任系统专业培训;学期初召开德育工作部署会议,增强学科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和能力。2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校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做好大队部干部选拔工作,设立红领巾监督岗,设置课间秩序、安全和食堂监督员,充分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监督。3 .加强“三位一体”合力教育。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优秀家长的带动
9、作用,实现家访工作常态化、途径多元化。注重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亲子沟通、教育观念等问题,更好地实现合力育人。(三)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L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素养,造就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4 .完善规章制度。为落实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四)加强德育阵地建设1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将班级硬文化与软文化相结合。加强班风班训、图书角、中队角、红领巾信息栏等文化建设,突出班级特色,开展班级文化评比。2.充分开发、利用好校外德育阵地。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为学生
10、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五)完善德育课程建设和活动开发学校会继续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意见为指导,不断加强德育课程化建设,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化和专业化,创新德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实现全面育人。1、行为习惯养成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尝试开发小学行为习惯养成评价手册,以班级常规管理为重点,通过定期检查、定期培训、定期评比展示三个环节,让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研学实践课程。红色研学课程有爱国红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橙色研学课程有法治、责任、安全教育,蓝色研学课程有科技创新教育,绿色研学课程有环境保护教育。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体验,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活动过后各班利用班
11、会组织学生及时交流总结,分享实践中的所学、所思、所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3、家庭教育课程。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尝试编写家庭教育校本化教材,继续组织开展家长学校授课讲座、亲子阅读等活动,搭建家庭教育学习、培训、考核、评价平台。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加强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每周二心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学习途径。一是与校内德育活动相结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周、专题讲座、情景剧表演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二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家长进课堂”“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让家庭成为加强
12、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三是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利用普法馆等校外基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化、科学化和专业化。5、红色教育课程。充分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我的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评比活动,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引导,鼓励学生学知识、增本领、强体魄,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开展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演讲、手抄报、征文等比赛,以各种节日、纪念日为契机把红色教育融入活动之中。6、“小手拉大手、绿色环保教育”课程。以家庭和社会资源为依托,加强学科渗透内容,开展“小手拉大手、
13、垃圾分类我先行”等主题班队会,开展环保主题演讲、主题知识竞赛等活动。7、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抓好课堂主阵地,以传统文化课程为依托,引导学生在诵读基础上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师生共诵、亲子共读,开展“传统文化我传承”主题读书、绘画、书写活动,依托传统节日或纪念日,开展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实地考察和现场学习,不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8、劳动教育课程。积极拓宽家校社三维实践渠道,改变由讲授到耕学结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有益补充,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依托劳动节、丰收节,确立“劳动月”“劳动周”,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征文、手抄报、
14、绘画、合唱、主题研学、美食节等,不断丰富学生劳动体验,提高劳动素养。9、法治禁毒教育课程。积极开展法治禁毒教育,实现学科德育渗透,每年依托12月4日开展法治主题宣讲、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手抄报等活动,使法治教育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六)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完善评价体系。运用表扬激励、物质奖励等评价方式,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个性与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L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以班级内部评价、表现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个性,全面发展。2.完善班主任评价。以班级常规管理量化、班主任培训参与情况及优秀班级管理经验分享等内容作为评价依据,结合教学成绩,作为学期末各项评优评先的依据。七条件保障(一)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二)宣传保障。注重实践教育,确保工作实效,注重活动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加强宣传教育。八工作安排:九月份:1、开学第一课2、开学典礼3、庆祝教师节4、中秋节系列活动5、国庆歌咏比赛十月份:1、学生养成教育活动月2、朗诵比赛活动3、学生读书活动展示H月份:1、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活动2、学生小型活动(学生读书展示、演讲、讲故事、作文比赛)十二月份:1、学生广播操比赛2、元旦系列活动一月份:1、期末考试2、安排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