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2292 上传时间:2025-08-2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一章水污染防治基本形势第一节重点流域范围及概况(一)规划范围市水文条件较丰富,全境大小河流共计500余条,其中10千米以上河流60条,3千米以上河流156条。主要河流有:漳水、大富水、河、永源河等四大水系。漳水发源于县西北山区,河道纵穿坪坝镇全境,横贯罗店镇北部边缘,入随州境内,漳河全长40余公里,河面宽约40米,承雨面积268公里。属常年流水河,流量为23立方米/秒。在和随州交界处,拦漳河建有郑家河水库,水库建成后,航运中断,仅可灌溉。经郑家河水库再入县境内,水库下游左岸支流较发育,较大的支流有万家河、王店河、同兴河等,漳水流域面积930km2,流域保护总人口

2、29.03万人,保护农田面积42.06万亩。大富水由西北向东南流,纵贯县北部,从西至东经绿林、三阳、宋河、罗店等四镇。县境内河道长104.5km,流域面积1254.92km2(含小富水、石板河流域),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县境内最长河流,常流量为56立方米/秒。河床最宽处350米,一般120米。其中:绿林镇境内河长45.1km,流域面积125.4km2;宋河镇境内河长26.8km,流域面积71.0km2;罗店镇境内河长32.6km,流域面积110.3km2o三阳镇境内河道为三道河,是大富水一级支流。大富水水系比较发达,大小主要支流达21条,承雨面积在6km2以上的小支流分别有:东山河、墩

3、岭河、向冲河、三道河、鲍河、舒家河、合兴河、五泉河、发水河、岔河、万塔河、倒流河、蒋寨河、太平港河、陈港河、大石桥、小石桥、罗家沟、脚泥巷、龙泉河、泉水河。河位于市中部,发源于杨集镇花石岩山南麓,向东南流经孙桥、新市、永兴、曹武等镇,至艾家棚入天门市境后汇入汉北河。境内河道长83公里,汇集大小支流27条,其中一级支流(5km以上)10条,二级支流(5km以上)7条,较大的支流有刘家河、柳林河、梭罗河、弯柳树河、鄢河、白骨洞河、窑山河、崔家当河、源泉河、跃进培河,流域河网密度04kmkn20市境流域面积624.5km2,占全市面积的l601959年和1966年在上游建成了容量为28940万立方米

4、的惠亭水库和容量为1090万立方米的余家河水库,目前河实际发源于惠亭水库。永隆河上游称为、钟祥界河,中游为、天门界河,入天门市境后称为天门河。古有“县前河”,发源于孙桥区盘蛇观西麓深赶冲,向西流至陈家集西北6公里雷家台入钟祥县,主河道长23.4公里,常流量3立方米/秒。司马河为永灌河一条支流,自北向南,经丰谷街、下洋港、上陈桥,在新河注入永涯河,全长约45公里。源头支流奔湍在崇山峻岭之中,主河道则曲折穿流于丘陵平原之间,承雨面积307平方公里,河面宽2550米,为常年流水河,1954年,在司马河上游修建了石龙水库。以后,又陆续建起了4座小型水库,控制承雨面积达167平方公里。县现有大中小型水库

5、156座,其中大型3座,中型8座,小(一)型36座,小(二)型108座,有塘堰坝3.7万余口,占县境面积43%,年平均控制径流量6.26亿立方米,占全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的53%;总蓄水能力12.6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库容8.35亿立方米。配套大中型水库干渠13条260公里(县境内),大中型水库支渠、小型水库渠道193条770公里,引水渠道441条,大小排灌沟渠2504条1120公里。大型水库有:惠亭水库,总库容3.14亿立方米,汇水面积42.5万亩;高关水库,总库容2.12亿立方米,汇水面积45.45万亩;郑家河水库,总库容1.93亿立方米,汇水面积36.45万亩。中型水库有:石龙水库、吴岭水

6、库、大官桥水库、绿水堰水库、刘皈水库、余家河水库、八字门水库、叶皈水库。(二)经济社会概况一、综合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02.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8.0%o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5.9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0.43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6.25亿元,增长9.6%o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12.9:56.9:30.2调整为13.9:49.8:36.3o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8%、7.0%、10.9%、5.3%、8.2

7、222.2%和1.1%。市场主体发展加快,全市年末登记市场主体36581户,比上年年末净增2843户。就业保持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043人,增长38.3%o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32%,比上年年末降低0.18个百分点。年内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803人。二、农业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粮食种植面积161.60万亩,比上年减少6.95万亩。棉花种植面积2.96万亩,比上年减少0.6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9.04万亩,比上年增加1.04万亩。粮食总产量65.47万吨,比上年减少2.25万吨,下降3.3%。棉花总产量0.20万吨,比上年减少

8、336吨,下降14.5%o油料产量4.74万吨,比上年增加0.41万吨,增长9.4%。畜禽养殖、水产业保持稳定。全年全市生猪出栏55.3万头,下降36.6%O牛出栏1.05万头,增长0.7%O羊出栏4.39万只,增长3.0%。家禽出笼1179.23万只,增长26.9%o禽蛋产量3.94万吨,增长8.1%。水产品产量7.91万吨,增长4.4%o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0.7%,产品销售率为96.4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0.76亿元,下降16.2%o全年全

9、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47亿元,增长5.3%。建筑单位房屋施工面积242.80万平方米,增长13.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4.50万平方米,增长1.3%。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0.3%o按产业划分,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下降26.6%、增长21.1%、增长12.0%。五、贸易外经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98亿元,增长12.3%o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销售额76.86亿元,增长21.8%。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营业额9.86亿元,增长22.7%o全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7925万元,下降10.

10、3%。其中:出口总额91708万元,下降10.1%。进口总额6217万元,下降12.7%o全年外商直接投资额12930万美元,增长7.5%0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全年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657000万吨公里,增长33.7%o旅客周转量22080万人/公里,下降0.7%。公路里程3212.70公里,增长8.2%o等级公路295.823公里,增长10.7%o全市邮电业务收入36847万元,下降2.5%。固定电话用户137138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42334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8122户。全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1300万人次,增长13.0%。国内旅游收入74.00亿元,增长13.8%o全市

11、共有星级饭店2家,名胜风景区1个,文物保护区2个。七、财政、金融和保险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3.98亿元,增长9.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5亿元,增长5.5%。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1.45亿元,增长8.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7.68亿元,比年初增加31.5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85.03亿元,增加32.3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6.96亿元,比年初增加21.5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70.58亿元,增加13.4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36.37亿元,增加8.16亿元。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53亿元,增长15.9%。其中

12、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83亿元,增长26.9%;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70亿元,增长IL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67亿元,增长6.0%,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1.44亿元,增长38.5%;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1.23亿元,下降17.0%o八、教育和科学技术2019年末,全市各类教育招生15565人,在校生58720人,毕业生15438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045人,在校生3143人,毕业生809人;普通高中招生2089人,在校生6261人,毕业生2178人;普通初中在校生IlOO7人,小学在校生2588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334人。全市有科研机构6个,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

13、11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1815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36665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533件,其中,个人282件,企业251件。专利授权量342件,其中,个人125件,企业217件。九、文化、卫生和体育2019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26个,群艺馆、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2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个,放映单位4个。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0家,其中医院14家,卫生院14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家,妇幼保健院1家。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46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30人,注册护士1613人。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198张,其中医院床位2499张,卫生院床位69

14、0张。全市有体育场馆3个,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62次,年末拥有全民健身路径772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853.82万元。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1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2.63万人,其中:城镇26.31万人,乡村36.31万人。常住人口54.5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379人,出生率为7.65%o;死亡人口2386人,死亡率为5.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8%o0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9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4元,增长9.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09元,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0元,增长9.4%。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

15、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6.71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2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4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3.3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40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7.9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9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9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3万人。全年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45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433人,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单位数24个,床位3981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090万元。第二节水环境质量状况(一)地表水总体水质根据近五年市生态环境质量公报,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国控断

16、面河邓李港近五年水质年均值均达到In类水质标准,且年度考核标准,市控断面河三里河桥、大富水河杨家台桥、马店村一组、漳河墩子河桥、仁和村六组及司马河的竹园闸断面的水质除河三里河桥断面2018年下降至IV类水质和司马河竹园闸断面2016年下降至IV类水质外,其他断面水环境质量均能满足其水质功能类别。表1近六年市重点河流水质状况统计表流面名面能025年019年018年017年水016年水015年水称称性别质质质质质质李港控类类类类类类类市被确定为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有2处:八字门水库、惠亭水库。从近五年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来看,两个水库水质均符合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17、2002)中11I类标准要求,水质状况良好,达标率100%o根据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要求,开展供水人口在100oo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地(以下简称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水质监测。市符合要求的饮用水源地有5处,分别为:高关水库、郑家河水库、吴岭水库、叶皈水库、石龙水库,每季度监测1次。监测结果显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符合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I类或地下水质量标准中IU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达标率100%。表2近六年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统计表称质质质质质质亭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字门水库备用水库)类类类类类标表3

18、近六年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千吨万人)水质状况统计表称质质质质质质岭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关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家河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龙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皈水类类类类类类类标库(三)主要湖库水质市被市确定为重点湖库的有11处:八字门水库、吴岭水库、高关水库、刘皈水库、郑家河水库、石龙水库、叶皈水库、赵坡水库、三泉水库、跃进挡水库、姬家河水库。从近五年市重点水库水质状况来看,全市11处重点水库水质均符合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要求,水质状况良好,达标率100%。表4近六年市市重点水库水质状况统计表号源地名称能别025年质019年质018年质017年质016

19、年质015年质标情况字门水类类类类类标库岭水类类类类类类类标库关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皈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家河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龙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皈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坡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泉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O进培水库类类类类类类类标1家河水库类类类类类类标第三节水污染防治成效开展水环境保护行动,稳定水环境质量,节约水资源。一是坚持顶层设计,全力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突出问题导向,研究制定县水体达标方案(河、司马河、漳河)、县河水环境质量改善整治工作方案和县永隆河流域(含司马河)水环境质量整治方案、2025年度天门河流域段综合整治方案、2025年度河流域综合整治方案,明确了阶段性目标、

20、工作路径和具体措施。二是稳步推进“四水同治”工作。“十四五”以来,全面开展城镇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养殖污水”四水同治”,推进河、永灌河、富水河、漳河等主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关停禁养区养殖场612家,非禁养区541家规模养殖场配套污染处理设施,15家涉水工业企业全部整改;统筹推进城东污水处理厂、13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103处农村生活污水微动力或一体化处理工程、15个医疗废水无害化处理站建设。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加快河流域综合治理、天门河流域综合治理、大富水河系统治理和漳河二期综合治理。三是加大江河湖库排口排查力度,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共封堵河、永隆河流域排

21、污口21个,完成司马河竹园闸下游、青木档河两处清淤工程共计3400米;“十四五”清淤治理黑臭水体185处,其中清淤塘堰15处,清淤河渠225.5公里。四是聘请省环境规划院编制了惠亭水库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启动惠亭水库水质优良湖泊保护工程。五是实行重点河流水库监测,对全市4个重点河流、11个重点水库水质实行定期监测,并定期向社会公开,实现重点河流水质检测“全覆盖”,环境信息“全公开”。六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专项治理。对全县16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础状况、地表水状况、饮用水源管理情况、突发事故处置、水源地保护区综合整治情况、违章项目处置情况以及水质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健全了集中式

22、饮用水源地评估系统。开展了惠亭水库和八字门上水库饮用水源环境整治,建设惠亭水库、八字门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印发了县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专项整治责任分工方案,督促镇级以上饮用水源完成了规范标志标牌建设。完成惠亭水库和八字门水库库区一二级保护区标识标牌、界桩界碑、警示牌和宣传牌设置工作,完善了八字门水库道路穿越二级保护区地段导流槽、防护栏、防水墙等相关设施建设。七是狠抓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收回了172座小(二)水库承包养殖经营权,拆除惠亭水库长达30多年形成的拦汉筑坝建筑50处906.8亩。八是加大城镇生活污染源治理,推动新市城区和各镇区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以及老旧污水管网改造

23、和破损修复;我市13个乡镇共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19座,总处理能力13800吨/日,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并全部投入运行。所有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在线监测均按省厅“三进六出标准要求配置,并已与省污水治理信息平台系统联网。九是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对节水型企业、公共设施、居民小区各项节水措施制定了相关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考核办法等,并对开展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和验收。第四节主要水环境问题(一)部分水体水环境质量差大富水河、漳河、司马河(永灌河)水质较好,总体水质类别保持在II至III类之间,但漳

24、河部分指标接近III类水体临界值;河水质一般,从近5年历史监测数据来看,个别月份不能达到III类水体要求,河三里河桥断面除2018年下降至IV类水质外。市不能稳定达标水体为河、司马河(永海河),漳河水质需进一步改善。河流域上游位于县中心城区,是工业聚集区和人口集中居住区,下游又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接纳了大量污染物,导致水体水质不能稳定达标。河流域中心城区河上游段,老柳河、东沙河、乌龙河管网建设改造需加快进度,水葫芦清理工作滞后,导致已有部分水生植物腐烂,对下段水质达标存在污染隐患;受各流域内畜禽养殖、城镇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的影响,部分河流断面水质仍存在反复,河依然存在超标风险。永涯河

25、漳河所在流域以第一产业为主,从污染源分布情况看,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在贡献较大,是影响水体水质的主要因素。天门河(永灌河)流域乡镇污水管网还需继续完善,农村居民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未彻底消除,河流生态补水来源严重不足,导致天门市(拖市)断面稳定达标难度较大。市生态环境局在天门河流域的司马河竹园闸、青木挡河严家墩永红大桥、青木挡河屈家岭常家港(张常台)和天门河杨泽桥天门河段设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根据监测数据显示,随着近年来天门河流域治理的推进,天门河流域主要监测断面的水质有所改善,但是,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部分支流的水质指标为劣V类,根据天门河的水质考核目

26、标,目前天门河段水质需达到地表In类水。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面临配套管网不健全、运行效率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能力不足等问题,监管不严等问题突出。加上前期不规范养殖及生活排污造成的农村的部分小微水体污染严重,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难度大。(二)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大富水河、漳河、永溪河、河的上游均建有水库,上游来水被水库拦截,导致河流天然流量小,水环境承载力较弱。加上水库承担了饮用水源地的功能,为了确保饮用水安全,导致河流生态流量不能保障。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节水设施和手段尚显不足,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农村生活人均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文峰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未

27、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水循环利用体系尚不完善。(三)水生态受损严重河流上游来水被水库拦截,天然来水变少,导致部分河段河道淤积严重,自然调蓄能力降低,旱季缺水,雨季洪涝等问题并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的快速发展,河滨岸带、湿地和涵养林被破坏,河道硬质化严重,加上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入、农业养殖业带来的面源污染,使水体水质恶化,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生态脆弱,功能退化。重要支流如司马河、直港河依然面临较大环境压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仍需持续发力,亟需以控源截污为本、清淤疏浚为基、引清活水改善水质为重、生态堤岸为辅,实现河库“长治久清”。(四)水环境隐患多漳河、大富水河流域河道防护措施不完善,局部

28、岸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加之上游水库泄洪影响,导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区段地势较为平缓,多年来未实施清淤,导致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下降,每逢暴雨,在雨水和河流冲刷作用下岸坡极易失稳,导致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漳河部分河段大气违规采砂,使河床深陷、河岸稳定性下降,河势也发生了变化,严重影响了河道的行洪安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存在不足,市目前仅对惠亭水库、八字门水库完成规范化建设整改工作,对吴岭水库、高关水库、刘皈水库、郑家河水库、石龙水库、叶皈水库、赵坡水库、三泉水库、跃进挡水库、姬家河水库等10处重点水库仍需要尽快完成规范化建设的整改工作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滞后,对全

29、市重要排污口实施监测点设置、标志牌设立、计量和视频监控系统构建等。全市范围内常规地下水水质监测存在监测井数量偏少、不能完全反映市的整体地下水水质的问题,同时还未启动实施全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第五节机遇与挑战(一)面临机遇处于经济最活跃的武汉-襄阳-宜昌长三角中心地带,是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个节点城市。近年来国家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重大区域发展战略,2018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省随之发布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省实施方案(2019-2026年),市及市迎来了新一轮的重大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全市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

30、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战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观,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未来五年乃至2035年,市委、市政府将坚定不移的继续实施“生态”战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市以打造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为主轴,加快“接汉融荆”,推进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江汉平原大美健康城市和武汉城市圈双循环重点节点建设,在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战略布局中展现作为,同时抓住发展机遇,谋篇布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效生态农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造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城乡宜居、生态优美、民生幸福、内外开

31、放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二)面临挑战“十五五”时期,面对美丽中国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目标,市面临的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压力加大,市经济增速较快,但总量不高,发挥生态经济示范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待完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失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装备制造、健康养老等特色优势尚未集群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等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等指标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服务业规模较小,占比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上服务业企业亟待培育,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压力大。还需加快结构优化调整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推进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工业企业提标改造,推动重点行业实施特别排放限值

32、及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作,特别是矿山企业和重点化工企业升级改造。基于市的良好的生态本底与“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空间将进一步减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边际成本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将进一步凸显,市目前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成效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匹配,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存在污染反复的风险。“十五五”时期乃至到2035年,如何保障市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更坏”,持续推动水生态环境改善,以满足公众的期待和需求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第二章水环境质量改善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

33、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市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和改善不达标断面水质为重点,加快补齐水生态环境质量短板,做到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深入治理,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水生态安全有效保障,为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1)质量导向,系统治理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明确重点水体质量改善目标和清单,采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综合保护措施,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

34、2)分区控制,突出重点根据水环境控制单元分区,将含有重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难度较大的控制单元列为优先控制单元,强化污染防治,加大资金投入。(3)水陆统筹,防治并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综合运用控源减排、生态修复、强化监管等多种手段,因地制宜实施重点工程,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以防促治、防治并举。(4)落实责任,多元共治强化各排污单位切实承担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各区政府是计划实施的责任主体,确保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加强信息公开与激励,构建全民参与格局。第三节规划目标按照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工

35、业、生活、农业等重点污染源管控为主线,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协同共治,多措并举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碧水保卫战)。规划目标:到2030年,全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总体改善,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稳定达到或优于III类)断面比例100%,农村黑臭水体得到明显改善;全市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污染源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等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度提升,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第四节分区管理(1)实施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的分区管理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

36、和行政区划,国家划定陆域控制单元,实施流域、水生态控制区、水环境控制单元三级分区管理。控制单元重点落实水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措施、工程项目及总量控制、环评审批、排污许可与交易等环境管理措施。(2)推进控制单元分级分类防治根据省“十五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征求意见稿),“十五五”期间市国控断面为河邓李港断面、大富水田店泵站断面、漳河安陆桑树断面、天门河拖市断面,省控断面为季河姜皈队断面、青木档河永红大桥断面、司马河竹园闸断面、汉北河杨家泽桥断面,市控制断面河三里河桥、大富水河杨家台桥、大富水河马店村一组、漳河墩子河桥、漳河仁和村六组。惠亭水库、八字门水库、高关水库库心为省重要湖库监测点

37、位,吴岭水库、刘皈水库、郑家河水库、石龙水库、叶皈水库、赵坡水库、三泉水库、跃进培水库、姬家河水库库心为市重要湖库监测点位。我市共涉及4个国控单元、4个省控单元、5个市控单元。通过推进控制单元分级分类防治,因地制宜综合运用水污染治理、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等措施,提高污染防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第五节明确流域污染防治重点方向(1)河流域优化河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全面排查整治辖区内入河排污口,加强对城东污水处理厂和文峰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执法,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对园区内涉水企业达标情况进行检查,严厉打击企业非法排污的违法行为。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

38、放的计划,对重点企业排污口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安装在线监测设备。支持企业采用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引导企业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持续提高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等行业水循环利用率。全面推进新市城区和各镇区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一级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分方案,提升河下游区域的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落实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方案,完善流域生态补水机制。(2)天门河(永溪河)流域永灌河(天门河)作为汉江的主要入江河道,其水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汉江水生态安全。“十五五”期间,落实“一河一策”

39、措施,深入推进永灌河(天门河)水环境治理,系统解决集镇生活污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推进永灌河(天门河境内)的污染治理。加快永海河及重要支流沿线排口整治工程,做到沿线排污口全截污,并沿排口建设人工生态浮岛,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河量。强化涉河活动监管,加大污染物入河管控,重点做好河道管理范围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物等的清运和清理,定期清理水域水面垃圾、水体障碍物及沉淀垃圾。对重要支流进行河道清淤和岸线生态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水生态系统,在河道两岸建设植物缓冲带,通过乔灌草的搭配种植,截留沿线的农业面源污染等。(3)大富水流域对大富水流域的干流和主要支流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

40、岸坡护砌,拦水堰、漫水桥、泵站等建筑物整治,河岸绿化。全面提升整个流域的防洪、排涝能力问题。(4)漳河流域对漳河流域的干流和主要支流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岸坡护砌,拦水堰、漫水桥、泵站等建筑物整治,河岸绿化。全面提升整个流域的防洪、排涝能力问题。第三章重点任务第一节饮用水安全保障(一)建设规范化水源保护区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工作。对于已划定并公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规范化建设,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15)等相关规定设立保护区界碑、交通警示牌、宣传牌、防撞护栏等

41、清查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是否存在排污口、违法建设项目以及违法网箱养殖等问题,建立详细问题清单,开展不达标水源地污染排查及环境整治。对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生活源、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码头、交通穿越等情况进行梳理和排查,按相关要求进行整治,强化水源地风险管控,确保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责任单位:市水利和湖泊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十五五”期间,巩固惠亭水库、八字门水库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成果,深化污染防治,加快惠亭水库上游入库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推进市惠亭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全面开展吴岭水库、高关水库、刘皈水库、郑家河水库、石龙水库、叶皈水库、万福泉、筛子泉、四股泉、杨家挡

42、水库、余家河水库、三泉水库等12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并清查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对市境内为农村单村或多村供水的所有水库全部纳入水源保护区工程,加强对赵坡水库、跃进挡水库、姬家河水库、绿水堰、大观桥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和较大的“鸡公塔水库、汀河水库”等小(一)型水库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责任单位:市水利和湖泊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二)强化饮用水全过程监管完善“水源-水厂-水龙头”全过程安全监管。完善从水源到水龙头饮用水安全的全过程监管和信息公开机制,明确市生态环境、水利和湖泊局、城乡建设、卫生

43、健康等相关部门和供水单位在饮用水监管中的职责,强化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由生态环境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开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信息。供水单位应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完善水质检测设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和频次,对原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等进行水质检测,建立检测档案,并按要求向卫生健康部门报送水质检测资料。确保地表水饮用水源要求满足省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相关要求:即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II类标准,且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应满足该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二级保护区

44、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In类标准,并保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对所有乡镇级及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定期水质监测。对水质不达标的乡镇级及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要突出重点、优先整治。对存在水质超标、环境问题及风险隐患的水源地,分门别类,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实行整改销号制度,及时公布整改结果,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乡镇饮水安全。(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分局)(三)保障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加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扎实做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作,推进集中供水管网延伸服务,提高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和供水水质。(责任单位:

45、市住建局)整治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严格依法行政,将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惠亭水库、八字门水库、高关水库、石龙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执法力度,完成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清查与整治工作,对影响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单位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关闭。坚决关闭和取缔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及与供水作业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网箱养殖、旅游、餐饮等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二级保护区内已建成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关闭。(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分局)提高饮水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完善供水水源应急系统,建立完备的应急备用水源和供水系统,全

46、面提高应急安全供水能力,提高全市供水抗风险能力。(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健全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范体系。完善风险预防体系,强化预警断面自动监测监控,建立“一源一案”环境应急预案,完善水资源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危险品运输风险防范,配套建设水源保护区内道路和桥梁防撞护栏、事故导流槽和应急池等设施。定期排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上游地区污染源,完善水源地保护区风险源名录及管理制度。完善环保、水利、住建等部门联动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跨界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联防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响应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建立全市范围内水源地水环境安全预警监控系统。(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市应急管理局)进一步加强市饮用水水源地风险管理及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排查全市范围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的污染源,建立隐患排查整治台账和风险源名录。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监测工作,加快水源地预警监控断面建设,开展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华”预警监控。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应急装备水平,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应急管理局)第二节工业污染防治(一)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严格环境准入。根据控制单元水质目标和主体功能区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