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理解逻辑的基本概念1.概念: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例如“人”这个概念,其本质属性可以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通过明确概念,我们能准确区分不同事物或现象。2概念间的关系: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它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但所指对象完全一致。包含关系: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一部分。像“水果”和“苹果”,“苹果”的外延包含于“水果”的外延之中。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相同部分,也有不同部分。比如“教师”与“青年”,有的教师是青年,有的青年是教师,但也存在不是青年的教师和不是
2、教师的青年。矛盾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且非此即彼。如“生”与“死”,在特定语境下,一个生物要么是“生”的状态,要么是“死”的状态,不存在中间状态。反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例如“红色”与“绿色”,除了这两种颜色,还有其他众多颜色。(二)掌握逻辑的基本规律1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常见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有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例如,商家宣传“买一送一”,消费者以为是买一件商品送同样的一件,结果商家送的是小礼品,这就是商家偷换了“一”这个概念。2 .矛盾律(也称
3、不矛盾律):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即在相互矛盾的命题里,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常见错误如自相矛盾和悖论。例如“他是死难者中唯一的幸存者”,“死难者”意味着已经死亡,“幸存者”表示还活着,这两个概念不能同时用来描述同一个人,属于自相矛盾。3 .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概念间的关系应为“矛盾关系”,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不能同真但必有一真,一定是一真一假。违反排中律会犯“模棱两可”(实际上是“模棱两不可”)的错误。比如,有人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对“全面”和“片面”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同时否定,就违反了排中律。4充足理由律: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
4、足的理由。常见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有以主观臆造的理由进行论证(“诡辩”“理由虚假”)、论证根据与论证结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推不出”“强加关系”)、论证根据不充足(“以偏概全”)。例如,仅仅因为看到一只乌鸦是黑色的,就得出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结论,这就是以偏概全,违反了充足理由律。二、学习难点(一)识别复杂语境中的逻辑谬误在现实生活和阅读写作中,语言表达往往较为复杂,逻辑谬误可能隐藏其中,不易被察觉。例如一些广告文案、政治演讲、辩论内容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逻辑错误,需要学生综合运用逻辑知识,仔细分析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准确识别。比如广告中“这款洗发水添加了天然植物精华,使用后头发会更加柔
5、顺亮泽,让你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找到理想的另一半”,前半句阐述洗发水功效与后半句找到理想另一半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存在“推不出”的逻辑谬误,但在广告营造的氛围中,消费者可能不易察觉。(二)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论证和反驳学会识别逻辑谬误后,如何在自己的论证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错误,并运用逻辑规律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合理反驳是一大难点。在论证时,要确保所使用的概念清晰、判断准确,遵循逻辑规律组织论据进行推理。反驳他人观点时,要能够准确指出对方存在的逻辑错误,并运用恰当的逻辑方法进行驳斥。例如在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的辩论中,正方观点为“人工智能在各方面都比人类更高效,所以必然会取代人类工作”
6、反方需要指出正方论证中“各方面都比人类更高效”这一前提过于绝对(以偏概全),且从“更高效”到“必然取代”存在“推不出”的逻辑问题,然后通过合理的论据和推理进行反驳。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A.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B.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意见。C.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2 .分析“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句话,其逻辑错误在于()A.混淆概念B.自相矛盾C.模棱两可D.理由虚假3 .“这件事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这句话犯的逻辑错误是()A.偷换
7、概念B.自相矛盾C,转移论题D.理由虚假(二)简答题1.指出下面句子存在的逻辑错误,并说明理由。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比人的胸怀更宽阔的是宇宙。1.分析以下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逻辑谬误。因为小明这次考试成绩下降了,所以一定是他最近玩游戏导致的。()分析题阅读下面的文段,找出其中的逻辑谬误,并进行分析。有人说,现代社会需要创新,所以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但又有人说,传统是我们的根,不能随意抛弃。这两种观点相互矛盾,让我们无所适从。四、答案(一)选择题1 .D(A项“死难者”与“幸免”矛盾;B项“基本上”和“完全”矛盾;C项“胜败”是两面,“齐心协力”是一
8、面,两面对一面,逻辑错误)2 .A(前一个“群众”是集合概念,后一个“群众”是个体概念,这里混淆了概念)3 .B(前面说“没有过问”,后面又说“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自相矛盾)(二)简答题1 .逻辑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理由:前面说人的胸怀是最宽阔的,后面又说宇宙比人的胸怀更宽阔,对于“最宽阔”这一概念产生了矛盾的表述。2 .逻辑谬误:强加因果。分析:仅从“考试成绩下降”这一结果,就直接认定原因是“最近玩游戏”,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属于主观臆断。(三)分析题逻辑谬误:偷换概念。分析:文段中把“创新要打破常规”和“不能抛弃传统”这两个并非相互矛盾的观点,错误地理解为相互矛盾。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打破常规也不是否定传统,二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并存,这里将“打破常规”与“抛弃传统”的概念进行了混淆,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