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文+【解读】.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2512 上传时间:2025-08-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溪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文+【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梁溪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文+【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梁溪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文+【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梁溪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文+【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梁溪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文+【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梁溪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围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重大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部署安排,深入挖掘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诚信创新的工商文化、隼路蓝缕的创业文化内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力争到2027年,梁溪区艺术创作更加繁荣,园林文化、美食文化、非遗文化、影视文化、古道文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书院文化、东坡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更加丰硕,“最具融合创新力、最富现代品质城、最忆江南风华景、最美人

2、间烟火气”的梁溪精彩城市旅游特质更加鲜明,梁溪区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7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0亿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80家,高水平建设全龄友好型、青年向往型文旅栖息目的地城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计划。一、推动文艺事业全面繁荣新发展1 .聚力精品创作与人才支撑。发挥重点选题、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抓好重大题材、重点作品创作生产。健全文艺精品创作联席会议制度,支持文艺院团、社会专业艺术团体等组织市场化运作,开展剧本征集、定向邀约、联合创作和新一轮优秀剧本孵化。坚持把人才作为文艺院团发展的第一要素,重点引进舞台艺术领域领军型、紧缺型、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名家名角、

3、青年骨干。匠心打造更多引领时代的“梁溪生产”文艺精品冲刺国家级奖项,努力推动我区舞台艺术从“高原”跃上“高峰”。(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区文联)2 .深化文化惠民与对外交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参加各类展演。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持续办好“阅享梁溪,“梁辰美景溪有人间,文艺精品进基层、“幸福梁溪相约有你”群众文艺特色团队展演等文艺活动,协助打造市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情韵江南群众文艺展演,全年度开展不少于40场。支持文化经纪发展,对以市场化方式引进国际知名或国内一流院团优秀剧目对照相应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创新国

4、际传播、讲好梁溪故事,不断推动本土文艺精品走出无锡、走向全国、走入世界。(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区财政局)3 .推进小剧场建设与品质升级。坚持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推动无锡市公益性小剧场建设实施方案无锡市公益性小剧场建设标准落地落细。加快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景区街区、文保单位等剧场升级改造,打造多2样化演出平台。推动营利性小剧场、旅游演艺特色小剧场建设,打造一批市场导向、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小剧场,推动管理规范、竞争力强的运营主体加快形成。组织优秀小剧场演出剧目进景区、街区、商业区,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文旅体验。到2027年,全区建成各类小剧场力争达到

5、30个。(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梁溪文旅集团)二、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格局4 .系统建设文保体系。深入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2025年5月底前完成实地调查,2026年6月底前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全面摸清梁溪区文物资源状况。完善梁溪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推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让大运河文化在梁溪区焕发新活力。大力提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珍贵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实现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梁溪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

6、争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强区。(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区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水利局、各街道)5 .创新焕活文化遗产。深化“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深入挖掘梁溪区文化遗产价值,创新活化利用模式,实现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实施古建老宅“产业合伙人”计划,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活化利用,打造文化艺术新空间,传递现代生活方式和城市生活精神。围绕金融资本、文化创意、功能性总部、科技创新七个大类招募合伙人。统筹非遗研究、保护、传承、传播,重点支持惠山泥人、精微绣、留青竹刻等彰显梁溪地域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持续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结合全息、

7、裸眼3D、数字投影、交互体验等技术,推进惠山泥人、留青竹刻、锡绣等非遗的数字化转化,打造手机屏保、游戏人物等数字文创产品。优化完善梁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工程,细化落实符合时代需求、顺应政策导向的支持措施。通过完善保护机制、丰富利用业态、优化配套服务、加强宣传推广,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标杆项目,将梁溪区建设成为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典范城区,加强与有实力、有情怀、有创意的专业机构合作,开发具有“最梁溪”特色的非遗产品,以优质供给培育需求新增长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度假区管理办、梁溪文旅集团、梁溪产发集团、梁溪

8、城发集团、梁溪资产经营公司)6 .多维拓展文化空间。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进区图书馆改造提升,优化文化站服务供给。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资源,打造一批承载城市记忆的文化新空间。通过打破场馆空间固定边界,将文化体验与各类商业业态相融合,打造城市文化艺术会客厅,让游客获得展陈与活动兼顾、感悟与感触兼有的互动式游览体验。出台相关政策举措,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等面向公众的文化设施。推动在园区、街区、商圈、公园和地铁,建设城市文化新空间,扩大受众覆盖面,增强空间可及性。强化从供给侧着手,打造更多融合阅读、艺术、展览等多维业态的城市文化新空间。结合城市更新,用好古建老宅,拓展投入模式,打

9、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文博阵地,推动立体多元博物馆群体系建设。打造文化艺术微空间,瞄准特色小微主题并融合多种感官互动,带来各类丰富文化体验,创造属于这座城市的情感和趣味。打造钱松酒美术馆,利用好钟楼图书馆、杨荫浏音乐艺术馆等文化空间资源,全力构建梁溪特色文化场馆体系。推介文化服务大餐和城市打卡线路,让梁溪文化新空间“活”起来、“火”起来。(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度假区管理办、梁溪文旅集团)三、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7 .提质文商旅融合项目。锚定“魅力梁溪”发展目标,全面实施“运河文化+”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推进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提质升级,打造“运河之芯”文旅地标;加速江

10、南古运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进行惠山古镇片区协同开发,推进惠山古镇国乐之城建设,推动实现从二胡之乡、国乐之乡到国乐殿堂的转变;实施南禅寺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大窑路窑群遗址保护修缮工程等项目;有效推进梁溪区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各类名人故居活化利用工程建设;保障永丰路1号及灰场浜酒店项目等文旅类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着力打造“大运河”文化艺术季等品牌活动项目。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力度,对新引进的文旅项目,按照实际投资额给予资金扶持。(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商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文体旅游局、度假区管理办、梁溪文旅集团)8 .培育文化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

11、大湾区等经济体内城市合作,提升我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水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与文化装备制造深度融合,发展智能舞台设备、沉浸式体验装置等高端文化装备。积极布局元宇宙、数字李生等新兴领域,推动虚拟现实游戏、数字艺术展览等新业态发展,抢占未来文化产业制高点。推动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开发太空主题公园、低空飞行体验等特色文旅产品,打造空天文旅产业新生态。到2027年,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8%加强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构建文化产业开放发展新格局,推动我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

12、发展,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责任部门:梁溪科技城功能区建设工作专班、区委宣传部、度假区管理办、区发展改革委、区文体旅游局、梁溪文旅集团)9 .提升文创品牌价值。支持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培育本土民营文化创意企业。推动清名桥古运河景区等6个4A级景区打造专属文创品牌,支持惠山古镇5A级景区建设主题文创旗舰店,集成惠山泥人、精微绣等非遗体验、文化展演、定制化商品销售功能,探索景区门票与文创消费联动机制,提升游客二次消费占比。依托东林书院、薛福成故居等文博场馆资源,鼓励采取“场馆IP+社会合作”模式开发特色产品。以梁溪非遗文化和运河文化为核心,强化原创IP培育,支持企业

13、申报外观专利、版权登记。围绕“运河游礼”文创品牌规划六大系列,共100余款产品,全年龄段开发具有功能性、在地文化性的配饰、摆件、潮玩等产品。联动梁溪地标特色,以“文化底蕴”与市场热点两大文创产品开发思路,做好市场热点跟踪。在景区、街区热门打卡点设置主题快闪店,结合AR互动、DlY体验等增强游客参与感,同步布局线上商城,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复购”闭环;发起“打卡晒图抽奖”“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借助短视频平台(抖音、小红书)放大传播声量,形成自发传播效应;联合国内知名品牌,推出限定联名款,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到2027年,培育形成4个以上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原创IP文创商品系列。(责任

14、部门:度假区管理办、区文体旅游局、区财政局、梁溪文旅集团)10 .加快旅游数智赋能。优化云数据、云服务、云管理、云推广等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建设,鼓励景区、旅游度假区引入无人驾驶摆渡车、无人超市、客服机器人等智能设施,提升游客的便捷性和旅游体验性。推广“运河四季”古运河实景演出项目等对科技手段的运用经验,推动VR、AR、XR、MR、元宇宙、裸眼3D、全息投影、数字光影、智能感知等技术和设备应用,以好内容、好故事、好产品,构建好场景、塑造新体验。通过新技术、炫科技的不断导入和创新应用,捕捉游客情绪、营造场景氛围、创新产品业态。打造智慧场景,通过8k和3D技术与顶级内容IP演艺充分结合,将科技赋能文化

15、发挥出极致的沉浸式视听体验,呈现城市数字演艺的新形式,探索借助数字技术下的虚拟现实沉浸体验孵化;创新智慧产品,开发“AI文旅智能体”,解锁旅游攻略、景区购票、景点客流咨询、景点信息查询、行李寄存等信息,召唤数字人AI伴游、智能讲解等功能,挖掘游客行为和兴趣,匹配文旅资源,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鼓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文旅领域进行更大范围应用。(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委、区文体旅游局、区数据局、度假区管理办、梁溪文旅集团)11 .培优市场标杆主体。瞄准国内外文旅行业龙头企业,制定个性化招商方案,吸引其区域总部、功能机构、重大项目落户梁溪。聚焦文旅科技、文旅装备、文旅创意等领域,

16、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文旅企业。完善文旅产业扶持政策,在载体、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为头部企业落地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鼓励现有文旅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规模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平台型文旅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旅游交通、酒店民宿、在线旅游、景区演艺、旅游装备(设施)业态投资、开发领域。积极引进国际知名酒店品牌,提升梁溪酒店业国际化水平。依托在地文化、古运河等资源,加大力度引入一批特色鲜明、体验独特的主题精品酒店和旅游民宿,丰富住宿业态。助力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到2027年,稳定映月里等不少于4个年百万人次重点景区,培育1个年千万人

17、次核心景区。(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度假区管理办、区发展改革委、区文体旅游局、区商务局、梁溪文旅集团)四、构建文旅业态多元融合新矩阵12 .推动“音乐+旅游”共生。出台奖励政策,大力开发“跟着音乐去旅行”新业态,充分发挥音乐季、小型演唱会带动效应,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加快培育无锡原创音乐季”“无锡吉他大赛”等音乐活动品牌,持续活跃演出市场。探索演出期间特色公交、特色接驳车等多元化公共交通服务,为来锡乐迷提供最舒适的文旅体验。依托惠山映月里308国乐礼堂等载体,引入小众音乐人,举办小而精的品牌化、特色化音乐汇;打造“听得见”的旅行,培育本土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在工业遗产、环城步道等场域以及各

18、景区街区进行沉浸式快闪演出打造自带松弛感的视听体验。培育2个有区域影响力的音乐节品牌。(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团区委、度假区管理办、区财政局、公安梁溪分局、区城管局、梁溪文旅集团)13 .强化“赛事+旅游”联动。推动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一体谋划、一体开展,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旅游业态。持续举办斯巴达勇士儿童赛、街舞大赛、桨板俱乐部联赛等国内外大型赛事,深挖赛事经济潜力。结合“大运河”系列品牌赛事,依托运河人文、历史、现代相交融的独特风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探索将赛场及周边区域打造成集运动、观赛、休闲、美食、音乐、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提升赛事附加值;探索赛事活动与文化机构、

19、博物馆等开展合作推出系列文化体验活动,丰富体育爱好者的旅行内容和文化体验,持续推进文商体旅深度融合。(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区商务局、梁溪文旅集团)14 .推进“会展+旅游”互促。加强会展与文旅互动,依托品牌影响力强、人气聚集度高、具有地域特色的会展项目,汽车、家装等传统消费展,以及萌宠、国潮、咖啡、啤酒、冰激凌等特色消费展,主动融入旅游产品设计,增加会展流量的同时,培育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依托运河有礼国际购物中心、各景区游客购物中心等平台,展示文旅商品、宣传旅游线路、推出旅游服务,拓展营销渠道、繁荣旅游市场。(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区商务局、度假区管理办、梁溪文旅集团)15 .激活“文物

20、旅游”潜能。通过实施文旅融合赋能行动,充分挖掘梁溪区文物资源价值,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物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深化老宅古建活化利用,不断加强业态创新,推动实现从“文保单位”到“文旅空间”的转变。加快无锡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转化利用,推进大窑路窑群遗址、侯桐少宰第、秦氏旧宅修缮工程等建设。(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梁溪文旅集团,梁溪产发集团、梁溪城发集团、梁溪资产经营公司)16 .开拓“低空+旅游”蓝海。加强低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惠山古镇景区、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建设低空飞行器起降点等基础设施。持续推进eVTOL应用场景探索。(责任部门:区交通运输局、区文体旅游局

21、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度假区管理办、梁溪文旅集团)17 .弓I领“场景+旅游”创新。打造古运河水上项目载体,引导培育满足技能性旅游消费需求的新产品。抓住“新中式”旅游热潮,支持有条件的景区、旅游度假区、文博场馆引入舞蹈表演、戏曲演出、民乐演奏,推出非遗技艺、古风妆造等体验。推动建设新生代潮玩聚集地,支持打造一批演艺新空间。深化数字赋能文旅场景建设,发展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促进虚拟现实(VR肿验等文娱业态场景创新。鼓励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娱乐等新场景与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旅游景区相结合。到2027年,推出不少于10个新场景+旅游”示范案例。(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区商

22、务局、梁溪文旅集团)五构建文旅产品生态复合新体系18 .打造老城古韵旅游产品。加快推动小娄巷二期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整合惠山古镇一接官亭弄、崇安寺一小娄巷、南禅寺一清名桥三大片区文旅资源,以古运河为纽带,将旅游景区、名人故居、商业街区、文创园区等“串珠成线、闭合成环”,每年推出12条“运河名城古韵梁溪”特色文旅小巷深度游线。(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梁溪文旅集团)19 .打造江南花期旅游产品。以无锡当季重点观赏花卉为对象,配合市局打造城区“花映江南十二景”,着重关注五月“杜鹃满山春光好”、十月“秋菊清霜在人间”辖区内重点景区花景等。加强花期信息预报,同步链接景区、酒店、餐厅、文创产品等宣传和预

23、订服务,配套举办露营、市集、骑行、旅拍等多形态花事旅游主题活动,全面打开“花映江南赏花经济空间。(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区商务局、梁溪文旅集团)20 .打造文博知物旅游产品。加强梁溪文博旅游产品吸引力。加强辖区内文博场馆馆藏资源挖掘,加大与梁溪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衔接力度,加快辖区内文博场馆内部展陈,特别是常设展重新设计、开放,更加充分发挥吴地文明等地域文化特色,吸引不同地区游客参观。策划覆盖全区的小而美高频文化艺术普及活动,不断强化标签和口碑,以个性特色吸引并沉淀忠实“粉丝”。加快薛福成故居、云通园等名人故居改造升级和活化利用。支持文化场馆探索市场化方式举办精品临展、特展。(责任部门:区文体旅

24、游局、区商务局、梁溪文旅集团)21 .打造非遗研学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惠山泥人、精微绣、留青竹刻等非遗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感情,将民间技艺与文化内涵连接起来,形成具有梁溪地方特色的研学资料库。整合现有研学要素,建设一批集非遗基地、保护传承、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实践教育平台。继续推进“运河水弄堂非遗特色休闲游”等“乐游梁溪”非遗旅游线路开发,加大传承传习点、非遗项目串联力度;支持有条件的非遗工坊、传承人工作室增加互动演示和体验教学项目,更好地将非遗项目融入旅游空间。做好非遗研学课程规划和产品打造,提升研学导师在非遗和旅游两个领域的专业素养。持续深化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用非遗“活”起来带动旅游“旺”

25、起来。(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区教育局、度假区管理办)22 .打造溪式休闲夜游产品。深化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扩大今夜“梁”宵等项目影响力,丰富南长街、崇安寺、惠山古镇等夜游新场景,培育寄畅有戏、红船场等“夜秀、夜展、夜集、夜宴、夜购、夜娱”新产品,不断擦亮梁溪夜醉美品牌。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举办的规模较大、社会影响力广的活动,视情给予补助。(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区商务局、区财政局、梁溪文旅集团)六构建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新体系23 .纵向提升消费能级。以中山路商圈为引领,推动崇安寺步行街等商业街区业态升级,植入文化市集、

26、动漫快闪等文旅元素,联动商业综合体推出文旅消费活动,强化梁溪区作为无锡文旅消费核心区的辐射力。统筹整合全区文旅资源,结合节假日发放文旅消费券,通过推动有条件的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施,重点覆盖景区体验项目、文创商品、餐饮住宿等领域。加快小娄巷、惠山古镇、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等载体改造升级,鼓励惠山古镇、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等4A级以上景区、东林书院等文博场馆根据实际条件延长开放时间,开发夜间文旅项目,积极建设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推进梁溪区图书馆改扩建和运河湾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加大对旅游景区、影剧院、实体书店等设施的投入,完善配套设施,优化

27、游客体验。(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度假区管理办、区文体旅游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商务局、梁溪文旅集团)24 .横向拓展国际客源。在机场、火车站等城市窗口加强梁溪文旅宣传。加大外卡POS机、外币兑换点/ATM机布点密度,加快形成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良好支付环境。完善古运河旅游度假区“运河游礼”国际购物中心多语种、离境退税等服务。优化景点、景区标识标牌多语种介绍、文博场所多语种讲解等服务。鼓励旅行社拓展境外客源市场,对接待境外来溪过夜游客超过500人次的给予奖励。继续在主要境外客源地建立入境旅游推介基地,继续发挥全球旅行商大会桥梁效应、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和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红

28、利,提升梁溪旅游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梁溪文旅集团)七构建文旅服务品质赋能新体系25 .实施交通畅联提质工程。依托梁溪区的交通优势,积极推动国际、城际“大交通”和市域内、景区间“小交通”有序衔接。加快完善度假区旅游标识标牌体系建设,有效串联各景区景点的串联,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形态旅游交通服务体验。加强部门、单位、地区、景点间联系机制建设,完善节假日和重大旅游活动通景公路的交通组织、运输服务,提高即时反应能力和远程调度效率。加强综合治理,提升主要交通场(站)出租车、网约车服务质量和景区周边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责任部门:区交通局、区文体旅游局、度假区管

29、理办、梁溪文旅集团)26 .推进服务设施升级工程。推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强化重要旅游公共信息发布。加强适应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婴、残疾人等群体需求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旅游厕所质量,在4A级以上等级景区内增加移动厕所配备。推动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剧院等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强化旅游应急救援机制,守牢旅游安全底线。(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区城管局、度假区管理办、梁溪文旅集团)27 .构建市场治理协同工程。压实文旅企业提升服务质量主体责任,引导和激励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在线旅游经营者、等级旅游民宿、文化娱乐场所等市场主体将提升服

30、务质量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综合运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手段,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净化文旅消费环境。坚持包容审慎监管,鼓励支持文旅领域创新创业,引导新兴市场主体和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完善旅游投诉受理和旅游纠纷调解机制,保护游客切身利益。(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公安梁溪分局、区市场监管局、梁溪文旅集团)28 .深化信用管理创新工程。积极推动旅行社综合信用评价工作,加强行业自律,打造更多旅游领域诚信企业。文体旅游、市场监管、税务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与信息共享。对于信用等级高的旅游服务商家,优先推荐其参与政府组织的旅游宣传推广活动,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加强信用修复信息共享,提高信用修复效率。(责

31、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公安梁溪分局、区税务局)29 .实施人才强旅筑基工程。围绕新时代文旅工作需要,推动形成门类更齐全、结构更优化、布局更合理、规模更壮大的从业人员队伍。关注文旅需求个性化、多样化以及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引进文旅“大脑”(理论创新与学术领军人才)、民宿经营者、旅行定制师等各类助力文旅融合与跨界发展的综合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鼓励导游参加金牌导游评选和能力提升培训,推进文保、非遗、策展等领域文旅人才储备,增加更多精通价值阐释、产业运营、交流传播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责任部门:区文体旅游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梁溪文旅集团)各部门要围绕建设文化强区、

32、旅游强区的全区工作大局,把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区文体旅游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调度督促,协调推进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合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解读内容概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家及省、市部署,梁溪区制定梁溪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塑造“最具融合创新力、最忆江南风华景”的梁溪文旅特质。一起草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挖掘工商文化、非遗文化、运河文化内涵,推动文商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加速产业链

33、与消费链双向赋能,打造全龄友好型文旅目的地,结合我区实际,区文体旅游局牵头起草了本行动计划。二起草过程根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相关批示要求,区文体旅游局认真学习了中央、国家和省市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相关文件,起草了行动计划初稿,并召集辖区重点文旅企业进行座谈交流,向31个相关部门集中征求意见,经修改完善后形成。三、主要内容行动计划共7大项29条,主要内容如下:一是推动文艺事业全面繁荣新发展。激活属地文化基因,深化文艺院团改革,继续创排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加强文化惠民和“梁溪有戏”小剧场品牌建设,打造多样化演出平台,讲好梁溪故事,推动文化传播。支持文化经纪发展,推动演艺“流量”向城市“留量

34、转换。二是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格局。健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深化“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推动“小而精”小而美”文化空间改造升级、建设落地。三是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紧抓重大文旅项目引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市场主体培育壮大,以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展文创产业,强化原创IP培育,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紧扣技术创新提供的有力支撑,为文旅行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四是构建文旅业态多元融合新矩阵。加快“旅游+”向“+旅游”转变,推动“音乐+旅游”“赛事+旅游”“会展+旅游”“文物+旅游”“低空+旅游”“新场景+旅游”等互融发展,形成更加多元的旅游业态。五是构建文旅产品生态复合新体系。精心打造古韵梁溪、花映江南、雅鉴文博、非遗研学、溪式休闲夜游等旅游产品,培育新空间、新内容和新场景,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六是构建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新体系。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出形式多样的文旅惠民活动。用好新一轮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政策推进文旅消费升级。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用户黏性。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七是构建文旅服务品质赋能新体系。完善旅游交通服务,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强化旅游应急救援机制,守牢旅游安全底线。加强文旅市场监管,探索信用体系建设,保护游客切身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