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学术研究会论文:行易知难 学易知易 知易行易.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583609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学术研究会论文:行易知难 学易知易 知易行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学术研究会论文:行易知难 学易知易 知易行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学术研究会论文:行易知难 学易知易 知易行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学术研究会论文:行易知难 学易知易 知易行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孙中山诞辰 150周年学术研究会论文:行易知难 学 易知易 知易行易 特征码 RyMpoMwcsQCMsPartCtB 孙中山诞辰 150 周年学术研究会论文:行易知难 学易知易 知易行易 我曾在某次学术会议上说到,在广东的历史上,在广东的 思想史上,广东出了三个思想家。第一个思想家是唐朝的慧能, 他把西方印度传来的佛教成功地中国化,开创了南禅之宗,他 不识字而由弟子记录撰写成的六祖坛经 ,成为佛家的经典, 他的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埃”成了佛家“顿悟”的法偈,他与僧对话:“风动!幡动! 非风动幡动,乃心动也!” “心动”成为思想界“禅学”的开山 祖。

2、第二个思想家是明朝的陈白沙,他把唐朝慧能的“心动” 的“禅学”发展为“心学” , “心为道舍,心具万理”乃心学之 主旨,并以“静坐求道”发展慧能的“顿悟” ,把宋朝的“理学” 发展为“心学” , “心理吻合,随处体认天理”形成了“江门学 派” ,他的“贵疑自得” “静养端倪” ,他的“天地我立,万化我 出,宇宙在我”影响学生湛甘泉,影响王阳明,乃至影响易白 沙、毛泽东。第三个思想家则是指孙中山。孙中山把陈白沙的 第 2 页 “心学”发展为“心知” ,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发展为“行 易知难” 。孙中山如将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下去,绝对是个大思 想家。只是他矢志要成为一位政治革命家,推翻几千年的封

3、建 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孙中山思想的核心是“行易知难” 。他用了十大证据来论证: 一为饮食,二为用钱,三为作文,四为建筑修屋,五为造船, 六为长城与欧洲战场(包括筑城) ,七为开凿运河,八为电学, 九为西方化学制造品、东方的豆腐、瓷器,十为进化。其意思 是说, “做一件事很容易,但要知道当中的道理或原因却很难。 ”举个例子:就好像请泥水工匠建房子一样。你要他建起来, 不难,时间问题而已。但你要他说出建房子时的一些建筑原理 或者土木工程知识,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那么他就不 一定知道。孙中山创立“行易知难”作为他搞革命的哲学理论 依据。就是想告诉革命者:你要去搞革命,去打仗,不难。但

4、你想要搞得成功,你就要知道怎么去搞,以后要走的是什么样 的革命道路,怎样才能成功。要真正理解这当中的道理,却很 难。不是每个人都懂。只有先知先觉者的革命领袖才懂。关于 中国思想史的大体上,孙中山认为可分成“行先知后、知先行 后、知行合一”等几种类型,其中有的主要侧重于从认识的产生、 方面说明知与行及其关系,作为革命领袖是先知先觉者,而群 众则是后知后觉者,革命就是先知先觉觉后知后觉的思想过程。 第 3 页 孙中山“行易知难”这一思想是在孙文学说的自序 中提出来的,是在民国七年(1918)十二月三十日上海作“建 国方略”的“自序”提出。序中倾诉了辛亥革命的辛酸:“溯 夫吾党革命之初心,本以救国救

5、种为志,欲出斯民于水火之中, 而登之衽席之上也。今乃反令之陷水益深,蹈火益热,与革命 初衷大相违背者,此固予之德薄无以化格同侪,予之能鲜不足 驾驭群众,有以致之也。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 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 成利达而移心,实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也。 ”“此思想之错误为 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难“之说也。此说始于传说对武丁 之言,由是数千年来,深中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 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呜呼!此说者,予生 平之最大敌也。其威力当万倍于满清。夫满清之威力不过只能 杀吾人之身耳,而不能夺吾人之志也。乃此敌之威力则不惟能 夺吾人

6、之志,且足以迷亿兆人之心也。是故当满清之世,予之 主张革命也,犹能日起有功,进行不已。惟自民国成立之日, 则予之主张建设,反致半筹莫展,一败涂地。吾三十年来精诚 无间之心,几为之冰消瓦解,百折不回之志几为之槁木死灰者, 此也!可畏哉此敌!可恨哉此敌!” 孙中山创立“行易知难”的思想,作为他搞革命的哲学理 第 4 页 论依据。就是告诉革命者:你要去搞革命,去打仗,不难。但 你想要搞得成功,你就要知道怎么去搞,以后要走的是什么样 的革命道路,怎样才能成功。要真正理解这当中的道理,却是 很难的。不是每个人都懂的。所以心理建设、思想建设是头等 重要的。他把中国传统的“知之非艰,行之惟难” ,视之为“生

7、 平之最大敌” ,从而把它改造为“行易知难” ,高度重视思想启 蒙的重要性, “盖以此为救中国必由之道也” 。并指出此是治中 国的大病“暮气太深,畏难太甚”之良方。 孙中山提出的“知”与“行” 、 “难”与“易”的问题,是 远古至今乃至于将来的永恒问题。 “行”与“知”的关系不碍有 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行而知之。生而知之,众生平等, 是人生下皆知,皆易能行。而残疾故障人士就艰难地生存行走, 社会必须给予特殊照顾。行而知之,各人所处的时间空间不同, 难易程度也就不同。中国读书人传统的读本大学有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

8、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 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就包含 了“学而知之” ,又包含了“行而知之” 。重点在“学而知之” 。 也是论语开门见山告诉人们:“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第 5 页 亦说(悦)乎?有(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社会前进的着力点在于“学而知之” 。中华民族的 祖先给后人发明了“易经” 、 “易学” ,所以就要学易知易,知易 行易。 易学是日月之学,易学是明白之学,易学是医药之学。易 学是日月之学。 “易”字的形

9、,上部为“日”下部为“月” 。 “日” ,为阳;“月” ,为阴。日月变化,阳阴变化,称之为“易” 。 日月交易,阳阴交易,是生万物,万物生长靠阴阳。 “易”字的 形,上部为“日”下部为“勿” 。 “日” , “实也,光明盛实也, 太阳之精不亏。 ”“勿” , “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 幅半异。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 ”光明盛实的太阳会变动,地 上所竖的旗游也会移动,这种天地的变移,就称之为“易” 。易 学是研究日月宇宙的学问。易学是明白之学。上部为“日”下 部为“月” 。 “月”在两“日”之间,懂三日(晶)的变化,是 为“明” ;而将“日”为之一撇,撇去“日”是为“白” 。既懂 “

10、日”又懂“月” ,还懂“日” “月”的变化,那就真正明白了。 人生活在地球上,人人都明白地球围绕着太阳转。明白白天是 “日” ,夜晚是“月” ;白天干活,夜晚睡觉。这一宇宙规律必 须人人明白的,必须遵循的。易学还是医药之学。人在自然界 生活也有“疫”病会流行于人们中间, “易”不但与“癔” 、 “疫” 同音,也与“翳” 、 “益”同音,说明“易”是能医治人与“日” 第 6 页 “月”不适的疫病。 “易”的核心是“爻” , “爻”与“药”同音, 阳爻与阴爻相互平衡,勿药而疫病除。因此,易学是医药之学, 中医的黄帝内经是易经在人体疫病的医治的具体体现。 学易知易,知易行易,关键在于明白把握易道。把

11、握了易 道就能驾轻就熟,简易到不能再简易了。易道是: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道是:一划开天,阴阳辟地,女 男产人。立天之道乃旡有,立地之道乃阴阳,立人之道乃女男。 立天之道乃旡有,旡中生有,化有为旡。立地之道乃阴阳,地 球东半球为阳,西半球为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生长 靠阴阳。立人之道乃女男,男婚女嫁,繁衍后代,父教母育, 顺天应命。 学易知易,知易行易,初知有“三易” 。 易经是古人仰 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的一部书,也就是说,是研 究自然、社会、人类等发展变化的一部书。学本知本有三易: 连山易 、 归藏易 、 周易 。 连山易 、 归藏易或为秦 火,已佚,深为遗

12、憾!连山易 、 归藏易虽佚,仍有迹可 循。 易经最早是以艮卦为首的连山易 ,又称列山易 、 烈山易 ,是炎帝时代的作品。接着是以坤卦为始卦的归藏 易 ,是黄帝时代的作品。中国人类社会所经历的时代:水的时 第 7 页 代、木的时代、火的时代、土的时代、金的时代。炎帝为火的 时代,火的时代是人类能使用火的工具,并发明使用符号,遂 使人类真正告别了动物,以连山易为代表。黄帝为土的时 代,由火的时代向土的时代过渡,作为亚文明理论的指引,以 归藏易为代表。 连山易是有符号无文字的作品, 归藏 易是有符号无文字向有符号有文字过渡时的作品, 周易则 是有符号有文字的作品,由土的时代向金的时代过渡,作为文 明

13、理论的指引。 学易知易,知易行易,初知有“三易” 。知本行本有三易: 变易、简易、不易。一、 “易”乃变易。 “易”是飞鸟的形象, 而且“易”与“翼”同音,可以由“易”连想到飞鸟不停止动 的双翼,这是取运动,变化的意思。 “易”又是“蜥蜴”的“蜴” ,蜥蜴的保护色随着十二时的变化而变化,以象征宇宙森罗万 象的千变万化的意思。 “易”又是由“日” 、 “月”两个字合成的, 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所以“易”又代表阴阳运动的变化规律。 因此, “易”最根本的意思是变易。由阳变阴,由阴变阳。 易 经很重要的是研究阴阳的变易。由旡极变太极,由太极变阴 阳两仪,由阴阳两仪变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四象,由太阳

14、、 太阴、少阳、少阴四象变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 卦,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重叠而变成六十 四卦,以六十四卦表示万事万物的变化。 第 8 页 二、 “易”乃简易。所谓简易;就是简单地掌握了爻、卦、位, 就可以读懂易经 。先谈爻,一部易经简单地由 和 这两种称作阳爻和阴爻的符号组成,爻为易学 的基本原理。次谈卦,卦起源于古天文学, “卦”字“从圭从卜 “,从圭,土圭也,用泥土堆垒而成,来测日影;从卜,则是 测日影不用土圭,改用八尺标竿代之,为保标竿的垂直,标竿 上挂一条绳子,绳子下悬一重物,故象“卜”字,卜为易学的 应用技术。一部易经就是简单地由八卦(称经卦),两卦相 重

15、为六十四卦(称别卦)而组成。要读懂易经最基本的是要 瞭解八卦所象征的自然物。后谈位。各爻在卦中的位置叫做 “位” 。八卦中三爻之位分别为天、人、地三位。六十四卦中六 爻之位分别为天之旡有、人之女男、地之阴阳六位,即五爻六 爻为天位,三爻四爻为人位,初爻二爻为地位。空间与时间相 吻合,则初爻、二爻为人事物的潜伏、出现阶段,三爻、四爻 为人事物的生长、以展阶段,五爻六爻为人事物的高潮、结局 阶段。 三、 “易”乃不易。变化不易的大宇宙,都具备法则性,整然有 序,循环不已,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小宇宙中人的运命,也同 样的具有法则性;所以说”不易” 。 易经的不易表现在:用 阳爻和阴爻 把握事物的符号不

16、易。而卦 第 9 页 中六爻位表示天位在上,地位在下,人位在中,三位不易。六 爻位即变化:由太极变两仪(阴阳),由两仪变四象(太阴、少阳、 少阴、太阳),由四象变八卦(坤、艮、坎、巽、震、离、兑、 乾),由八卦变十六卦,由十六卦变三十二卦,由三十二卦变六 十四卦,这“六变”不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尽管有不同的 方式,但六十四卦所表示的意义不易,且六十四卦无限循环的 意义也不易。总之,整个宇宙的规律法则为:生死不易,阴阳 不易。旡中生有,化有为旡,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生长靠阴阳。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阴阴阳阳,阳阳阴阴。 学易知易,知易行易,深知则有

17、“八易” 。学本知本有八易: 连山易 、 归藏易 、 周易 、 兑易 、 坎易 、 震易 、 巽易 、 离易 。易经最早是以艮卦为首的连山易 ,接着 是以坤卦为始卦的归藏易 ,跟着是以乾卦为首卦的周易 ; 应有以兑卦首卦的兑易 ,接着是以坎卦为始卦的归藏易 , 跟着是以震卦为首卦的震易 ;还应有以巽卦为始的巽易 , 最后是以离卦为首的离易 。 连山易 、 归藏易已过、已 佚。自公元前 1144 年西伯姬昌囚于羑里演易了周易 ,周易 思想作为学界主流至今已有 3160 年。 周易以乾卦为首的易 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奠基提供了理论指导,乾为天, 周易 为周朝统治 800 年天下提供了指导思想,周易

18、思想的核心是 第 10 页 “三天主义” (即以“天子”授“天命”治“天下” ) 。乾为天, 乾为龙,乾卦就是龙卦:潜龙、见龙、乾龙、跃龙、飞龙、亢 龙、群龙,中华民族号称为“龙的传人” 。周易发展至现代化的 今天, “周易”当易, “兑易”当立。 “兑易”是以兑卦为首的易 学,到了 21 世纪周易当易, 兑易当立。苍天变易以兑 易始,地球变易以海洋始,人伦变易以少女始。兑易税易 说易悦易。兑易思想不但对中华民族有喜悦之引,对全人类 也有欣悦之导。按宇宙易理发展,还会出现以坎卦为首的易学 坎易 ,也会出现以震卦为首的易学震易 ,更会出现以巽 卦为首的易学巽易 ,最终会出现以离卦为首的易学离易

19、。 届时,或许人类会“离”开地球到另个星球生活,或许人类会 进化成更高级的动物,那是非今之所知了。 学易知易,知易行易,深知有“八易” 。知本行本亦有八易:前 述初知有“三易”:变易、简易、不易,再加上交易、反易, 对易、移易、转易这五易,共有八易,知之行之,不至陷于迷 途。君不见在时空坐标中,顺着前进,不亦易乎?时间:冬春 之交、春、春夏之交、夏、夏秋之交、秋、秋冬之交、冬;空 间:东北、东、东南、南、南西、西、西北、北。现将交易、 反易,对易、移易、转易这五易,续前“三易”简述如下。 四、 “易”乃交易。交易就是阴交乎阳,阳交乎阴。 易经本 第 11 页 身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这其中的

20、阴阳都是变化着的,于 是阳往交易阴,阴来交易阳。八卦就是阴阳交易而成,乾卦 是 两仪的阳仪和四象的老阳和阳而交成;兑卦 是两仪的阳仪和四 象的老阳和阴而交成;离卦 是两仪的阳仪和四象的少阴和阳而 交成;震卦 是两仪的阳仪和四象的少阴和阴而交成;巽卦 是 两仪的阴仪和四象的少阳和阳而交成;坎卦 是两仪的阴仪和四 象的少阳和阴而交成;艮卦 是两仪的阴仪和四象的老阴和阳而 交成;坤卦 是两仪的阴仪和四象的老阴和阴而交成。阴爻阳爻 是如何交易成六十四卦的。可从乾卦 出发,交阴而成,也可由 坤卦 出发,交阳成六十四卦。 五、 “易”乃反易。宇宙间万事万物皆相反相成,阴阳、刚柔、 动静、大小、顺逆、内外、

21、往来、上下、方圆、进退、屈伸、 远近、新旧、福祸、死生、有旡,左右、高低无不相反相 成。有相反就有运动,就有变化。 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 爻,无不由相反交易而成。六十四卦中乾卦 、坤卦 、坎卦 、 离卦 、大过卦 、小过卦 、中孚卦 、颐卦 ,这八个卦的卦体 颠过来倒过去,反过来反过去都不变。实际上大过卦是兑卦的 正反,小过卦是震卦的正反,中孚卦是巽卦的正反,颐卦是艮 卦的正反。而其它五十六卦从俯仰角度来观察就产生了反易卦。 最明显的反易是泰卦和否卦,否极泰来,泰极否来。 第 12 页 六、 “易”乃对易。八卦方位图:乾坤两者相对,天地相对;兑 艮两者相对,泽山相对;离坎两者相对,火水相对;

22、震巽两者 相对,雷风相对。由此观之,对易就是比其阴阳,絜其刚柔而 对观之。由八卦而对易为六十四卦,其对易的情况如下:乾卦 对易而为坤卦 ,夬卦 对易而为剥卦 ,大有卦 对易而为比卦 ,大壮卦 对易而为观卦 ,小畜卦 对易而为豫卦 ,需卦 对易 而为晋卦 ,大畜卦 对易而为萃卦 ,泰卦 对易而为否卦 ,履 卦 对易而为谦卦 ,兑卦 对易而为艮卦 ,睽卦 对易而为蹇卦 ,归妹卦 对易而为渐卦 ,中孚卦 对易而为小过卦 ,节卦 对 易而为旅卦 ,损卦 对易而为咸卦 ,临卦 对易而为遁卦 ,同 人卦 对易而为师卦 ,革卦 对易而为蒙卦 ,离卦 对易而为坎 卦 ,丰卦 对易而为涣卦 ,家人卦 对易而为解

23、卦 ,既济卦 对易而为未济卦 ,贲卦 对易而为困卦 ,明夷卦 对易而为讼 卦 ,无妄卦 对易而为升卦 ,随卦 对易而为蛊卦 ,噬嗑卦 对易而为井卦 ,震卦 对易而为巽卦 ,益卦 对易而为恒卦 , 屯卦 对易而为鼎卦 ,颐卦 对易而为大过卦 ,复卦 对易而为 姤卦 。六十四卦对易构成三十二对。 七、 “易”乃移易。所谓移易,是指卦内的阴阳爻的移动,其移 动是有规律的,即阳升阴降,阳爻上升,阴爻下降。一般来说, 阳爻上升至第五爻,阴爻下降至第二爻,就是移易至正位。乾 卦和坤卦全部都是阳爻或阴爻,它的移易是这样的:象征阳阴 第 13 页 的乾坤二卦是代表天地生成万物之源,乃是基本卦,它的移易 是这两

24、卦的爻位互易,乾卦九二升于坤卦六五爻位则成坎,坤 卦六五降于乾卦九二爻位则成离,而坎离两卦为上经之终;坎 离二卦相配合,又成为既济(离下坎上)和未济(坎下离上) 两卦,为下经之终。因此,乾坤二卦中阳阴爻位的升降,乃为 八卦与六十四卦移易的基础。 八、 “易”乃转易。转易(周转易)分为内转易和外转易。先谈 内转易。一卦六爻之中,除上下两卦之外,另有第二、三、四 爻组成一个新卦,第三、四、五爻组成又一个新卦,人们称之 为互体。反之,由第五、四、三爻组成一个新卦,第四、三、 二爻组成又一个新卦,人们称之为转体。互体和转体合称为内 转易。内转易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每卦的第二爻至第五爻需要 有变化。卦体第

25、二爻至第五爻无变化的有:乾卦、坤卦夬卦、 姤卦、剥卦、复卦、颐卦、大过卦,这八个卦。再谈外转易。 外转易在每卦的六爻中开始,万事万物都是由初爻(潜伏)、二 爻(出现)、三爻(生长)、四爻(发展)、五爻高潮)、上爻 (结局),这样不断地循环周转变化的。而六十四卦循环周转变 化的规则,分伏羲先天周转易和文王后天周转易。伏羲先天周 转易是从乾卦开始,坤卦终结,标志着自然界的易成,是自然 的周转规律。文王后天周转易是从乾坤卦开始,以未济卦终, 除有自然的周转规律以外,还有人伦的周转规律。自然界如此 第 14 页 周转循环不已,人类社会是否也如此周转循环:水的时代、木 的时代、火的时代、土的时代、金的时代、气的时代,是否又 周转循环:水、木、火、土、金的时代,或是人类消亡,或是 人类移殖,或是人类进化,这还要看人类历史未来的发展给予 验证。 不管人类历史未来的发展如何,把孙中山思想的“行易知 难” ,弘扬传播发展成“学易知易” 、 “知易行易” ,让人类简易 地学之、知之、行之;并付之以行动,兑之、税之、说之、悦 之地幸福生活着、前进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