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docx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8534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特征码 LTrkKwJJJpxolRNvZKbn *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摘要】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 着为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使命,必须把“立德树人” 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理想 信念教育、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通过加强顶层 设计、深化课程改革、夯实实践基础、传承优秀文化等路径,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 【关键词】师范院校 立德树人 时代内涵 实现路径 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教育 事业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

2、要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从根本上回答了高等教育在 新时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性问题,也为师范 第 2 页 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师范院校 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结合师范院校办学目标和实 际,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 一、立德树人是师范院校的根本任务 (一)立德树人是师范院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行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从社会主义事业后续有人和国 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3、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 为教育工作最根本的目标。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了教育的两个 “服务面向”和一个“根本目标” ,也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根本 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这阐明了我国新时期的根本教育方针。这 一方针,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教育领域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也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战 略方针的实现,需要依靠整个教育战线的共同努力和全面推进。 师范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为经济 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也是引领 教师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力量。因此,坚持立德树 人,不断提升师范院校综合实力和办学质量,是师范院校全面 贯彻党和

4、国家教育战略方针的具体行动。 第 3 页 (二)立德树人是师范院校参与中国教育改革事业的重要方式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是人民的热烈期盼,是 现实的迫切需要。十八大更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首要的创新任务。推动教育事业改革是一项 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基础教育的改革更是重点和难点。这需 要一大批政治思想素质好、知识储备厚、创新精神能力强的优 秀教师强力推动。师范院校处于教育研究的前沿,教师教育是 其根本优势所在,有责任和义务为基础教育和基层教育培养更 多的优秀教师,为基础教育和基层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师范院校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但近年

5、 来,师范院校缺乏办学特色,存在“千校一面”的“同质化” 倾向,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的竞 争力明显不足,甚至与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在教师岗位公招考 试竞争中也不占一点优势,体现不出专业特长。因此,坚持立 德树人,有利于师范院校提升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质量,有利于 增强师范院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是师范院校参与中国教育改 革实践的重要方式。 (三)立德树人有利于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 4 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过 30 多年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更面临着艰巨的现实挑战。这需要全体人民接续奋斗, 更需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一代一代有志青年树立更加坚定的理

6、想信念,同心同向,奋勇向前。教育战线的重要使命,就是要 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义的共同理想中,以 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推动中国特色事业的 强大合力。在基础教育领域里,教师是当地的知识代表、精神 风标和道德化身,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和成长的人生导师,因 此,他们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奠定社会共 同理想根基的责任。通过他们在教育岗位上的言传身教,可以 在更大广大范围的青少年群体中,在我们党和国家未来接班人 心中,凝结共同理想更为坚定的信仰,形成我们事业发展不竭 的动力之源。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基本将走向基础教育和基层教 育的岗位,是未来人民教师的人才源泉。坚持

7、立德树人,在师 范院校学生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抓住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程的关键环节,可以达到事半而功倍 的效果。 (四)立德树人是切实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抓手 “德才兼备”是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 程师, “德”更是教师人才的灵魂。除了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 第 5 页 平之外,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社会责任感、职业理想、高尚 的师德和崇高的精神人格,对于新时期的教师人才显然更为重 要。当今社会,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教师队伍中一些从 教不廉、索要礼金、有偿家教补课、生活作风不正、教育手段 粗暴、学术腐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职业声誉。纠 正

8、这些不良风气,除了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之外,更要 从抓防范入手,从抓源头入手,切实抓好师范院校这一教师人 才库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但是,一些师范专业的学生仍存在 不同程度的信仰缺失、道德失范、价值取向不当、社会责任感 不强等现象,与社会的现实期望背道而驰。因此,坚持立德树 人,切实引导师范专业学生德才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他们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养成良好的教 师职业道德素养,有利于提升整个教师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准。 二、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在师范院校来讲,所立之 德既是要弘扬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在内的

9、社会主义道德、弘扬新时期教师师德规范,也要传承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就是要 对师范学生进行道德观塑造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2, 帮助学生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崇高理想,使学生有 第 6 页 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奉献精神的教 师。所树之人,就是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树人就是要坚持德育为 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着力从教师的现实需求出发, 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 为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提供强有力的 智力保证。 (一)切实加强学生思

10、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1加强从教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从教使命感。理想理念在 教师的综合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师的人 格基石,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师范院校培养的 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教育事业的现实需求,要求他们胸怀国家 和民族,肩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 事业,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坚决捍卫者。因此,师范院校要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道德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导他们积极 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 育人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将人生目标与国家、 民族的前

11、途命运,与教育事业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积极做 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建设者,让自己成为实现教育百年大 第 7 页 计的正能量。 2培育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从教忠诚度。职业道德反映了 社会的道德期待和职业内在的道德要求。 礼记文王世子说,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学高为师,德馨为范,教 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国家分别出 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 规范 ,对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做出明确界定,提出了严格 的要求和明确的标准。师范院校要积极落实师德规范,引导学 生将“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

12、规范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要以红烛、 春蚕的奉献精神鼓舞激励学生,教育学生自觉坚守精神家园、 坚守人格底线,不断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人格品质和人 格魅力。 (二)强化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提升学生从教专业素养 1加强专业知识培养,夯实学生从教知识源。扎实的知识功底 是成为优秀教师的根本基础。 “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 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 ”3因此,师范院校的学生,必须 拥有本专业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涉猎各类通用知识,拥 有敏锐的学术感知、宽阔的学术视野。当前整个高等教育界处 第 8 页 于较为浮躁的状态,教师热衷于科研,更多的精力用于争取项 目,争取经费,对于教学工作则极为轻视

13、,许多教授不愿意给 学生上课,因为教学工作的经济回报过低;学生受各种不良思 潮的影响,受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的影响,新一轮读书无 用论的观点有所抬头,许多学生显得学习散漫,难以安心求学, 潜心求知。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更是极为迅速。 如果这样的教风、学风长期持续,对于师范学生未来职业前途 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师范院校更应该沉下心来,明确学 生的专业需求,坚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扎实做好教书育人的 工作,既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 适应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将来走上三尺讲台,才不致因学识 浅薄而误人子弟

14、。 2加强师范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师范素质。教师重要责任 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而学 生的师范技能显得特别重要。当前师范院校育人工作呈现出与 其他普通高校同质化的倾向,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学生 师范素质、教学技能的训练太少。师范生的三笔字训练、普通 话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的时长数量严重不足。教师职业技 能训练中心、教师职业教学示范中心等实践实训场所的利用率 极低。由于师范技能不过关,学生实习上讲台水平明显不够, 第 9 页 许多实习单位不放心将课堂交给实习生也成为应然的状态。师 范院校应当不断加强学生师范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授课水平,除了开设专门的

15、书法课程、普通话课程、制作课程 等,师范院校还应该利用早晚自习集体组织学生进行三笔字、 普通话训练,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开展中学课程的试讲。通过 学校的师范节、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比赛项目,引导学生将更 多的精力放到师范技能训练中去。 (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着力提升学生从教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从教创新力。创新是当今时 代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社会对人才最为核心的要求。师范院 校培养的毕业生,将是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新生力量。当前师 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改革力度不足,因循守旧,培养的学生创新 意识不足,无法引领当前基础教育界进行的轰轰烈烈的课改, 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对创新型教师人才

16、的需求。因此,师 范院校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出传播死知识的教书匠,还要培养 出一大批具有开放意识、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具有教育家情 怀的全新人才。师范院校要通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科研创新 活动,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使学生创新智慧 竞相迸发;要积极组织学生了解并参与基础教育的课程创新实 践,紧跟基础教育改革步伐。 第 10 页 2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度。当前师范学生就 业难已经成为师范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态势,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是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用人 单位在选拔毕业生时,除了看大学期间的专业成绩、外语水平 及计算机能力外,更是有选择地对政治素

17、质、团队协作精神和 集体荣誉感,对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交际能 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证明,在教师行业发 展最好的,往往不是那些考试成绩最为优秀的学霸,而是综合 能力最为全面的人才。因此,师范院校要积极适应社会的要求, 坚持思想品德修养与文化知识学习并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 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调,努力提升学生社会化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一)凝聚育人共识,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路 径 1凝聚育人共识,确立育人核心目标。育人共识是一所高校对 于人才培养所持有的主导性观点,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 性体现,

18、是高校对如何实现自身重要职能的根本性看法。在高 第 11 页 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 能当中,人才培养处于最顶层的位置。作为应用性大学,师范 院校办学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卓越教师。因此,师范院校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地方 特色及需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等多方因素,从各个层面形成 育人共识: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把 培养卓越教师作为首要任务, 把育人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 平的根本标准;教师既要承担着教书的使命,给学生传授知识、 教导技能,又要承担育人的职责,以自身高尚的师德师风影响、 感染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形成

19、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既 要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将志存高远、心系教育、以 德为首、全面发展作为基本准则。 2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学校体制机制。顶层设计是加强全局掌 控、宏观筹划和战略管理的一种理念与方法。立德树人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协调处理内外部的各种矛盾,还必须遵 循本身独特的运行规律。师范院校必须通过顶层设计,才能在 宏观上把握趋势,从整体上明确路径,才能在现实要求与实践 推动之间架起转化的桥梁。师范院校要以全局视角,对育人各 要素进行系统配置和组合,确保战略目标任务、整体行动方案 和操作性实施细则有机衔接,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 育人体制机制。要形成包括以学生为本、

20、去行政化的内部治理 第 12 页 结构、唯才是举的人事激励制度、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分 配激励制度、唯能是招的招生选拔制度、各尽所长的教师评价 制度、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在内的有机系统, 使立德树人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立德树人渗透 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总体考虑,统筹部署,全面落实,整 合学校内部的育人力量,整合课内、课外育人力量,构建全员、 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有效机制。 (二)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堂育人质量是立德树人的主要路 径 1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育人效果。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 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

21、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 培养质量。 ”4师范院校要深化课程改革,注重学科专业大类 培养与教师教育特色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发展相结合,结合师范专业特色,编写、 修订高校相关学科教材,强化师范技能相关课程的比重。要深 化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重 点推行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例导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探索微课、反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 人,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形成良好的自主、 第 13 页 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坚持德育为先,提高课堂育人质量。 “课程育人也就是 理论育人,即以课

22、堂、课程、课本等理论教育的方式,进行思 想、政治、道德等知识的传授,这是立德树人的前提” 。5思 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哲学社会科学和各 类专业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师范院校更要发挥 好课堂育德作用,以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为目标,紧密 结合师范院校的特色,大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 学等课程的教学质量。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理服人,以情动 人,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联 系师范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指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 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分析法,观照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 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

23、 生从教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夯实实践基础,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是立德树人的现实路 径 1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专业实践。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 新意识的新时期教师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巩固理论知识,促进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师范技能的重要平台。师范院校要紧密结 第 14 页 合专业实际,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总体规划,整合和利用优质教 育教学资源,探索以创新实践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新模 式。要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 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拓展学生实践教 学基地,提升教育见习的频率,确保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 于六个月。加强对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24、论文)的指 导,确保质量。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师范专业竞赛,组织实习 生课堂教学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教育部“东芝杯”师范生教师 技能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及以“挑战杯”等课外 实践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活动。 2组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 ”社会实践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出温室,了 解国情,接受社会洗礼,磨炼人格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素养的重要桥梁。通过社会实 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从人的主体 需求出发,重视人的自主精神的培养,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

25、自我服务, 提高他们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师范院校要 通过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专业兼职、社会调研、公益 活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特别是利 用寒暑假等时期,有选择地让学生参与中国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第 15 页 关爱留守学生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中 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让学生在知识储备、才智技能、精 神状态各个层面做好从教准备。 (四)传承优秀文化,发挥文化渗透功能是立德树人的隐性路 径 1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师范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 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 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

26、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 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以“尊师重道” 、 “学高 身正” 、 “诲人不倦”为主要内容的师范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荀子所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 朱舜水 集劝兴所云“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 先务” ,韩愈所谓“举世不师,故道益离”等论述,都体现了中 国传统文化对于教育的深刻认识,子贡尊师、程门立雪、张良 受教等典故更是不胜枚举,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关于师范精神的 生动实践。这些内容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薪火相传提供着精神的 滋养,更为师范院校育人工作提供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师范院 校要紧密结合自己实际,既要弘扬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

27、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为主要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发挥好师范院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更要发 第 16 页 掘中华传统文化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范文化资源,弘 扬“有教无类”的崇高师范精神,赋予当今时代“科教兴国” 的时代内涵,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忠诚于教育事业 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献身科教兴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 2打造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 重要载体,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以校园里的校歌校训、花 草树木、校园建筑、校园活动等为载体的校园制度文化、物质 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让大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 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精神成

28、长的重要摇篮。这些看似没有生 命的事物,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深深地影响和熏陶着学生的 心灵。因此师范院校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结合时代 特点、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努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优化校 园文化环境,营造深厚的师范文化氛围,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 文化,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 响,不断满足学生丰富而强烈的精神文化需要;要用学校自身 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悠远的历史传统,崇德尚学的校园风气和志 存高远的育人理念,教育战线优秀校友的良好声誉和学校教师 的榜样作用,来鼓舞、引导学生坚定热爱教育、奉献教育的职 业理想;要紧密结合学生不同专业,开展新生节、校园文化艺 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等富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师范 特色的活动品牌,提升学生文化涵养和文化素养。 第 17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