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十五五”规划.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7628 上传时间:2025-08-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产权“十五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知识产权“十五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知识产权“十五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知识产权“十五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知识产权“十五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知识产权“十五五”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根据市知识产权“十五五”规划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全区知识产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把知识产权工作放在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谋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区战略,着力推动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等深度融合,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运用、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指数稳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区专利、商标

2、有效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底,商标有效注册量2564件,专利授权量662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2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76件,位居全市第一位。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更加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知识产权违法案件查处机制不断完善,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开展“铁拳”“蓝天”“网剑”等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158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引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大力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截至“十四五”末,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级示范企业3家,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5家。结合全区知识产权发展实际,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10期

3、为创新监管方式和强化保护措施奠定基础。(二)面临形势当前,随着大国博弈影响世界格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共同体快速建设,知识产权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政策多重叠加,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的叠加效应加速释放。随着国家发改委关于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的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实施意见的印发,市委、市政府赋予区科技新城、商贸强城、文旅名城的新定位,“十五五”期间,区知识产权事业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现阶段区知识产权创造在数量上有增加、在质

4、量上有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事业服从服务好新阶段现代化建设,处于历史较好时期。当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全省先进地区相比,我区知识产权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有待提升,高价值专利匮乏,知识产权运用效益不优、转化率不高;现有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知识产权人才亟待培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与支撑高质量发展有一定差距。“十五五”时期,做好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多重政策优势,立足区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支撑。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重大战略叠加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区为目标,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为主攻方向,打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品质服务和高水平管理,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为加快主城崛起、推进“三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新形势下制约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障碍,

6、系统谋划知识产权强区战略,修订完善制度,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举措,实现战略规划、具体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反映时代特征、符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坚持质量优先。按照“质量优先、效益为要”的要求,明确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思路、实施路径和工作机制,鼓励更多政策、资源向高质量知识产权倾斜。坚持整体推进。强化战略导向和规划引领,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同,系统谋划知识产权强区战略体系,加快形成反映时代特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知识产权全链条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坚持突出重点。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着力推进知识产权严格保护和有效运用,用改革创新的方法破解难题、化解风险

7、加快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共享。以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思维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全力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和社会公众获得感。(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知识产权在服务创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加快形成,成为知识产权创造的“磁场”、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地”、知识产权转化的“沃土”,努力建设高

8、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知识产权强区。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超过10%,达到3.25件;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年均增长超过10%,达到11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超过10%,达到7.64件;有效注册商标量年均增长超过10%,达到4500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实现零突破;有效地理标志达到4件以上;版权作品登记量达到12件以上。知识产权保护提能增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健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优势有效发挥,侵权易发多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基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明显增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步健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依法平等保护,中小企业、专业市场、展

9、会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保障作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稳步提升,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显著。加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推动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资本运营高效运作,知识产权保险、信用贷款等金融服务充分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年均增长超过20%及以上。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及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培育发展2个以上在全省具有较高知名度、带动能力强的知名品牌。知识产权服务提档增效。培育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10、引导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运营服务向专业化和高水平发展,开展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知识产权环境加速优化。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合力更强。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专业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知识产权宣传和教育工作更富成效,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完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形成管理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服务便捷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自律规范进一步加强。区“十五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2026年2030年属性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13预期WW量(件).2.25性2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件)92110预期性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11、件)4.77.64预期性4年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件)一4预期性5有效注册商标量(件)34404500预期性6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总量(件)一3预期性7有效地理标志总量(件)03预期性8版权作品登记量(件)812预期性9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量(件)02预期性10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预期性11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0预期性12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04预期额(万元)OOO性13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分)90以上预期性二、重点任务(一)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培育高价值专利。推动产出一批高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围绕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

12、体系,培育壮大医药、化工、生物、建材、电子信息等现代产业集群,引导优势知识产权资源向园区集聚,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专利组合)。促进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等关键领域,鼓励企业进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软件著作权登记。加强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网络环境下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有效保护集成电路和软件知识产权。培育高知名度商标、地理标志。有力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形成品牌聚合示范效应。以全区重点产业、地方特色产业、“一业一品”为重点,引导企业开展商标注册申请和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13、培育涉农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支持发展符合乡情村情的“企业+地理标志+农户”等多种形式利益联结,助力乡村振兴。以重大宣传活动为抓手,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市场主体商标品牌意识以及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坚持市场导向,多途径提高市场主体培育、保护和运用商标专用权能力。聚集商标品牌服务资源,增强商标业务受理服务,提高商标品牌服务水平。打造精品版权。研究制定激励版权作品创作创新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开展作品著作权登记。加快培育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软件设计、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版权精品。完善作品创作与传播使用运行机制,加强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的版权保护。建立健全软件正版化长效管理机制。(二)强化知

14、识产权保护强化行政保护。推进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领域知识产权执法监管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更好发挥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区域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查处假冒专利、商标侵权、侵犯著作权、地理标志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将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主体纳入重点监管,严格规范知识产权市场秩序。健全协同保护。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推进行政执法、司法保护、

15、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环节协同,提高知识产权综合治理效能。加强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工作力度。完善与法院、公安及有关职能部门跨部门协作和衔接机制,形成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合力。构建多元共治。发挥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和区知识产权纠纷仲裁受理窗口的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维权援助机制,提高确权和维权效率。加强知识产权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机制,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促进行业自律,开展自主维权,引导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治理。(三)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

16、业。坚持把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作为知识产权引领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建立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目录,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版权产业。发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制度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品牌。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强企、强校、强所。引导企业加大知识产权投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能力。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加强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培育工作,引导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资本化运作。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产业生态,大力培育拥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企业,提升源头创新质量。打造知识产权运用

17、平台。支持建设若干聚焦产业、带动区域的运营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盘活知识产权资产,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深化地理标志产业经济融合发展。发展“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等新模式,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运营金融支撑。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提升现代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能力。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工作,推广专利质押融资新模式,探索开展专利保险、证券化等业务,支持扩大专利融资规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扩大知识产权质押物范围,拓宽地

18、理标志、商标品牌作为知识产权质押物的企业融资渠道。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集合授信机制,支持银行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园区开展战略合作。(四)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服务。建立知识产权高价值专利、高知名度商标培育清单。严格治理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和代理行为以及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和代理行为,建立非正常专利申请代理、恶意商标注册代理、无资质代理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效降低决策风险,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培育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引导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运营服务向专业化和高水平发展,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保险、资产评估等增值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服

19、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开展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生态。鼓励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组织开展公益代理和维权援助;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需求,引导知识产权服务链上下游优势互补、多业态协同发展;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对接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工作机制,重点提供专利导航等高端服务。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强化服务机构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行业规范自律经营,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生态。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20、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知识产权工作突出问题,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主要工作任务落实。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研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持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确保规划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二)加强组织协调。发挥区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职能,压紧压实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责任,切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见效,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完善联动协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三)加强资源配置。健全知识产权投入机制,按规定设立知识产权类专项资金,不断增强知识产权资金投入力度,为知识产权全链条发展提供保障。科学编制年度知识产权预算

21、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调整优化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大力投向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培育、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重点工作。鼓励园区、重点企业、产业集群、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知识产权运营与保护基金,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社会资本投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等,形成政府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四)加强宣传推广。加强规划宣传与政策解读,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加深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尊重知识产权、人人保护知识产权、人人从知识产权中受益的良好局面。大力倡

22、导知识产权文化,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等活动。开展知识产权万里行、“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专利周、品牌日等活动。(五)加强人才建设。支持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联合建立知识产权培训基地,鼓励知识产权专业人员职业化发展。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育,支持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培育知识产权领军人才、治人才和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人员素质和能力。(六)加强考核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将规划目标任务和关键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把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改进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规划调整和修订机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及时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和未来环境的变化,适度修订规划内容,确保规划落地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