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装调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91274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设备装调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机电设备装调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机电设备装调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机电设备装调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机电设备装调技术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机电设备装调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及CAD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后续课程:机电设备装调工训练与考级一、前言1 .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平台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电专业相关知识,积累实际工程经验。使学生能初步进行典型机电设备的装调和维护维修。2 .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机电类行业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职业标准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构建以相关工作过程导向的

2、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项目的过程中提升相应职业能力并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结构安排以五年一贯制高等职教的人才培养规格为依据,遵循学生知识与技能形成规律和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融合了相关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机电设备的通用组成部分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形式,充分开发利用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在评价中

3、学”的理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和发展趋势;(2)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规格、性能和技术指标;(3)理解机床数控技术、电梯、机械手和机器人技术及自动生产线的基础知识;(4)了解机械零部件装配结构知识;(5)掌握机械零部件装配工艺知识;(6) 了解典型装配工装结构、原理;(7) 了解电气装调常用仪器、仪表的选择原则;(8)掌握电工操作技术及电气装配规范;(9)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工艺和调试技术;(10)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总装知识和调试技术;(U)理解至少一种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建方案及其控制要求。2

4、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电气装调常用仪器、仪表;(2)能进行电气功能部件的调整与维修;(3)会选用常用装配工具,并能正确使用;(4)能进行机械功能部件的调整与维修;(5)能初步对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进行安装和综合调试。3 .素质目标:(1)形成对科学技术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形成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具有运用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5)形成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6)具有勇于创新、勇于探究各种工程问题的态度;(7)具有团队精神。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单元课程内容及要求活动与

5、建议参考课时1机械装调机械零部件装配结构知识:掌握机械功能部件装配基础知识、调整基础知识和机械维修基础知识;尽量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42.机械零部件装配工艺知识:了解装配的一般原则及装配顺序确定的原则;掌握装配的工艺过程;知道装配的工艺规程;采用工程典型案例进行讲解43.功能部件及其装配工艺知识:掌握功能部件的装配工艺;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64.典型装配工装结构、原理说明:了解典型装配工装结构、原理;掌握典型装配工装的使用方法;了解有特殊要求的部件装配方法45.机械功能部件调整:了解功能部件空运转试验知识;掌握功能部件装配精度的测试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或企业现场教学46.机械功能部件维修:掌握齿轮

6、花键、轴、轴承、密封件、弹簧、紧固件等的检修方法;能进行齿轮啮合间隙、轴承间隙的调整采用项目化教学82电气装调电气功能部件装调:了解常用仪器、仪表的规格及用途;掌握仪器、仪表的选择原则及使用方法;掌握锡焊方法;了解常用电气元件、导线、电缆线的规格;掌握电工操作技术与装配知识;掌握接地保护知识及电气装配规范;4电气功能部件调整:掌握电气功能部件一般功能的调试方法理论一体化教学8电气维修:了解分析、排除电气故项目教学或企业8障的常用方法;能进行功能部件维修现场教学3典型机电设备的整机装调总装配知识:装配工艺的编制;拆卸、组装机床设备的方法;整机装配、调试所用工具、工装原理知识及使用方法;机床水平

7、调整方法;机床几何精度、工作精度检测和调整方法;阅读三坐标测量报告、激光检测报告及误差分析调整方法;一般误差分析和调整方法项目教学或企业现场教学8一般故障的排除:液压、气动故障排除方法;电气线路的故障排除方法;弱电控制方面的故障排除方法案例教学6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L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习者应具备必要的机械、电气制图与CAD、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气控制基础知识2 .本课程在教学中宜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3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习者实习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课题训练的方式促进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4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习者工艺规范的培养,提高学习者分析、

8、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评价1 .采用阶段性考核评价;以工艺卡制作、实际产品装配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习者工艺能力及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与评价。遵循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可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的办法计算总评成绩。项目评价表评价项目(100)评价内容自评互评师评优秀良好加油优秀良好加油优秀良好加油学习态度(10)对项目课题有探究兴趣,认真对待、积极参与;考勤记录;练习的态度团队合作(10)组员分工协作、团结合作、配合默契、解决疑难问题。值日工作情况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10)能积极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信息;获取相关学习内容。自主学习的

9、计划、创新能力(10)善于观察、分析、思考,能提出创新观点和独特见解,能大胆创新。反思能力(10)能经常反思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总结,不断调整学习方式方法。阶段实习小结学习成效(50)作业、课堂笔记能按时完成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任务且速度快,质量较高。平时分段练习的成绩2 .建议可选择常规机电设备的装调进行能力考核3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参加全国机电设备装调工职业资格考试4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裁判员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三)教学基本条件(按每学期两个班,每班4O名学生配置)1 .每两个班需配一名该课程的专业教师,本课程专业教师除要有较深的

10、专业理论基础外,还要有综合的机电设备装调操作能力。2 .容纳4050人左右的装配实习工场1个。推荐配置:普通机加工机床56台、数控车2台、数控铳2台;配套拆装工具、检测仪器、仪表若干。(四)教材选用与编写1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路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项目课程教材。2 .根据五年制高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院本教材。教材开发的建议为:(1)开发教材的主编和主审,须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的骨干教师;(2)教材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讲究“实在”、“实效”,编排时要符合五年制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3)选取的项目

11、应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际,贯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4)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围绕项目设置相应工作任务,力求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5)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内容和空间。(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组织课程教师进行资源应用能力的培训,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教与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2 .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3 .针对教学的需要和难点,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内容;技术性强,学校能力滞后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力量,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和其它辅助教学软件。4 .发挥学院联合的优势,推进资源共享进程,共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机械/制造 > 机械理论及资料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