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普法培训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自()起施行。A. 2021年8月20日B. 2022年3月1日C. 2021年10月1日D. 2022年1月1.日2 .医师资格考试分为()oA.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B.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和西医医师资格考试C.临床医师资格考试和预防医师资格考试D.专科医师资格考试和全科医师资格考试3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满()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A. 2B. 3C. 4D. 54 .医师执业注册制度要求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
2、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申请注册。A.省级B.市级C.县级D.乡级5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不包括()。A.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B.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C.对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D.擅自使用未经批准的药品和医疗器械6.医师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等情况,并取得其()。A.口头同意B.明确同意C.亲属同意D.医疗机构同意7 .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医师应当()。A.视情况而定是否救治8 .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C.先缴纳费用再进行救治D.报告
3、上级医生8 .国家实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考核周期为()年。A. 1B. 2C. 3D. 49 .国家对在医学研究、教育中开拓创新,对医学专业技术有重大突破,做出显著贡献的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oA.警告B.表彰、奖励C.罚款D.拘留10.国家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医师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A.承担民事责任B,不承担民事责任C.承担刑事责任D.承担行政责任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每年8月19日为()o2 .医师资格考试由()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实施。3 .医师执业注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制定。4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循()指南,遵
4、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医学伦理规范等。5 .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或者牟取()o6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医疗卫生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机构报告:发现传染病、突发不明原因疾病或者()。7 .国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医师培养和使用()。8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医师提供职业安全和()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9 .医师受到事故伤害或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疾病、死亡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待遇。10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
5、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师执业规则包括()A.按注册的执业范围进行医学诊查B.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C.遵循临床诊疗指南D.对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2 .医师资格考试的类别和具体办法,由()制定。A.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B.省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C.市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D.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3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的义务有()A.树立敬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B.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依法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C.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医学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D.宣传推广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
6、识4.医师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师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这体现了医师的()义务。A.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的义务B.取得患者明确同意的义务C.向近亲属说明的义务D.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5 .国家在医师培养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A.制定医师培养规划B.建立适应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医师培养和供需平衡机制C.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D.完善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的教育制度6 .医师定期考核的内容包括()A.业务水平
7、B.工作业绩C.职业道德状况D.执业范围变更情况7 .国家对医师的保障措施包括()A.建立健全体现医师职业特点和技术劳动价值的人事、薪酬、职称、奖励制度8 .对从事特殊岗位工作的医师给予适当津贴C.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医师享受津贴、补贴政策D.鼓励医师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8.医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A.在执业活动中,医德高尚,事迹突出8 .在医学研究、教育中开拓创新,对医学专业技术有重大突破,做出显著贡献C.遇有突发事件时,在预防预警、救死扶伤等工作中表现突出D.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的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努力工作9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医师提供的保障包括
8、A.职业安全和卫生防护用品B.有效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C.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落实带薪休假制度D.定期开展健康检查10 .新闻媒体在医疗卫生宣传方面的责任包括()A.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B,弘扬医师先进事迹C.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D.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督四、判断题(每题I分,共10分)1 .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2 .医师执业注册后,可以在任何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不受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的限制。()3 .医师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应当及时向患
9、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4 .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5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发现传染病、突发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异常健康事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医疗卫生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机构报告。()6 .国家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医师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7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医师提供职业安全和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8 .医师受到事故伤害或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疾病、死亡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9 .医疗卫生机构应
10、当合理安排医师的工作时间,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定期开展健康检查。()10.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医师执业的基本原则。2 .简述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主要内容。3 .简述国家对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制度。4 .简述国家对医师的保障措施。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B2. A3. B4. C5. D6. B7. B8. C9. B10. B二、填空题1 .中国医师节2 .省级以上3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4 .临床诊疗5 .其他不正当利益6 .异常健康事件7 .机制8 .
11、卫生9 .工伤保险10 .公益三、多选题1. AC2. A3. ABCD4. ABC5. ABCD6. ABC7. ABCD8. ABCD9. ABCD10. ABCD四、判断题1. 2. 3. 4. 5. 6. J7. 8. 9. 10. 五、简答题1 .医师执业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规范,提高执业水平,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2 .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具有高等学校相关医学专业本科以上
12、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参加医学专业工作实践满一年的人员,或者具有高等学校相关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满二年的人员,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具有高等学校相关医学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参加医学专业工作实践满一年的人员,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3 .国家对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包括:国家制定医师培养规划,建立适应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医师培养和供需平衡机制;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医教协同,完善医学院校教育、毕
13、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配备;国家采取措施,完善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的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考核。4 .国家对医师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健全体现医师职业特点和技术劳动价值的人事、薪酬、职称、奖励制度;对从事传染病防治、放射医学和精神卫生工作以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的医师,给予适当的津贴;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医师,享受津贴、补贴政策,并在职称评定、职业发展、教育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国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医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国家采取措施,统筹城乡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国家鼓励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通过医学教育取得医学专业学历,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依法取得医师资格;国家采取措施,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帮助乡村医生提高医学技术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对乡村医生的服务收入多渠道补助机制和养老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