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1 .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包括()oA.以我为主B.立足国内C.进口为主D.科技支撑2 .国家建立粮食安全责任制,实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承担保障本行政区域粮食安全的具体责任。A.粮食安全领导负责制B.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C.粮食安全党政同责D.粮食安全地方负责制3.下列关于耕地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oA.国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B.禁止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挖湖造景等行为C.耕地应当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
2、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D.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现违反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要求行为的,应当自行处理4.国家推进种业振兴,维护种业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提升供种保障能力()oA.建设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B.健全国有良种繁育体系C.推进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信息化建设D.以上都是5.政府粮食储备用于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等,其中政府粮食储备体系分为()0A.中央政府储备和地方政府储备B.省级政府储备和市级政府储备C.国家战略储备和地方常规储备D.政府专项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6 .下列关于粮食加工的说法正确的是()oA.粮食加工经营者可以随意掺杂使假、以次充好B
3、国家鼓励粮食加工业发展,重点支持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发展粮食加工业C.粮食加工应优先满足工业用粮需求D.国家限制粮食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7 .国家建立粮食应急管理体制,其特点不包括()oA.统一领导8 .分级负责C.属地管理为主D.中央统一管理8.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引导激励与惩戒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对粮食节约工作的()oA.领导和监督管理B.单纯宣传教育C.奖励机制D.处罚机制9.国家加强粮食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支持粮食领域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主要目的是()。A.增加粮食产量B.提高粮食生产、储备
4、流通、加工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C.提升粮食加工精度D.扩大粮食种植面积10.违反本法规定,故意毁坏在耕地上种植的粮食作物青苗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毁坏粮食作物青苗价值()罚款。A.一倍以下B.三倍以下C.五倍以下D.十倍以下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1 .为了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制定本法。2 .国家加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发挥粮食国际贸易作用,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提高粮食生产、储备、流通、
5、加工能力。3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严格控制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当依法落实补充耕地责任,补充与所占用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本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补充耕地的数量进行、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并加强耕地质量跟踪评价。4 .国家推进种业振兴,维护种业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建设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健全国家良种繁育体系,推进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供种保障能力,支持育种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鼓励粮食作物种子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支持开展育种联合攻关,
6、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粮食生产需要及余缺调剂。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做好肥料、农药、农用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稳定供应工作,引导粮食生产者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合理使用农用薄膜,增施O6 .政府粮食储备分为中央政府储备和地方政府储备,其用于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等,中央政府粮食储备规模和地方政府粮食储备总量规模由确定并实行动态调整。7 .国家加强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加强干旱、洪涝、低温、高温、风雹、台风等灾害防御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灾害防治属地
7、责任,加强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工作。8 .国家推进农业机械产业发展,加强农业机械化作业基础条件建设,推广普及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鼓励使用绿色、智能、高效的农业机械,促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国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支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粮食生产技术,因地制宜推广间作套种等种植方法,鼓励创新推广方式,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促进提高粮食O9 .国家建立粮食市场异常波动报告制度,发生突发事件,引起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异常波动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农业农村、粮食和储备、市场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粮食市场有关情况向和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1
8、0 .国家完善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标准体系,粮食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检验制度。三、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1.国家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统筹利用国内、国际的市场和资源,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粮食供给保障体系,提升粮食供给能力和质量安全,下列属于国家加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的方式有()oA.禁止粮食进口B.发挥粮食国际贸易作用C.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D.与他
9、国签订粮食安全合作协议2.国家加强粮食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支持粮食领域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完善科技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等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设备的推广使用,提高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粮食安全科技创新的重点应用领域包括()oA.粮食生产技术B.粮食储备技术C.粮食流通技术D.粮食加工技术3.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的目的是()。A.稳定粮食播种面积B.合理布局粮食生产C.提高粮食生产效益D.促进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保面积、保产量4 .关于粮食储备承储企业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oA.应当遵守
10、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储备与商业性经营业务分开B.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消防安全责任C.对承储粮食数量、质量负责,实施粮食安全风险事项报告制度D.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5 .从事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的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粮食和储备主管部门报送粮食购进、储存、销售等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国家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保持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粮食市场调控措施包括()oA.发布粮食市场信息B.实行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C.要求执行特定情况下的粮食库
11、存量D.组织投放储备粮食6.粮食加工经营者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标准,不得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对其加工的粮食质量安全负责,国家鼓励粮食加工结构优化,增加优质、营养粮食加工产品供给,重点支持()0A.粮食初加工B.粮食精深加工C.粮食综合利用加工D.扩大工业用粮加工7.国家建立粮食应急管理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布局合理、运转高效协调的粮食应急储存、运输、加工、供应网络,必要时建立粮食紧急疏运机制,确保具备与应急需求相适应的粮食应急能力,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粮食应急响应机制包括()oA.启动应急响应时依法采取相应措施B.增设应急供应网点C.组织进行粮食加工、运输和供应D
12、征用相关物资和设施8.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粮食节约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管理,推进粮食节约工作,粮食节约工作涵盖的环节包括()oA.粮食生产B.粮食储备C.粮食流通D.粮食加工和消费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农业农村、粮食和储备、自然资源、水行政、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等有关部门应当依照职责对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实施监督检查,并建立()和()oA.粮食安全监管协调机制B.信息共享机制C.粮食安全风险评估机制D.粮食安全信息发布机制10.下列关于耕地保护的法律责任说法正确的有()oA.侵占、损毁、擅自拆除或者迁移政府投资建设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
13、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B.逾期不恢复原状、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C.故意毁坏在耕地上种植的粮食作物青苗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毁坏粮食作物青苗价值五倍以下罚款D.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1 .国家粮食安全工作仅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与公民个人无关。()2 .县级以上人民政
14、府应当将粮食安全保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3 .国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但为了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大规模进行退耕还林还草。()4 .粮食生产者在种植过程中可以随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提高产量。()5 .政府粮食储备的收购、销售、轮换、动用等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挪作他用。()6 .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规模以上经营者,应当按照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特定情况下的粮食库存量。()7 .粮食加工经营者应当对其加工的粮食质量安全负责。()8 .国家建立粮食市场异常波动报告制度,发生突发事件引起粮食市场异常波动时,相关部门应当及时报告
15、9 .国家不鼓励粮食经营者运用先进、高效的粮食储存、运输、加工设施设备。()10 .违反本法规定,粮食应急状态发生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和调度,配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五、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1 .简述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中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2 .简述粮食生产环节中,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使用的相关规定。3 .简述政府粮食储备的管理要求。4 .简述国家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机制。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C3. D4. D5. A6. B7. D8. A9. B10. C二、填空题1 .宪法2 .藏粮于地
16、藏粮于技3 .认定验收4 .种子储备制度5 .有机肥料6 .国务院7 .监测预警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8 .单产9 .本级人民政府10 .略三、多项选择题1. BCD2. ABCD3. ABCD4. ABCD5. ABCD6. ABC7. ABCD8. ABCD9. AB10. ABCD四、判断题1. 2. 3. X4. X5. 6. 7. 8. 9. X10. 五、简答题1 .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中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等;确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
17、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控制各类占用耕地行为,补充与所占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并进行认定、验收和质量跟踪评价;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禁止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挖湖造景等行为;明确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等特定农产品生产,加强种植用途管控,落实优先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建立严格的耕地质量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相关要求和原则,健全完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耕地质量和种植用途监测网络,开展调查和监测评价,采取改良、培肥、修复等措施提高中低产田产能,治理退化耕地,加强灌区建设与改造,提升耕
18、地质量,建立黑土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鼓励秸秆还田,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支持推广绿色、高效粮食生产技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摞荒地治理,采取措施引导复耕;国家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制定规划和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挖掘开发利用潜力,开展治理改良,选育耐盐碱品种等。2 .在粮食生产环节中,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使用的相关规定主要体现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做好肥料、农药、农用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稳定供应工作,引导粮食生产者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合理使用农用薄膜,增施有机肥料。同时,国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粮食生产合理用水需求
19、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和运行维护,保护和完善农田灌溉排水体系,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并组织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和地下水超采治理。3 .政府粮食储备的管理要求包括:承储政府粮食储备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储备与商业性经营业务分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消防安全责任,对承储粮食数量、质量负责,实施粮食安全风险事项报告制度。承储中央政府粮食储备和省级地方政府粮食储备的企业应当剥离商业性经营业务。政府粮食储备的收购、销售、轮换、动用等应当进行全过程记录,实现信息实时采集、处理、传输、共享,确保可查询、可追溯。同时,承储企业
20、应当保证政府粮食储备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不得虚报、瞒报数量、质量、品种,执行储备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制度,保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和质量等级。4 .国家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机制主要体现在:国务院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粮食和储备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具体实施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情况的考核。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负总责,其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目标负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评价内容。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责任落实不力、问题突出的地方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被约谈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