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美丽中国,我们的生态梦想.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93542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美丽中国,我们的生态梦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美丽中国,我们的生态梦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美丽中国,我们的生态梦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66周年主题征文:美丽中国,我们的生态梦想.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建国 66 周年主题征文:美丽中国,我们的生态梦想 特征码 KFYDGWQlVMRfRkuITmmr 建国 66 周年主题征文:美丽中国,我们的生态梦想 仍然清晰地记得,那时是 20XX 年 11 月,通过网络新闻得 知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 程” ,作为一名年轻的生态科研工作者,那一刻感觉是如此之兴 奋,但却又不知道怎么该和谁去分享,然而恰恰就在这时,手 机的短信提示音响了起来,收到了先生孙铁珩院士发来的短信: “望你准备下生态文明与生态

2、文化的基本内涵、内容、方法与 技术,有时间我们举行一次研讨会。孙” 。看着先生发来的短信,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想想先生已经七十又五,身兼沈阳大学校 长等多个职务,同时又坚持在科研第一线,在科研与行政工作 都很繁忙的前提下,仍然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对国家生态建设 方针与重大生态战略的了解和掌握始终保持在第一时间状态, 并迅速转化为科研上的具体攻关方向,进而以此指导和引领我 们年轻后辈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奋力前进。 第 2 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理念 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对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生态危机和资源问

3、 题的深刻认识和自我反省,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向更高文 明状态发展的使然。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经 济总量更是跃居全球第二,但由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客观的历 史原因,我们在取得了丰硕发展成果的同时,在环境领域也遭 受了极大的重创,生态破坏严重,对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人 民健康乃至国家安全都构成了长远威胁。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 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组成之一, 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始迈入了全面实践的新阶段,对推 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 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走向

4、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对我们生态领域的科研 工作者而言,不仅仅是我们共同的“生态梦想” ,更是我们在现 今时期的重大历史使命,需要你、我、他,乃至一代又一代人 的接力奋进。想起孙先生曾经给我讲过,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复杂多样,在生态建设中,最基本的就是要考虑生态文明建设 与生态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要注意企业、政府和公众之间的 第 3 页 关系,要注意技术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你们年轻人要在 我们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作为老一辈的科学家,先生一直致力 于给我们年轻后辈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多次在百忙之中 抽取时间亲自听取我们的工作汇报,是批评、或表扬,先生从 来都是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

5、,努力让我们健康成长、尽快 成长,承担更多科研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也正是因为 先生的言传身教,使得我对“生态梦想”的理解逐渐由“个人 奋斗的一个事业目标”转换为“实现国家生态发展的光荣责任 和神圣使命” 。 今天回想起来, “国家生态发展的光荣责任和神圣使命”一 直贯穿着先生的一生,而这也正是老一辈科学家留给我们年轻 人的最大精神财富,激励我们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奋斗。先生的 科研秘书张吉娜老师曾给我讲过,从 1969 年发现“污水灌溉引 发的农业污染”问题开始,先生就开始全面转入农田土壤环境 保护研究,几十年来,先生始终将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研究为 己任,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20X

6、X 年已患病的他, 还几次专程赴江苏、河南、天津研究污泥处理和污染土壤的生 态修复问题,因为他觉得“这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是 国家需求!”先生偶尔也会主动给我讲一讲他的故事,我常劝 他多注意身体,他却常给我说“我是同中国的环境事业一同成 长起来的,理应在这方面多做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促让先 第 4 页 生全身心的投入,高度的责任感让先生的视野和付出没有边界, 高度的责任感让先生不断地加速再加速,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20XX 年 7 月,先生病逝于上海,心里无比悲痛,一夜辗转未眠, 写下了 “一生科研思无涯,泣落沪上,长悲星陨直坠华夏;数 载教诲学未尽,泪洒沈城,今恸师去但承遗志” 的挽联。

7、我和 先生相识,不足四载,而先生之于我,不仅是老师之于学生, 更是老一辈科学家之于年轻科研工作者, 他以一生的表率,告 诉我们为什么要为“生态梦想”而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 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美丽中国,不仅仅 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生态梦想,更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生态梦 想。现今的中国建设,比以往更需要生态学者的参与:快速的 城镇化进程需要匹配的生态系统规划、新型工业化进程需要产 业生态化理论指导、全球变化下的生态系统管理需要多尺度的 生态技术方法。就在几天前,当我站在德国联邦环境部的 会议大厅,从德国联邦环境国务秘书手里接过“洪堡学者”证 书之时,突然再次意识到“生态梦想”对于我们的人生意义: 无论你学习什么,无论你身在多远,最终的梦想还是回到生你 爱你的祖国,因为, “美丽中国”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努力 建设,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贴心呵护、维护与保护。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