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记两则.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95060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日记两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日记两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日记两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日记两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教学日记两则 特征码 EgZgOhGxtREiKeukqdGD 教学日记两则 (一) 周日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将望天门山 望岳这两首 诗带给孩子们,既能使孩子们明诗意悟诗情,又能使诗歌的学 习成为构成单元生活的有机部分。从操作层面来看,这似乎并 非难事。前面的文本和实践活动已经使孩子们对旅行有了一定 的了解和理解,这两首诗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示了旅行的意义 离家报国,建功立业,实现梦想,结合诗人的生平,从诗人 的角度理解,孩子们一定会有所体悟。另一个问题是,诗人的 远游情结是否能够与三年级的孩子产生共鸣呢? 成人读诗,要么被诗歌的形象美所震撼,要么被诗歌的情绪情 感所触动,否则诗歌

2、与读者只能停留在“隔”的状态。文学的 审美价值往往是多元的,这种多元价值的实现,有赖读者自身 的知识背景、阅历背景、思维背景等在哪个维度上与文学文本 有了灵犀。儿童读诗,起步阶段,往往离不开成人的点拨。点 第 2 页 拨也有不同的角度,或指向内容的理解,或指向方法的运用, 或指向写法的领悟,或指向情感的体会这两首诗的学习, 课堂上要做什么?通过再三斟酌,考虑到孩子们刚刚三年级, 我做出了课堂目标的定位。 今天第一次将学会“预习”作为一项学习目标,在课堂上落实。 预习的文本就是望天门山 。预习任务写在白板上:1、读正 确,读流利;二、借助注释想一想、说一说每句诗讲了什么意 思(能写下来更好) 。

3、开始预习,简单明确地提示:一步一步完 成,手中要有笔。一部分孩子很快进入了状态,小声练习朗读 诗歌;一部分孩子需要蹲下来再告诉他要做什么。很快,有孩 子在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诗意了。第一次自主理解诗意,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有的孩子与身边的同学小声讨论起来,我马上给 予表扬。给足了一节课时间,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切实的 自主学习过程,并从方法到内容都有所收获。 紧接着的一节课,就是一起欣赏这首了不起的诗歌了。 第一个环节是检查预习情况,也是从诗意层面了解诗人写了怎 样的一幅景象。检查读,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孩子们兴趣盎 然。难得所有的孩子都十分专注,这样的情景赏心悦目。 虽然孩子们已经能大概说明白

4、每句诗的意思,但我进一步追问 的时候,他们还是重新经历了一次思考。例如一二两句,第一 句写了长江水势浩大,孩子们能从一个“断”和一个“开”字 第 3 页 上体会到,第二句的“主角”是谁呢?孩子们想了想,发现这 句表现了天门山的高大坚固。能有这样的发现可真了不起,毕 竟很少有孩子亲眼见过激流遇阻而回旋的情景,即使见过,也 不一定能在被诗句激活记忆。但事实就是要证明一个真理:阅 历背景对于理解有多么重要发现这一点的孩子说他见过激 流遇阻回旋的情景。 怎么会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情景出现在诗人面前呢?这时 候,就要结合第四句来想象一下当时有可能的情景了。借助生 活经验,故事性的情节就出现在眼前了:帆

5、船顺流急速而下, 两岸青山迎面而来。这迎面而来的青山似乎是来干什么的呢? 有孩子马上说:是来迎接这只帆船的。真好!连两岸的青山都 来迎接船头的诗人,诗人该是怎么样的自豪啊!再读这两句诗, 自然就有了意气风发的感觉。 课到这儿,其实不过是理解了诗歌表层的意思。那么如何走进 诗的内核呢?孩子们周末从“哪一年” “什么地方” “做了什么 事”几个方面了解了李白的生平,现在请他们再浏览一下自己 梳理的李白生平,猜想一下这样的一首诗可能会是李白什么时 候写下的呢?然后,再跟孩子们聊聊古人远游的目的,孩子们 就朦胧地理解了诗人为什么会写下这样一首豪情万丈的诗篇了。 最后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会拥有这样的自

6、信和豪情?孩子 们展露了他们的直接和天真:青年人!少年人!哈哈,这可一 第 4 页 点也没错啊!仅仅青春年少就行了吗?有孩子想了想:还需要 掌握很多知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这就足够了。 再读一遍诗歌。可以下课了。 (二) 杜甫和李白,唐朝文学星空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也是世界文学 星空中永远耀眼的两颗明星。中国人读书,很早就会与这两颗 明星邂逅。这是宿命,也是幸福。 昨天和孩子们一起与二十六岁时乘船路过天门山的李白相遇, 看到了一个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李白。今天,我们要于齐鲁 之地与漫游的杜甫见面,孩子们会认识一个怎样的杜甫呢? 第一节语文课,预习望岳 。昨天已经有了第一次课堂预 习的尝试,今天,

7、是方法的巩固,也是效果的检验。让学生自 己回顾,昨天提出的预习任务和要求是什么。会有遗忘,没关 系,相互启发和补充,比我再说一遍,价值明显得多。大多数 孩子的表现令人欣喜,有条不紊地预习,还充满了自信,享受 着自主收获的成就感。有四个孩子预习效率突出,别的孩子还 在继续预习的时候,他们已经完成了预习并申请完成了生字听 写过关的任务。任务驱动,一些孩子发现,老师所承诺的奖励, 第 5 页 原来是自己奖给自己的。 接下来的第二节语文课,对话望岳 。 “岳”指的是什么?高 大的山;这里指泰山。顺势了解了一下“五岳” ,以及泰山号称 “五岳独尊”的知识。交流诗句意思,学生已经能很好地运用 注释,自己组

8、织语言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了。我只需要引导 一下,每句诗写的是诗人在什么样的位置“望”泰山所见的景 象。从远望到近望再到细望,泰山之绵延高耸,层云之激荡, 飞鸟之高翔高居,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心灵体验,激发了诗人 怎样的情怀呢?最后一句,是诗人望岳感怀的集中抒发:“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学生也很快发现,整首诗的脉络,就 是由景到情,触景生情, “望”而生“渴望” 。此时此刻,当我 很自然地让孩子们“成为”望岳的杜甫时,他们诵读最后一句 的神情、语气就充满了豪情了。 诗读到这儿,自然联想到了望天门山的李白了。李白当年二十 六岁,矗立船头,望的是天门山吗?是,又不仅仅是。他望的 还有伟大的梦

9、想和胸怀的壮志。杜甫写作此诗,二十三岁。他 望的是泰山吗?是,又不仅仅是。他望的也有伟大的梦想和胸 怀的壮志。这样的链接,这样的比照,学生的眼睛就有了发现 的光彩,有了朦胧的向往。这就够了,站起来,挺起胸膛,诵 读。可以下课了。 和孩子们一起享有这样的课堂,很幸福。 第 6 页 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致力于重塑习惯,让教室生活拥有规则 和合理的节奏,以至于影响了之前学科学习上效率。但为了能 真正促进学科学习的发展和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这样的临时牺 牲是必须的选择。能收获今天这样的课堂虽然还有少数几 个孩子注意力容易涣散已经证明了孩子们的进步。 今天梳理晨诵诗文的积累情况,很多学生落下了很多。我设计 了“晨诵诗文背诵进度条” ,作为记录和督促,希望从现在开始, 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