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97214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 特征码 mBeTSEKqqJaOomRIRDFH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改革国库制度,建立 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0XX 年 7 月,中央选择了水利部、科技部等 6 个中央部门作为试点。 这一年,按新的运行模式和管理办法,拨付 8859 笔财政资金, 共计 114 亿元。20XX 年,试点部门增加到 23 个,共有 612 个 基层预算单位,486 亿元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20XX 年,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部门有 82 个,20XX 年扩大到 100 多个, 20XX 年中央级部门将有可能全部实现国库

2、集中支付。地方国库 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北京、上海、广东、江 苏等省份相继在各个层次的财政部门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改变了资金 拨付方式,硬化了预算管理,加强了财政监督,而且在很大程 度上提高了我国宏观调控能力。同时,在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 作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体制本身还不够完善 1预算科目设置不甚合理。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 第 2 页 审批、执行、决策与评估,预算科目的设置是这些内容的基础。 我国现行预算科目的设置,尚没有和国际通行的“政府财政统 计账户”接轨,不适

3、应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在中 国政府预算的 27 个科目中,约有三分之一涉及经济建设(基本 建设、科技三项资金、挖改资金、支农支出等),文教、科学、 卫生等公共事业归入了一个科目。而在联合国政府功能分类以 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的政府财政统计(GFS)分类中,应该由 政府做的经济建设项目很少,公共事业才是政府日常工作中最 应该做的。另外我国部门预算还没有完全铺开,多数单位和地 区在其预算项目中,往往只填“类” 、 “款” 、 “项” ,即便填到 “目级” ,很多子项和子目都没有填报,使得财政部门在具体操 作中仍然不能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实行有效监控。 2预算准备时间不够,预算审批质量不高

4、,流于形式。 预算准备过程应该致力于:(1)确保预算适合宏观经济政策和资 源约束的要求;(2)资源分配遵循政府政策;(3)创造一个良好 的营运管理条件;(4)对财政风险予以明确的考虑。这一过程需 要预算与政策的联结、依据宏观经济筹划构造预算、建立严格 的预算限额制度、界定主要参与者的职责。这是一个庞大而系 统的工程,在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下,从开始预算草案到最 终编制只有大概半年的时间,比较仓促。目前,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审查和批准政府预算草案一般在当年的 3 月份,实际上在 此之前的预算执行活动不具有法律依据。政府预算报经人大审 第 3 页 批只有十几天时间,而政府给人大的预算太粗。人大代表中

5、很 多不是财政专家,特别是在复式预算及部门预算的编制条件下, 对预算审查的技术要求很高,人大代表对财政预算难免会审批 不当,这就使中国的预算审批不可避免地流于形式。 (二)财政资金支付信息不对称,集中支付存在潜在风险 1我国国库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沟通国库部门、预 算单位、收缴支付执行机构和代理银行间电子化信息系统不完 善,没有实现联网;应用软件不一致,存在大量重复劳动;处 理的数据口径不统一,无法实现共享;预算部门上下级单位之 间的网络不发达,加大了汇总的工作量,降低了实效性。 2市场信息不充分。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无法准确 得到全国的市场行情和价目,国库很难准确地对用款单位的付 款申请

6、实施事前的监督和审核。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诱发寻租 行为。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预算单位或其有关人 员伪造虚假收款人、虚假合同、虚假用款申请,提供虚假收款 人账户;预算单位及其有关人员与基层代理银行及其有关人员 合谋骗取或转移财政性资金;基层代理银行及其有关人员违规 转移财政资金。 二、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设想 (一)全面规范政府预算管理 1规范预算准备环节和预算审批环节。第一,提前预算 编制时间,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财政部门应尽早进行预算准备 第 4 页 工作,以便各事业单位能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周密 的收支预测,并提出预算建议数。同时,财政部门也可以更加 深入仔细地核查

7、预算单位上报数的科学性,做出有针对性的修 正意见。要以反映财政的功能和资金的最终用途、去向为标准 改进预算科目设置,并且在此基础上全面铺开部门预算。报送 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草案一定要科学、完整。第二,将预算审 批时间提前并延长,建立专业论证和公众听证制度。政府预算 草案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批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预算,这一 过程应在执行年度开始之前完成,人大代表应可以委托社会经 济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对政府预算的审批进行协助,并建立公 众听证和询问制度,将其论证的结果形成意见书交给人民代表 大会以供参考,确保审批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2规范预算执行环节。第一,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目前,我国政府采

8、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已初步形成,但与 规范的采购制度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政府 采购的项目和方式要多样化和全面化。其次,政府部门的工作 重点应该放在制定采购政策和采购管理办法上,监督采购政策、 管理办法的落实,处理采购工作中的纠纷,并负责对采购管理 人员的培训等。第二,建立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系统。为确保 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财政国库部门、 政府支出部门和银行部门之间必须建立协调的信息管理系统, 保证财政部门能及时获得有关财政支出的信息和资料,并对每 第 5 页 笔财政资金的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在澳大利亚,根据 国库单一账户核算、信息分类管理及资金结算

9、划转的要求,财 政部设有财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各财政支出部门设有 EPIC 信 息输入控制系统,各支出机构设有 AGECIES 管理信息系统,联 邦储备银行设有 RBA 银行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四大信息系统互 相补充和协调,共同构成反映和管理政府财政资金支出运作的 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这些很值得我们借鉴。 3加强政府预算监督。有效的预算监督制度需要发挥预 算监督体系不同层次的作用。我国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体系需 要做到以下几点:完善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预算监 督立法;发挥财政、审计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在预算监督中 的积极作用;提高公民公共决策的参与热情,强化舆论在预算 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增

10、强中国预算监督体系的有效性。 (二)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中国大刀阔斧进行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我们主观上对于 预算理念及其相应规则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与国库集中支付相 关的法律也应随之调整。 1修订与国库改革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使之符合实际 需要。一是修改那些与在国库试点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相冲突的 法规;二是按照建立现代国库制度的要求,根据改革发展方向, 对相关工作做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规定,使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能指导规范实际工作,保持法律法规的相对稳定性。全国人大 第 6 页 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已于 20XX 年 3 月 22 日对外发布了预 算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的消息。财政预算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修订工作已经拉开帷幕,需要修订的还有预算法实施条例、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 国库会计核算办法 、 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 事 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2制订相关法规,使国库改革工作有法可依。结合试点 的情况,将一些措施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并根据现代国库 的要求,借鉴国外经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法 、 国 库法实施细则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