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97964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政府工作报告 特征码 jFjBvKqOBUEAAiSMbOAP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行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 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经历了抗击冰 雪灾害、支援抗震救灾和服务北京奥运等艰巨难忘的工作,又 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严峻的形势。一年来,在市委、市 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 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经过艰苦的努力,各项工作 有序有效推进,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 务。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第

2、2 页 年,全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 112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左 右;实现财政总收入 31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5%,其中, 区级财政收入 9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7%;完成工业总产值 372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2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8%。全年合同吸收外资 16.1 亿美元,实 际到位 10.1 亿美元;新增内资注册资本 204 亿元。 2、科技创新和重点产业有新发展 区内企业与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 117 项,202 家企业 通过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评审,专利申请量占全市的 22.7%。 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被批

3、准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型 机器厂、三爱富新材料公司的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国家认定。 全力以赴抓项目开工、促竣工投产,全年重点产业项目开 工、竣工 104 个。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航天产业基地康巴赛特 项目建成投产,稀土电机、神舟新能源、空间推进研究所等项 目开工,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国商飞飞机客服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大飞机发动机研发项目相继落户,神州七号 部分子系统研制任务成功完成。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广电富士光 电项目竣工投产,三菱电机公司开业,可口可乐、意法半导体 等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微软项目基本建成,尚德太阳能项目即 将竣工。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紫 竹科学园

4、区和工业区实现税收分别比上年增长 22% 、 49%、 130%和 24%。 第 3 页 第三产业稳中有升,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16.9%。现代服 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七宝生态商务区企业动迁任务 已完成 87%,商务区和轨道交通站“上盖”开发控制性详细规 划已获批准。仲盛世界商城建成,南方商城被评为“全 国社区 商业示范社区” 。国际保税物流中心(二期)投入使用。 3、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新进展 编制完成全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第一批 17 家国家、市、 区级循环经济单位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第二批 21 家区级单位试 点工作全面启动。初步建立了节能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 与交大签订了

5、节能合作协议。落实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 计 划,市区联手对 36 家高耗能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迁” 。扎 实 推进以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为重点的十大节能工程 。 全力支持企业发展,集中走访 300 多家企业,帮助解决了 大部分个性化问题。区镇一次性筹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失 业保险金补贴 亿元。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推 进企业上市,我区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占全市 40%。2 家小 额贷款公司已获批准,其中 1 家已开业。加大对中小企业 贷款 政策性担保扶持力度,信用担保金总额增加到 3500 万元。 加 强了镇(街道)对市属企业的服务。我区被评为“全国企业 创 业环境最佳区(县) ”

6、。 (二)城市建设与管理不断加强 1、重点工程和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第 4 页 完成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区动迁任务,累计腾地 2.01 万亩,保障了施工。铁路行货运枢纽、浦大桥、A15 、轨道交 通 10 号线基本完成动迁腾地。全年共动迁民房 4021 户,动迁 面积 89.3 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和旧村宅改造 2350 户, 在井亭七队、七宝大绿地等难点地区取得突破。北 22 万伏变电 站和 3 座 11 万伏、2 座 3.5 万伏变电站建成投运。 第三轮 “环保三年行动计划”82 项任务全部完成。整治村宅河 道 72 公里、200 多条(段) 。完成浦江镇截污纳管(一期)和黄浦江 水源

7、保护区截污纳管工程,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 80%。 吴 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动迁 1179 户,完成污染治理 工程 42 项。全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 2.3%,环境空气质量 优良率达到 91.9%。完成立体绿化约 10 万平方米,新建公共绿 地 50 万平方米,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16.5 平方米,比市 平 均水平多 4 平方米。 2、城市管理有所创新 进一步深化了“1223”城乡规划体系 ,编制完成行区 重要地区和重要节点地下空间规划 、 行城市化地区社会公 共 停车场布局规划 、 行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规划等。在 56 平方公里区域实施了城市网格化管理。442 公里农村公

8、路 纳 入区统一管理。全年拆除各类违法建筑 196 万平方米。加大 “控增逼存” 力度,盘活已批未建地块 57 个,节约集约利用 土地取得成效。启动了动迁房、售后公房物业管理保障机制试 第 5 页 点工作。完善公共交通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组建了区客运服 务公司,完成 3 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区机 关大院、紫竹科学园区数码港实现无线网络覆盖。通过“国家 卫生区”复查。 (三)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1、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事业发展力度加大 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支援抗震救灾,高效服务北京 奥运,汇聚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七宝镇、古美路 街道分别被推荐为“全国文明镇”和“全国

9、文明单位” ,市、区 级文明镇和文明社区实现全覆盖。窗口行业社会公众总体满意 率达到 87%。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再次 创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 召开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大会,出台了指导意见以及资源整 合、人才激励、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组织培育等四个相关政 策。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社会事业有了专业 投资公 司和融资平台。 “十一五”以来的三年,全区预算内教育、公共 卫生、社会保障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24.5%。 教育工作取得新进步。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委托管理、 校际合作和骨干教师柔性流动 等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全年新建幼儿园 7 所、小学 3 所、中学

10、 1 所。小学和初中 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分别达 1400 元、1650 元。对华漕、吴 泾 地区的高中布局进行了优化。启动了行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工 第 6 页 作。以区社区学院为龙头,形成终身教育三级网络。农民工子 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 57.8%,比上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 并建立了 6 所政府资助社 会力量举办的农民工子女学校。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认真办理区人大代表议 案,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全区 102 个村卫生室全部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48 个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已进入氯碱化 工公 司等企业。签约社区居民全部建

11、立电子健康档案,户籍人 口签 约建档率达到 74.4%,慢性病管理率列全市首位。复旦大 学附 属儿科医院开业,区精神卫生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建成 并投入使用,市五医院门急诊改造、吴泾医院改扩建项目 开工。 认真做好了公共卫生防控工作。再次被评为“全国无偿 献血先 进城市” 。 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档案 馆工程竣工,区群众艺术馆项目开工。新建村(居)委文化活 动室 33 个。扶持培育了 50 支特色文艺团队,安排 129 场文艺 演出进社区。经中宣部批准在我区设立的首届“春申文学 奖” 活动成功举办。 “金秋行”社区文化节吸引 86 万人次群 众参与。 参加第十届

12、中国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并获奖。 举办了首届 “廊桥古韵”民俗风情旅游节。七宝镇被命名为“全国书法之 乡” 。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我区的传 第 7 页 递活动。我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曲棍球赛并荣获银牌,参加残 奥会获奖牌 2 枚。在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获得女乒团体及 单打金牌。成功协办网球大师杯赛等重要赛事。全年新建社区 公共运动场 个、农村健身家园 4 个、社区健身点 18 个,体 育 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学校扩大到 所。新成立 5 家体育协会和 俱 乐部。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被评为“中国人口早 期 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和“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 作 先

13、进集体” 。 2、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 编制并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三年计划,初步形成破除城乡二 元结构的框架。全年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 8.4 亿元,比上年增 长 111%。完善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意见,浦江市民农园 (一 期)基本建成,马桥农耕文化园项目启动,新设立农民专 业合作社 8 家。航育农业取得新进展,17 种农作物良种搭载 “神七” 飞船进行了太空育种。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对 符合条件 的市场主体加大土地流转补贴,农业规模种植面积占 全区农业 生产面积的 45.3%。投入 1.75 亿元解决了首批 1422 名涵养林农民的“镇保”养老金待遇问题。全区乡村医生纳入 “镇保” 。建 立生

14、态补偿机制,对基本农田和涵养林、片林 分 别给予补贴。深化农村合作医疗改革,98.8%的农民参加了合作 医疗,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有新的提高。对 21 个经济薄弱村开展 结对帮扶,去年可支配收入都达 100 万元以上。列入市计划的 第 8 页 11 个村庄改造任务基本完成,1853 户村民受益。马桥镇彭渡村 获“中国绿色村庄”称号。新辟和调整城乡公交线路 25 条,基 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交” 。改造农村公厕 50 座。为农村困 难家庭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实现了有线电视全覆盖。 3、民生工作有效落实 完善了民生指标体系,扎实推进各项指标的落实。预计全 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2

15、800 元和 14490 元,比上年增长 12.8%和 14.1%。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 成。全年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岗位 3.6 万个,对 1.3 万名本地 劳动者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对 2.5 万名来沪从业人员第二代 提供了综合服务。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 加强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全面实施对 28 类食品的安全 准入检查,在 18 个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 室。完成 9 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加大社会帮困救助力度,缓 解了物价上涨对困难家庭基本生活的影响。为 8.8 万名退休和 困难妇女、60 岁以上农村居民和重残无业人员提供了免费健康 检查。新增养老床位

16、1000 张,新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 50 个, 新增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2730 人,为 2734 名老人提供了助餐服 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残疾人康复站,建立了听障、 智障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416 名残疾人实现就业,1 万多人 次贫困残疾人得到救助。完成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和旧 住房综合整治 219 万平方米,对 160 万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 第 9 页 水设施进行了改造。新增银行、邮政、医保等服务网点 60 处。 新增社区警务室 101 个。开工建设来沪从业人员宿舍 23.8 万平 方米。重视“区长信箱”反映问题的处理, “民生热线”满意率 达 85%。 4、对口支援工作有力

17、开展 快速响应市调配,派出医疗、公安、消防、教育等 15 批、 98 人次赶赴灾区,目前仍有包括 3 名区机关干部在内的 35 名 人员在都江堰地区参与灾后重建。社会各界共捐款 1.42 亿元, 区财政落实救灾安置房建设资金 3100 万元。安排 363 名震区人 员在行就学或就业。设立产业对口转移配套资金 2000 万元,支 持区内企业到对口支援地区发展。 5、平安建设有新成效 平安建设 10 件实事有效落实,刑事案件持续下降,被市推 荐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县(市) ”。全面动员、全警投入, 采取有力措施,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期间有关安保任务。完善 各类应急预案,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

18、加强应急处置, 确保了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建立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落实党 政领导大接访、下访、包案等措施,化解了一批疑难复杂问题, 司法工作者发挥了积极作用。无照市场整治年度任务基本完成, 娱乐场所管理得到加强。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百日督 查,生产安全、防火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 安全监管力度,保障奥运定点供应食品的安全,区质量技术监 第 10 页 督局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称 号。 同时,国防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民防、民族、宗教、对 台、侨务、外事、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取得新 成绩。 (四)政府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完善 1、行政行为监管得到

19、加强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和政协提案。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 任制、行政效能监察、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出台行 区 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办法和行区内部审计工作暂行 规定 ,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开,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推进政务 公开 和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接受新闻监督和社会监督。分别以 关注 民生、征集区政府实事项目和服务企业为主题,举行了 3 次 “区长网上办公” ,7000 多网友在线,即时回答了 688 人次提 问。取消和调整了 126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年招投标总 额 33.6 亿元,资金节约率达到 8%。开展区“十一五”规划中 期及民生指标体系评估,探索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公众参与 机制

20、。 2、各项改革继续深化 按照市政府部署,积极配合推进“1 + 7”改革 。优化项 目审批流程,开展联合会审,实行初步设计、规划工程许可、 施 工发包“三同时”受理,建立了项目审批新流程监管系统平 第 11 页 台。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改革等工作。新的区镇财 政政 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加强公共财政资金管理,在涉及民 生的 五大领域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模式改革 ,严格 执行公 共预算审查监督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安排的合理 性和使 用的有效性。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会务、接待、 国内外 考察等费用明显下降。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 镇级机 构改革,出台了培育扶持公益性社会

21、组织发展实施意见。 各位代表,难忘的年,使我们再次深切感受到,市委、 市 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及果断决策,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 根 本保证;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是我们战胜困难、抵御风险、 胜利前进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 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 会各界人士,向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辛勤劳动的全区建设者, 向所有关心、支持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 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工作中仍有不少差距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还不够,科技 成果产业化需加快步伐,节能减排任务还很艰巨;城市管理一 些顽

22、症还未得到有效解决,体制机制需进一步理顺,管理、执 法资源亟待整合;社会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口 大量导入使社会压力加大,公共服务还不能较好满足群众的需 第 12 页 求;针对群体性矛盾,在源头管理、有效沟通、主动服务等方 面还有一些部门工作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事业虽加大了改革 推进力度,但离先进区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软实力还有待提 升,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 身利益的民生工作需进一步做实、做好。 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对群众、企业和基层 的呼声关心不够,回应、服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忧患意识不强,缺乏勇于创新、敢于负责

23、的 精神状态;政府工作机制有待优化,条块协作、执行力需进一 步加强,个别重大项目受稳定等因素影响推进不快等等。对于 上述不足,区政府将认真进行研究,不断加以改进。 二、年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明显 放缓,我们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经 济发展的基本态势虽没改变,但是经济增速下滑的风险明显加 大。年可能是行建区以来经济社会形势最复杂、最严峻、最难 预测的一年。目前,我区少数一些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受到 不同程度的影响,效益下滑,劳资矛盾增多;房产销售去年下 半年来多月负增长,明显影响财政收入。同时,全市三分之一 左右的重大工程集中在行

24、,对提升我区未来的发展能级 是重大 第 13 页 的机遇,但给当前带来极大的动迁、WW、资金等压力。 年必将 是困难密集、经济负重转型的一年。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 脑,把困难估计得严重些,在特殊时期发扬特殊精神,采取特 殊措施,作出特殊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有战胜困难的 坚定信心和勇气。市委、市政府对行寄予很高期望,充分肯 定 行基础好、份量重,希望行多作贡献。经过历届区委、 区政府 的努力,行确实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一是综合实力 得到较大 提升,财政质量较高,近年来还设立了科学发展专项 资金、工 业反哺农业资金等多项发展和保障资金,经济结构较 好, “三

25、资”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 50%,先进制造业、研发 产业和 总部经济发展较快,镇村实力雄厚,不少历史债务得到 化解, 目前 9 个镇已全部进入“强镇”前 20 位;二是不断 盘活土地 资源,并形成比较充足的土地储备,为我区未来发展 提供了战 略资源;三是新城区的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 条件大大改善,基本完成了轨道交通规划,到世博会举办时, 我区开通的轨道交通争取有 6-7 条。更重要的是全区 上下有着善于把握机遇的优良传统和全心全意谋发展的良好精 神状态。我们一定要在区委的领导下,合力开展“暖冬”行动 , 依靠全区人民,全力以赴做好各方面工作。 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26、:生产总值比上年 增长 10%左右,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 8%左右,区级财政收入 第 14 页 比上年增长 6%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 比上年增长 10%左右。 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重要部署,以“保增长、促和 谐、迎世博”为主线,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应 对, 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力转变经济 发展 方式,坚持“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围绕研发制造、 现 代服务、生态居住休闲三大功能,突出“三点一线” 点线面 联动,加速产业转型,加快提升产业质量和水平;着力发挥迎 世博的带动作用,突出亮点

27、和特色,加快提升城区现代化水平; 着力改善民生,突出城乡统筹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提升软实 力;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突出管理创新,加快提升服务发展、 服务民生的水平。 三、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凝心聚力,多策并举,努力实现“保有质量的经济增长、 保有优势产能的企业、保群众能得实惠的民生、保符合发展需 要的人才、保法理情有机结合的稳定”的基本目标。重点抓好 七方面工作: (一)增投资,促项目 1、加快推进产业能级提升 第 15 页 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群、产业链建设,加快航天航空产业 发展,推进大飞机发动机研发、航天科技研发中心二期等项目 建设。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及增值税转型 等机遇

28、, 依托行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工业区, 特别是 电气集团、广电集团、华谊集团,加快现代装备制造、 平板显 示高世代线 、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清洁化工等产业发展。 依托紫竹科学园区,推进研发产业,吸引总部集聚。 探索引入 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机制,努力做强优势 产业。 突出“三点一线”点线面联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 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商务 区、 七宝生态商务区和轨道交通站、 10 号线吴中路等“上 盖”项 目建设,加快南方商务区、北商务区和元江商务区及 剑川路沿 线开发。加快规划保留产业区块及工业点产业改造和 功能提升, 建设中春路生产性

29、服务业功能区和莲花生产性服务 业功能区。 完善土地储备机制,加强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周边 等土地储备 和建设开发。 争取引进较高质量的内外资项目,继续保持较高强度的产 业投入。规范政策扶持,梳理、完善现有政策,重点支持企业 科技研发及产业化、节能减排、促进就业等。着力发展总部经 济,吸引投资、营运和研发等项目落户。完善区镇联动招商机 制,推进“产业链招商” 。针对重大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实施 优质资源与重点项目对接。 第 16 页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深入实施循环经济规划,推进循环经 济试点向现代服务业、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延伸。创新、完善节 能减排推进机制,严格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建立百项 节

30、能技术库、百个节能项目库等,加快建设节能服务平台,继 续调整一批“二高一低”企业 ,坚决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 的减排目标。 2、促进项目开工、投产和扩产 继续简化审批流程,提高 审批效率,落实好项目核准、备 案制等有关规定。完善动迁机 制,加快腾地,为项目开工创造 条件。整合各方力量,加强对 产业项目竣工、投产的动态管理 和针对性服务,促进企业早投 产,特别要全力支持优质企业增 资扩产。 3、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围绕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 取市在行加大投资,部分规划在“十二五”建设的成熟项目争 取提前实施,保持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 批 的滚动推进格局。完

31、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配套道路嘉高架 实施 段、北翟路高架、青虹路高架前期工作,建成漕宝路地面 道路 拓宽工程,确保虹桥机场西航站楼建成。完成京沪高铁(行段) 、 轨道交通 号线及 号线南延伸、林海公路等项目动迁,启动沪 杭甬客运专线(行段)前期工作,沪宁城际专线(行段)开工。 研究落实至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及号线等方案。合川路、 梅陇西路、都市路等贯通工程全面开工,研究推进虹梅南路快 第 17 页 速路建设方案。 (二)扩消费,稳房产 1、扩大消费需求 抓住世博会机遇,积极引导市民消费。推进大型商业设施 和社区商业街区建设,丰富市场供给,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努力扩大购物、餐饮等传统商业消费

32、需求。着力发展汽车消费、 服务消费和休闲消费,推出都市农业、现代工业、生态文体休 闲等旅游产品。扩大政府采购。 、稳定房地产业 把提升生态 居住休闲功能、满足居民改善居住条件愿望、 发展楼宇经济等 与发挥房地产业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结合 起来,积极促进 房产消费。有序推进团购,把促进房产销售与 缓解部分群体住 房困难以及与人才公寓建设等相结合。区、镇 联手利用可用资 金回购配套商品房商业用房等,作为持续的民 生和经济保障。 鼓励有条件、有需要的镇为今后重大工程及“城 中村”等动迁 适量储备安置房。引进品牌企业、利用资本市场, 提高土地资 源开发水平和利用率。优化房产供应结构,控制住 宅用地,

33、扩 大商务用地,加强商务楼宇开发。以马桥、浦江等 为重点,继 续保持必要的楼宇开工量,为后续发展作好准备。 继续推进分 层次、多渠道、成系统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区域 内市、区建 设经济适用房 60 万平方米左右,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提高实 物配租比例,进一步拓宽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的渠道。 (三)帮企业,保就业 第 18 页 1、完善与企业的联系机制 以开展“十百千”活动为抓手,主动关心企业,建立经常 性的走访、联系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区领导班子联系数十个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相关部门联系服 务百余个产业项目和数百家企业,各镇、街道(工业区)对千 余家企业加强联系和服务。

34、 2、有效落实服务企业各项政策措施 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加大贷款政策性担保扶持力度, 区财政保费补贴专项资金不受额度限制。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积 极运作。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 和短期融资券 。继续服 务中小企业改制上市。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为新投产、扩产 的高新技术企业等提供融资支持,为有困难的“小巨人”等优 质企业提供服务。完善对市属大企业的属地服务机制。进一步 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政策,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 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练好 “内功” 。 3、全力保障就业 加强政策扶持,对企业吸纳“零就业家庭” 人员、 “双困” 人员 、失地农民、残疾人等就

35、业加大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 保险金补贴力度。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特别是支持重 点企业多提供就业岗位,努力做到少减产、少裁员。鼓励企业 工会凝聚员工与企业共渡难关。通过政府救助部门、慈善组织 第 19 页 等对分流、失业人员提供转岗培训、再就业服务和生活关心, 积极营造“暖冬”氛围。 (四)促融合,求多赢 1、完善促进融合发展的保障机制 强化区域观念,突出规划衔接、资源互补、产业融合、政 策聚焦、 “三区联动” 、区企合作、区镇联手,形成合理的成果 分享、高效的沟通协调等机制,完善财政、土地、人才、科技、 服务、考核等政策,深化“二、三、一”产业融合,推进区域 融合多赢。 2、在融合中拓宽

36、发展空间 整合区内高校、园区、企业的创新资源,提升区域创新能 力。依托交大、华东师大等名校和科研院所,推进院校重点学 科与我区主导产业密切合作,提高区域对自主创新成果的承接 能力。以品牌、资源、项目合作为重点,建立国家级、市级园 区及产业基地与镇、街道的合作共赢机制,全力推进漕河泾开 发区与虹桥、浦江、梅陇,行开发区与马桥、江川,紫竹科学 园区与吴泾,工业区与颛桥的联动,抓好相关政策落地,促进 招商资源、服务资源与土地资源有机对接。着力推进紫竹地区 “三区联动” 、江川地区区企合作等,加强战略合作。 3、在融合中提升区域能级 聚焦虹桥枢纽。编制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总体发展规 划,优化华漕、龙

37、柏、虹桥、七宝等区域产业规划,使之与核 第 20 页 心区有机对接、高效融合,充分接受辐射。加快国际商务、采 购、会展和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产业发展,推进国际社区建 设,使之成为新的亮点、新的增长点,成为服务长三角、服务 全国的窗口,使行的区域能级得到显著提升。 (五)迎世博,出特色 1、全区动员,提高服务水平和文明程度 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先进区,大力开展迎世博文明行动, 通过“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活动,深化市民道德 教育,普及文明礼仪,培育文明风尚,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强化 窗口服务行业管理,加强岗位培训,重点提升与世博有关的各

38、 项窗口服务质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作 用,大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汇聚成迎世博的强大合力。 2、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区域形象 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坚持条块联动,明确职能,理顺关系, 增强基层专业管理力量,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整合管理资 源,推进管理、执法队伍的联动。扩大城市网格化管理覆盖面, 强化属地管理,完善综合评价监督体系。建立城市管理和应急 联动机制。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优化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完善轨道 交通与地面道路、公交的衔接。结合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推 动北片地区路网建设,完善浦江、马桥地区路网,着力改善莘 第 21 页 庄地区交通拥堵状况。完善公交管理体制,

39、加快公交设施建设。 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建立区域统一的道路监控、安全信息指 挥平台。提高北片地区防汛排水能力,启动虹桥、华漕排涝泵 站建设。进一步实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美化城市环境。坚持硬件、软件并举,在确保完成市下达 任务的同时,着力打造行特色。以高速公路、主干道、铁路、 轨道交通、公交枢纽等为重点,推进环境整治,切实做好七莘 路、沪路等主干道及重点区域的景观建设。加强城市“第五立 面” 利用和美化。清理户外广告、规范店招店牌、清洁建筑立 面,综合治理乱设摊、乱搭建、乱张贴等城市管理顽症。加强 72 条(段)河道水环境、水景观建设,整治村宅河道 234 条 (段) 。积极

40、实施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推进吴泾工业 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动迁房基地建设和居民搬迁。加大“城 中村”和旧村宅改造力度,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加强工 作考核,完善政策和机制,加快推进速度。加强违法建筑整治, 全年力争拆除各类违法建筑 200 万平方米。加强监控,有效防 范新的违法建筑产生。 (六)抓统筹,重民生 1、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改善农村面貌 聚焦现代都市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探索转包、 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完 善土地流转服务机制,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 第 22 页 立健全支农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化项目 的

41、投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推进 农业科技创新,组建航天育种科研团队,建设高标准种源科技 研发基地。发展世博观光、休闲农业,开放浦江市民农园(一 期) 、马桥农耕文化园、万科会员制农庄。 鼓励创新,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水平。稳步推进村级集体 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结合重大工程、轨道交通站点等建设,创 造条件让集体经济组织拥有适量经营性物业,促进村级集体经 济持续发展。以青年农民为重点,大力促进非农就业。探索农 民从事“农家乐”等经营活动的新路径。深入推进农保区级统 筹,适度提高农民养老金水平。做实征地养老人员养老金帐户。 发展公共事业,促进城乡服务一体化。以结构合理、发展 均衡、

42、网络健全、运行有效为目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和延伸。加强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浦江、马桥、华漕、梅陇、颛桥等农村 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华漕、马桥农村供水设施改造,完成农村 公厕和垃圾箱房改造各 50 座,改造农村危桥 58 座,提高农村 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 2、统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提升软实力 夯实基础与引入优质资源并举,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力度。强化基础教育,加大社区公共卫生的有效投入,完 第 23 页 善文化、体育设施的布点规划,更有效地满足市民就学、就医 和文化、体育生活等基本需求。丰富优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 在紫竹科学园区引

43、入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小、附幼,在浦江地 区引入师大附中,开办向明中学浦江分校,建设交大医学院附 属仁济医院(南院) ,努力打造国际合唱节、网球 ATP 大师系列 赛等文化、体育品牌。加快推进区教师进修学院、区中心医院 二期等项目,启动区文化公园、区博物馆建设。旗忠网球中心 二期场馆建成投入使用。 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激发社会活力。深化“社会组织、社 会资本、社会化运作”思路,优化发展和投资环境。在政府主 导的前提下,通过服务外包、发放民生项目服务券(卡)等方 式,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新机制,加强评估和监管, 提高效率和效益。推进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民办教育健 康发展。积极开展试点,推进

44、文化、体育、卫生等项目社会化 运作。 广泛吸纳人才,积蓄智力资源。完善人才引进、使用、激 励和评估的相关政策,在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推出收入分 配、绩效考核、培养选拔等实施细则。大力加强人才储备,重 点吸纳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以市推出人才居住证 与户籍衔接相关政策为契机,重点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综合 管理人才。实施人才公寓计划,加大对人才的奖励力度,完善 有关保障政策,提升为人才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满足行高水平 第 24 页 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 政策引导,重点鼓励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等群体自主创业,重点 扶持处于初创期的小企业、个体工

45、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成 功创业。继续加强就业援助,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为重点,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镇、街道创建成功率力争达到 80%。 落实共创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意见,健全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 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加强对企业停产 歇业和破产倒闭的预警监测,完善企业欠薪保障制度,妥善处 理企业劳动纠纷。加大解决社会保障遗留问题力度。加快推进 旧住房综合成套改造。完善动迁房、售后公房物业管理保障机 制。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就业、医疗等为主要内容, 以慈善救助、市民综合帮扶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 救助体系。加强为老服务,调整本区城镇困难家庭老人补助标 准

46、,为 1500 名困难老人提供助餐服务。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 为城镇重残无业人员缴纳养老补充保险,提高重残无业人员生 活补贴标准。 完成好一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 (1)新增 3 万个就业岗位,完成 8 万名各类劳动者职业技 能和安全生产培训,实施万名职工心理援助计划,对 4940 名涵 养林、片林农民落实“镇保” 。 (2)完成重点区域 64 条、187 公里道路综合整治。 第 25 页 (3)新增 1000 张养老床位和 2000 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4)落实 10 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完成 个售后公房小区 50 安全信息系统安装。 (5)实施 300 万平方米旧小区“平改坡”

47、综合改造和 150 万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 30 个村庄改造。 (6)建立 12 个居民自助健康管理小屋 ,为退休和困难妇 女、60 岁以上农村居民及重残无业人员提供免费健康体检。 (7)新建、改建 10 所幼儿园,培训 1000 名幼儿园教师。 (8)新增 30 处公共服务网点,完成 4500 户居民低电压改 造。 (9)调整优化 11 条公交线路,投放 1 万辆便民自行车。 (10)完成 50 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建设和 10 万平方米立体 绿化。 另外,继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国防教育,不断提高 双拥共建水平。切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民防、民族、宗教、 对台、侨务、外事、档

48、案、地方志、妇女儿童等工作。 (七)强管理,创和谐 1、完善工作机制,推进体系建设 加强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防范重心下沉,深化对 “城中村”等复杂地区的整治,继续保持对突出刑事犯罪和治 安顽症的高压态势。以居、村委为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基层综 治 WW 队伍的整合,建立“条线加强指导、基层综合使用”的工 第 26 页 作机制。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和专业 机构服务等,更广泛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矛盾的化解。 2、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平安稳定 项目化推进平安建设,着力解决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 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继续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 加强督办,着力解决一批疑

49、难复杂信访问题。探索建立公开、 公正、公平的信访终结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初 信初访化解力度,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 萌芽状态。高度重视群体性矛盾的化解,引导群众依法维权, 着力规范信访秩序。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加强生产安全、防火 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全面实行食品安全准入检查和实时监 控。完善小企业诚信星级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生产、 贮存企业信息监控平台。加大对无证照生产经营、文化娱乐等 场所以及非法营运车辆、 “群租”的整治力度。夯实应急管理基 础,完善应急队伍备勤库、应急设备调配库、风险隐患数据库 等运作机制。切实加强人口综合调控,落实来沪从业人员服务 和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目标责任制,继续推进集中居住点 建设。 四、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执政为民,以政 第 27 页 府职能转变为重点,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建设服务政府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以推进区、镇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 步理顺政府职能。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同 时,更加注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高公共产品的 总量和质量,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建立健 全多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