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x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98136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特征码 WOBbcRwfvBHtBVpKXykS *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就是小时 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 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 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 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 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 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 了。 ” 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 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

2、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 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 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 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 其累。 ”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 第 2 页 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 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 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 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 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

3、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 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 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 的培养。20 世纪 40 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 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 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主 义教育大师杜威。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 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倍尔发 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

4、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 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 第 3 页 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觉 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 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 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 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 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 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 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事实

5、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 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认为,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 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 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 ,到处是生活, 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第 4 页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 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 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 德国哲学家康德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

6、了严谨 的生活习惯。据说,他每天散步要经过镇上的喷泉,而每次他 经过喷泉的时候,时间肯定指向上午七点。这种有条不紊的作 风正是哲学家严密思维的根源。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 个人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 篮,6 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 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个小朋友叫阳阳,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阳阳从 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阳阳非常宠爱。他们对阳 阳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当阳阳进入幼儿园时,还不会独自上 厕所,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睡觉阳阳在生活中根本就 没有学到良好的自理习惯!这时候,阳阳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 的严重性,

7、赶紧把阳阳接到家中,对阳阳进行生活习惯的训练。 第 5 页 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父母应该积极为儿童创造 适宜的家庭环境,同时,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 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 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够经常这 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 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 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 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 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他在教育的新 生一文中写道:“我们所提出的是:

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 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 才有真知的收获。 ”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 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才能“习惯成自 然” ,收到相当的效果。 什么是“习惯成自然”呢? 叶圣陶是这样解释的:“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 第 6 页 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 ”他举例道:“走路和说话是 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 小就习惯了, 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 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 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 “通常

9、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 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 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 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 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 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 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 结果。现代控制论创始人、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在回忆父亲 对他早期学习习惯的严格训练时说:“代数对我来说没有什么 困难,可父亲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精神不得安宁,每个错误都 必须纠正。他对我无意中犯的错误,第一次是警告,是一声尖 锐而响亮的什么 ,如果我不

10、马上纠正,他会严厉地训斥我一 顿,令我再做一遍 。我曾遇到不止一个能干的人,可是他们 到后来一事无成。因为这些人学习松懈,得不到严格纪律的约 第 7 页 束。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正是这种严厉的纪律训练。 ”父亲严格 的训练,终于使维纳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成为誉满全 球的科学巨人。 三、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 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 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 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 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 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 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

11、子可以受益终身;在 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因此,在养 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儿童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 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得多。抓住关键期进行习 惯的培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下表是一些儿童习惯养成的 关键期。年龄 2 岁 3 岁 3 岁半 4 岁 4 岁半 5 岁 5 岁半 6 岁习惯 计数能力规则意识观察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生活观念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要使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第一 第 8 页 次出现的行为。例如,孩子第一次骂人的时候,他并不是道德 驱使,而是觉得好玩。这时候,孩子会观察父母或其他成人对 自己行为的反应。如果成人的态度是

12、冷淡的、严肃的,孩子就 会明白:“大人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 ”由此,他会减少这种行 为。如果这时有成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赞扬、夸奖或者高兴 地笑等反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受到成人喜欢的,由 此,他会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因 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抓住教育的关键期来教育孩子。 四、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 对于父母来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更要 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因为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具 有自然的驱动力和心理惯性,有时候就算没有外部条件,习惯 行为也同样可以做出。许多孩子有时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习惯, 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的习惯。这时候,父母要

13、帮 助孩子抑制和纠正坏习惯。 那么,什么是坏习惯呢?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其 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 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第 9 页 什么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叶圣陶用日 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来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害处。他 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 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 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 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工夫,自己 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 ,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 是如果起先没有强

14、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 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 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 最要不得。 ” 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 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什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说: “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噗 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 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 害他人的习惯。 ” 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如果 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 第 10 页 习惯偏

15、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 对于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中国青少年研 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 惯用减法。 例如,在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时,可结合孩子兴趣特点先 选择故事书,由浅入深,由短到长。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 坚持。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 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 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 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三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 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 孩子又轻松做到了。家长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

16、 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 了孩子的自信心。 另一位家长的做法更有意思。他的孩子看书写字 的习惯非常不好,经常是眼睛离书本非常近。他担心孩子会患 上近视,非常苦恼。后来,他去咨询一位教育专家。教育专家 问这位家长,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好恶。这时,他想起孩子对大 葱的气味非常敏感。于是,教育专家指导家长把大葱的液汁涂 第 11 页 在桌面上,并告诉这位家长,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看书写字 的好习惯。这位家长将信将疑,但还是按教育专家的意思去做 了。果然,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原来,孩子在写字的时候,一 旦头低得接近桌面,他的眼睛就受不了大葱的刺激而流泪,从 而不得不抬起头。久

17、而久之,孩子真的纠正了坏习惯。 这种方法是教育学上所说的“厌恶法” ,这种厌恶 法不仅可以纠正孩子在行为上的习惯,而且对纠正孩子某些心 理上的坏习惯也有较好的作用。 当然,纠正孩子不良的习惯不仅需要行为的弱化, 还需要大人们配合做一些思想工作,如心理辅导和正向诱导, 各种方法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坏习惯是可以消除的。 五、纠正孩子坏习惯要有毅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 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 用到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 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 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确实如此,如果孩子

18、养成了一种坏习惯, 他将一辈子受这种坏习惯的折磨。 第 12 页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 21 天。也就是说, 教育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至少要 21 天的时间。但是,如果孩子 已经养成一种坏习惯,要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需要花费的 时间却比 21 天要多。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 要有毅力。 事实上,在纠正孩子坏习惯时,父母应该直接提出 坏习惯的不良影响,并以此触动孩子的心灵,这样纠正起来相 对容易得多。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样的情节:有 一次,保尔参加青年团员们的争论:人能不能克服已养成的习 惯,如吸烟?保尔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 ” 当时有位青年

19、嘲笑说:“保尔就会说漂亮话问 他自己抽不抽烟?抽的。他知不知道吸烟没有好处?知道的。 可是戒掉呢又戒不掉。 ” 保尔听后,马上将口中正抽着的烟卷拿下来揉碎, 说:“从今天以后,我绝不再抽烟。 ”从此,保尔戒掉了几乎是 第 13 页 从儿童时代就养成的抽烟习惯。 坏习惯难以改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决心不大、毅 力不强。富兰克林说:“习惯就利用轻忽,嗜好有时比理由还 强硬。 ”对于抽烟这个坏习惯,不少烟民都想改,但为什么有的 改掉了,有的改不掉?关键是不仅要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而 且要痛下决心去改。这样,诸如吸烟、酗酒、随地吐痰等不好 的习惯,都是可以改掉的。 教育学家威廉坎宁安说过这样一个寓言:

20、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 “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吧,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的。 ” 这个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 第二天,当他将手伸进口袋时,他惊奇地发现口袋里 放的不是卵石,而是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非常高兴, 不一会儿,他又感到非常后悔。他高兴的是自己拿了一些卵石, 后悔的是,自己没有多拿一些。 第 14 页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家长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孩 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你现在多培 养孩子一些好习惯,明天的孩子就会得到钻石、绿宝石和红宝 石。那时,作为家长的你,会和寓言里的这个人一样,又是高 兴,又是后悔。高兴的是,你的孩子拥有一些良好的习惯,后 悔的是,你其实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好习惯。所以,为什么 不从今天开始为孩子多捡一些卵石呢?明天,这些卵石将变成 孩子一生的财富,让他幸福一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