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调查报告刘晓东.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998196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调查报告刘晓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昆虫调查报告刘晓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昆虫调查报告刘晓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昆虫调查报告刘晓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昆虫调查报告刘晓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虫调查报告刘晓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调查报告刘晓东.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试验田虫害的调查报告调查地点:玉米田、水稻田、棉花田调查时间:2011年9月8日调查目的:学会观察和了解田间常见的病虫害调查对象:受害作物以及昆虫调查结果:我们首先来到玉米田,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玉米田这期间常见的几种昆虫以及玉米受虫害时表现的几种症状。接下来我们便在田间捕捉昆虫以及观察受害植株的症状。我们捕捉到的昆虫主要有玉米;玉米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高粱条螟、蝗虫、卷叶螟、蚜虫等害虫及草蛉益虫。以下简要介绍这几种昆虫。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

2、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卵,扁平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为幼虫头部,称黑头期)。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 前后各两个。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斜

3、纹夜蛾: 斜纹夜蛾成虫前翅灰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呈波浪形,有白色条纹,环状纹不明显,肾状纹前部呈白色,后部呈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的斜纹,自翅基部向外缘还有1条白纹。后翅白色,外缘暗褐色。危害性:初孵幼虫具有群集危害习性,3龄以后则开始分散,老龄幼虫有昼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潜伏在土缝处,傍晚爬出取食,遇惊就会落地蜷缩作假死状。甜菜夜蛾: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暗绿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腹部体侧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呈粉红色。成虫昼伏夜出,有强趋光性和弱趋化性,大龄幼虫有假死性,老熟幼虫入土吐丝化蛹。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初龄幼虫在叶背群集吐丝结网,食

4、量小,3龄后,分散为害,食量大增,昼伏夜出,危害叶片成孔缺刻,严重时,可吃光叶肉,仅留叶脉,甚至剥食茎杆皮层。幼虫可成群,稍受震扰吐丝落地,有假死性。3-4龄后,白天潜于植株下部或土缝,傍晚移出取食为害。一年发生6-98代,7-8月发生多,高温、干旱年份更多,常和混发,对叶菜类威胁甚大。高粱条螟:冬型幼虫在越冬前脱皮1次,脱皮后其黑褐斑点消失,体背出现紫褐色纵线4条,腹面纯白色。蛹红褐或暗褐色,有光泽,长1415毫米,腹部末端具2对尖锐的小突起,蛹外有薄茧。天敌:天敌主要有赤眼蜂、黑卵蜂、绒茧蜂、稻螟瘦姬蜂等。 主要危害作物:主要危害高粱和玉米,还危害粟、甘蔗、薏米、麻等作物。 蝗虫; 头部触

5、角、触须、腹部的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触觉。味觉器在口器内,触角上有嗅觉器官。第一腹节的两侧、或前足胫节的基部有鼓膜,主管听觉。复眼主管视觉,单眼主管感光。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雄虫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的音锉摩擦前翅的隆起脉而发音。有的种类飞行时也能发音, 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蚜虫:体小而软,大小如针头。腹部有管状突起(腹管),吸食植物汁液,为植物的大害虫。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畸形。棉花田的主要昆虫有:造桥虫,棉大卷叶螟,棉铃虫,斜纹夜蛾,盲蝽蟓,红蜘蛛,叶蝉,花螟等害虫棉大造桥虫:幼虫食芽叶及嫩茎,严重时食成光杆。造桥

6、虫,棉大卷叶螟,棉铃虫,斜纹夜蛾,盲蝽蟓,红蜘蛛,叶蝉,花螟等害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飞虱等害虫。棉大卷叶螟: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螟蛾科 天敌:幼虫天敌有卷叶虫绒茧蜂、小造桥虫绒茧蜂、日本黄茧蜂、广大腿小蜂等。 地理分布: 分布除宁夏、青海、新疆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均有分布。 主要危害作物:苋菜、蜀葵、黄蜀葵、棉花、茼麻、芙蓉、木棉等。成虫体长1014毫米,翅展2230毫米,淡黄色,头、胸部背面有12个棕黑色小点排列成4行;腹部各节前缘有黄褐色带。触角丝状。前、后翅外横线、内横线褐色,呈波纹状,前翅中室前缘具“OR”形褐斑,在“R”斑下具一黑线,缘毛淡黄;后翅中室端有细

7、长褐色环,外横线曲折,外缘线和亚外缘线波纹状,缘毛淡黄色。卵扁椭圆形,长012毫米,宽009毫米,初产乳白色,后变浅绿色。盲蝽蟓:盲蝽蟓成虫以针刺吸附棉株汁液为害,主要为害棉花的嫩叶、幼芽、幼嫩花蕾,造成蕾铃大量脱落与破碎花叶和丛生枝叶。红蜘蛛: 别名 红叶螨红蜘蛛属蛛形纲前气门目叶螨科,常见的有有3个近似种,主要危害茄科、葫芦科、豆科、百合科等多种蔬菜作物。棉铃虫:幼虫体色变化较多,有绿、黄、淡红等,体表有褐色和灰色的尖刺;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小刺;蛹自绿变褐。卵呈半球形,顶部稍隆起,纵棱间或有分支幼虫56龄。初龄幼虫取食嫩叶,其后为害蕾、花、铃,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受

8、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在水稻上发现了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飞虱等害虫。稻纵卷叶螟;成虫 长7一9毫米,淡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1条短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亦有宽带;雄蛾前翅前缘中部,有闪光而凹陷的“眼点”,雌蛾前翅则无“眼点”。卵 长约l毫米,椭圆形,扁平而中稍隆起,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被寄生卵为黑色。幼虫 老熟时长1419毫米,低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桔红色。蛹 长710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也有先在叶鞘内为害,随着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

9、筒状虫苞,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以孕、抽穗期受害损失最大。二化螟: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3龄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三化螟三化螟属鳞翅日,螟蛾科,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稻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平原地区受害严重。它食性单一,专食水稻,以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及“白穗”是其为害后稻株主要症状。褐飞虱:长翅型体长3.64.8毫米,短翅型体长2.54.0毫米。黄褐、黑褐色,有油状光泽

10、。头顶近方形,额近长方形,中部略宽,触角稍伸出额唇基缝,后足基跗节外侧具24跟小刺。对水稻的为害主要表现:直接吸食为害产卵为害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产卵为害。灰飞虱成虫:长翅型体长(连翅)雄虫3.5毫米,雌虫4.0毫米;短翅型体雄虫2.3毫米,雌虫2.5毫米。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雌虫则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前翅近于透明,具翅斑。胸、腹部腹面雄虫为黑褐色,雌虫色黄褐色,足皆淡褐色。 灰飞虱卵呈长椭圆形,稍弯曲,长1.0毫米,前端较细于后端,初产乳白色,后期淡黄色。一般群集于稻丛中上部叶片,近年发现部分稻区水稻穗部受害亦较严重,虫口大时,稻株汁液大量丧失而枯黄,同时因大量蜜露洒落附近叶片或穗子上而孳生霉菌(图2-95),但较少出现类似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虱烧”、“冒穿”等症状。灰飞虱是传播条纹叶枯病等多种水稻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危害常大于直接吸食危害,被害株表现为相应的病害特征(见病害部分)。为害作物多为水稻、大麦、小麦、取食看麦娘、游草、稗草、双穗雀稗。 农化0901 刘晓东 12 2011-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