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002009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教上门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送教上门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送教上门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送教上门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教上门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教上门心得体会.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送教上门活动心得体会李猛我送教的对象是某街道某村的一户家庭。残疾孩子名叫李乐,女孩,十岁。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孩子9月份开学,她应该在学校上五年级了。不幸的是孩子肢体一级残疾,右半身瘫痪,左腿和左手稍微好些,但也没有多大力量。孩子走动都是借助马扎,身体坐在马扎上,向前一点点的挪动,遇到不平整的路面需要大人帮助。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穿衣,解手离不开大人。除了肢体上的残疾外,孩子语言方面也有障碍,只能吃力的发出妈妈,爸爸,姨姨个别词语,奶奶爷爷都不会说,孩子的智力也就相当于三四岁儿童的水平。奶奶常年照顾她,爸爸,妈妈在外打零工,由于孩子的原因都是在我们当地不敢走太远。令这个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孩子爷爷

2、的病倒。两次脑溢血,让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几乎不能行走,见到他最多的是坐在门外的躺椅上发呆。去年这个家庭添了一个小宝贝,男孩,他的降临让这个家庭重获了希望。不过奶奶的担子更重了,既要看孙子,还得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孙女和生病的老伴,为了这个家庭她只能苦苦支撑。接到送教的任务后,通过材料上的信息只知道孩子是肢体一级残疾,不知道具体情况。先是联系上了孩子的妈妈,她妈妈电话中就表示出了顾虑:我女儿说话也不行,能教吗?我说试试看吧。来到她家见到了孩子,坐在马扎上,妈妈给她说这就是你李老师,以后跟着他好好学。孩子在那一直在笑,脸上还有酒窝,像正常孩子一样,长相上看不出多大不同。在和妈妈深入交流后才知道孩子残疾

3、的严重程度,肢体,语言,智力都不太好。多么可怜孩子,多么痛苦的家长啊。我能帮她什么呢,我能教她什么呢?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从来没接触过这样的孩子,平时都是在学校教正常孩子,可以说一点经验没有。于是回到家我上网查找这方面的资料,查看这方面可以借鉴的案例,那天我查到了很晚才睡觉。第二次去我开始和孩子进行接触,孩子从来没上过学,也没接触过老师,可能是这方面的原因吧,我做到她身边后,她表现出了害怕和抗拒,突然哇哇大哭起来,挪动小马扎往外跑。孩子奶奶怎么劝,都拦不住,我说什么话她都无动于衷。第二次的送教就这样草草收场。可能是孩子妈妈做了孩子的工作,也可能不是第一次去了,第三次的送教孩子见到我不

4、在那么胆怯了,能让我靠近了。我用尽量温柔和温暖的声音和孩子交流,渐渐的熟悉起来,虽然她不会说话,但我从她的眼睛和表情里看到她接受了这位老师。教她什么呢,她能学什么呢?我带去了四岁儿子的故事书,一页一页的给她讲上面的故事,并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说哪是小猴子啊,你看见小白兔了吗?让她用手指一指插图,没法用语言回答,这是我想起来能让她回答问题仅有的办法。孩子没有上过学,平时自由惯了,坐了没多久就坚持不住了,非得让奶奶带她去屋外面玩玩,她的玩也就是坐在大门外,东张西望的看一看,用能动的左手鼓捣地上的石头和土而已。在她答应玩一会回来接着学后,就让她出去了。玩完回屋后,我接着给她讲故事,让她用手指一指

5、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四岁小孩能回答的问题,对于她来说很吃力,很多时候都是胡乱指一指。废了那么多话,解释了那么多,孩子还是不太明白。说实话很受打击,正常孩子很容易能学会的东西,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教不会,确实很头疼。这时想起来我们学习培训时老师说的话,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康教结合,康复为主。后来我开始转变思路,孩子学不会的不再教,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和能改善和提高的地方。孩子喜欢鼓捣妈妈手机,我就拿来家里的平板电脑和她一起玩,孩子虽然左手写字很困难,但孩子能用左手抓握简单的东西,我就和她一起玩积木,让她练习用左手摆积木,和她比赛谁摆的高,谁摆的长。孩子能用左手比划数字,我就和她一起练习用手指表示数,现在孩

6、子基本能用手指表示1到9了。和她在一起,陪她一起玩,看到她收获了陪伴,收获了快乐,我也很满足。如何对待特殊儿童,如何开展教育,对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及良好品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我通过这次送教实践的经验,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正确对待特殊儿童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人,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智障儿童。首先,要认识到智障儿童是儿童,是有着一定的潜力并发展着的人,因此,社会有义务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在开发其潜能的同时,要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其次,要认识到智障儿童毕竟是存在障碍的儿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耐性,要像对待婴孩学步一样,耐心地等待他的发展。

7、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通过这种积极的反馈,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二、提高特殊儿童自信力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一个人除非相信自己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产生所期待的效果,否则他们很少具有行动的动机。这就告诉我们:教育人,就是要唤醒人的尊严和价值,因此,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根据智障儿童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创设适宜的情境,让他们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与迁移,多鼓励他们不断地去尝试完成新的任务。当他们成功地完成任务时,要给予适宜的奖赏,要让其说出是怎样取得成功的,用什么方法,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努力的成果。通过这样的分析,让智障儿童逐渐形成正确的归因,提高自身的价值感。不

8、要简单地用聪明、能干等来评价,否则,在其失败时就可能归因于自己笨、不能干等内部不可控制的因素。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特殊儿童具有心理调节功能弱,认识水平低,分析能力差,容易冲动、固执的特点。这些行为障碍严重地影响智障儿童的求知与进步,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大部分智障儿童在家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这种环境促成了他们性格孤僻,不会与人相处,更不懂得谦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因此,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养成教育入手,从而让他们立足于社会,被人群所接纳。首先,让智障儿童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例如:穿脱衣服,整理书包,摆好桌椅等一些日常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其次,根据智障儿童的劳动能力,要求每天到校后把教室内外打扫干净,使学生慢慢地养成天天劳动的习惯,这样劳动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另外,要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观念,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这样智障儿童才能在社会生存。虽然教这样的孩子,说的话比教正常孩子多的多,费的心也多很多,但是我的送教让这个家庭感受到了政府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温暖,给孩子带了快乐,这就足够了。通过送教活动也感受到特教学校老师的不易和辛苦,向你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